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大量土地被征收,在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失去了与土地相连的一切权益,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为了保证城市和谐稳定的发展,保证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兰州市南面滩社区的调查,讨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论证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提出在完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明确界定失地农民的身份、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失地农民数量日趋增多,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做好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以银川市为例,就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实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为个案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寻求解决大学城失地农民所处现实困境的有效办法,推进大学城的顺利建设,确保大学城建设的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对农民而言具备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都会增加更多的丧失根本生存保障的失地农民。只有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接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群体不可避免。关于失地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有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不同质,具有差异性,且正在经历内部分化;其次,失地农民群体未来的发展状态是向市民群体转化。目前,应该对失地农民群体进行准确界定,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群体内部特征和未来发展状态。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群体,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上应该有更为前瞻的视野与视角,以农民市民化为研究维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不仅关涉到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化,也关涉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在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设计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方案,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筹措方式。另外需要研究解决新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需要征用大量的农村土地,因此必然导致许多的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对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严重缺乏,因征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可靠的解决,更不用说他们在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如果这个群体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最终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四川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制度下的产物,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四川成都市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进程,由此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有关研究相当丰富。本文对已有研究中有关失地农民的界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构建以及制度实践经验的总结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在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对农民土地的征用意味着土地的所有权由原来的集体所有转变成了永久的国家所有,更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原有的土地储备无法满足高涨的空间扩张需求,“城郊”改造成为了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土地来源。土地的征收使大量的城郊农民被动地从农村进入城市,其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并由此催生了“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土地的城市化”并未必然产生预期的“农民市民化”,新的“二元”结构真实地存在于城市社会之中,并衍生出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研究,试图描述出其被城市化改变的人生,关注其生存状况,进而对当前的社会政策进行反思,引导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再造,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福利国家建设的世界发展趋势。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和三级子系统,内容涉及经济环境、就业基础、城市生活融入和社会保障四个子目标。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得出了经济持续发展,完善就业培训等是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严重,本文在对贵州省贵阳市、赤水市等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的原因及危害,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碎片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分项-分类-分段的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战略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民保障机制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笔者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随后分析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缺陷,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频频增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各级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辽宁省失地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工社保的思路与政策建议。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权、劳动权和发展权。鉴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现状堪忧,出路问题和退路问题难以解决。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认为社会政策价值理念的错位及制度建设的滞后是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解决失地农民的关键问题在于健全法律制度,以落实以就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农村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大部分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靠农民有限的收入,并且对农民利益重视不够.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若干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主要问题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需要从应急机制着眼于长效机制的转变.本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农村社会保障要实现应急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作为一个生物学的范畴,运用在社会科学当中已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它所确指的平衡、持续、整体分析思路是有别与系统分析法的一种更为全面的研究方法。失地农民可以看作是自然生态失衡下所产生的一群特殊弱势群体,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简单地照搬原有城镇模式,而应从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生态的基础物质条件入手,系统把握当代农村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持续、与自我调适性,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寻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