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许多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在谈及“走出去”,勇闯国际市场时,暴露出两种观念:一是传统的守土观念,他们认为国内市场规模空前,能占领国内市场就知足了,假如涉足海外市场,人生地疏,稍有不慎,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必要冒这个险;还有一种观念认为“走出去”是对的,但由于信心不足,通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干则干,不能干则退,因此,现在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国际市场扮演的角色仅是劳务输出或劳务分包,无利可图和屡屡受挫让企业家们心存顾忌,信心不足。那么建筑企业究竟该不该走出国门,又该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呢?一、“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刺激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挑战的过程中,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内国外环境,并就如何加强海外并购风险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媛 《经营管理者》2009,(19):32-32
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加大,石油企业"走出去"获取海外石油资源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从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税收政策对现行石油企业支持不足的分析,提出强化财税政策对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支持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海啸中内地金融企业海外投资的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收  李双飞 《管理评论》2009,21(2):62-67
在金融海啸中我国的金融机构海外投资损失较为严重。本文首先梳理了内地金融企业“走出去”的动因,然后分析了次贷危机以来内地金融机构和QDII海外投资的损失情况,最后对金融机构未来的海外投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祖墀 《经理人》2008,(12):64-64
很多中国企业迅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积聚了强劲的“硬实力”。但同时,在软实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短板。软实力的不足,让很多尝试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遭遇了滑铁卢。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并购市场一度陷入低谷,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却异常活跃。然而,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歌猛进的同时,在海外投资并购中失败的也不在少数,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中国黄金、中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就连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成交。因此,我国企业面对海外并购的新风险,采取什么对策才能避免"折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新风险分析1.泛政治化风险有不断扩大趋势近两年是全球政治特殊的年份,仅2012年全球就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领导人换届。权力的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是重庆建设开放高地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海外投资要达到300亿美元。8月23日,重庆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走出去”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走出去”战略任务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省农垦局认真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援外和农业“走出去”工作职责职能,大力发挥农业“国家队”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示范引领省内相关农场、农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全省农业开放型经济水平,开辟海外新天地,赢得了国家殊荣,为再造一个海外新农垦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小玲 《科学咨询》2006,(15):19-20
现在许多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在谈及"走出去",勇闯国际市场时,暴露出两种观念:一是传统的守土观念,他们认为国内市场规模空前,能占领国内市场就知足了,假如涉足海外市场,人生地疏,稍有不慎,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必要冒这个险;还有一种观念认为"走出去"是对的,但由于信心不足,通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干则干,不能干则退,因此,现在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国际市场扮演的角色仅是劳务输出或劳务分包,无利可图和屡屡受挫让企业家们心存顾忌,信心不足.那么建筑企业究竟该不该走出国门,又该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呢?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走出去",到海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已有6758家企业获准进行海外投资,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同时,调查也表明,我国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方面,也由以前的以新建(即绿地投资)为主转变为以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为主.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洗礼,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家电、轻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缺少跨国投资与经营的丰富经验,在“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是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最大风险。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风险类型以及遭遇政策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政策风险的措施,无疑将对促进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与单位企业“走出去”相比,集群式“走出去”更体现了政府的引导或参与,这也在逻辑上使得企业的选择与政府战略导向趋于一致,也使得通过集群式“走出去”来实现产能过剩行业转移、减少贸易摩擦、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浙,TII~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现实基础,主要模式和特点,提出了加快服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但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缺位和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目前企业普遍反映对"走出去"缺乏政策支持.因此,为扫除企业"走出去"的障碍,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尽快完善支持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经之路;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企业在实行国际化投资与经营的过程中,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的支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多少与成败。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投资制度变化情况和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国际经验,旨在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政府政策的支持性措施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赢了新的高潮。本文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肖燕 《经营与管理》2011,(12):16-17
“走出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拓展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大部分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还很小,进度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行业的竞争性日益加剧,企业现有的对外经营战略及模式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郑磊 《经理人》2005,(11):68-69
中国企业愿意开发规模较小的市场,以普遍低于国际对手的报价,开始了让国际巨头头痛的国际扩张征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目前正在成为国内经济的一个热点议题.特别是如何让国内企业“走出去”,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上占据主动,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是每个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企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区市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已经取得不菲的成果,引起世界的注目。但是相对于企业走出去,大规模、专题化的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央企大举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境外投资行为和境外国有资产大幅快速增长。如何保障央企境外投资和境外资产在取得预期收益的同时,避免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成为我国央企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国资委发布的三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解读,为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境外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和境外资产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冲出利比亚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力度的加大,中国海外劳工频繁遭到绑架,如何有效保护海外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成为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这时,保镖就体现出了他们的价值,哪怕是在政局动荡不安的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