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仁"是儒家伦理德治理念的核心,"礼"是儒家法的外在体现。儒家德法并用理念揭示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延伸了道德价值;突出了立国为民思想;强调以德治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借鉴儒家伦理的德法并用理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从而使社会主义趋于理想的客观公正,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的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教育和社会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诚"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教人向善,进德修业""六经为主,以诚为本""自学为主,重在启发"是其教育思想的内容。其社会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周敦颐的历史地位表现在: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开创了宋以来儒学的新形态。他也是湖南"千年湘学"的宗主,是生在湖南、第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他的影响及于朝鲜、越南、日本、琉球。周敦颐的现实价值:诚学思想中的"立人极",对于当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启迪作用。其社会政治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和德治刑治观,对于当今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耻感的价值——兼论孔子德治思想的内在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儒家政治思想将"政"释为"正",即是校正、纠正之义.政作为制度,其目的在于正民,但又以何为"正"呢?孔子的立场是坚决的"扬德抑法",即赞成以德治为基本而反对以法制为基本.本文由此人手.分析扬德抑法背后蕴含的道理,最后揭示出其逻辑核心是耻感的确立.因为德治能让人"知耻",法治只能让人"知罪",而耻感与罪感的区别在于耻感蕴含了更多的伦理价值.使人能培养亲善远恶的自觉性,成为实现从德性到德行的转化,而这恰是个体道德修养和大众道德文明的根基.这便是耻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治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它以人性论、民本论为其理论基础,以为民表率的君德思想、保民富民的民生思想以及宽猛相济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其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正确反思和清理"德治"与"人治"的关系,积极挖掘和总结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精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把德治仅仅理解为用伦理道德来进行统治的狭隘看法 ,而实际上德治要求的是政治统治应该符合伦理道德 ,它包括行政伦理、经济、法律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德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 ,是我们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政治哲学从天命天道观出发,围绕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展开,其政治方法论以德治、德化贯穿始终.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仁道",其政治哲学处处以人为本,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施行仁政,以君臣的理想道德品格感召天下;建立理想的人本化的社会政治秩序以稳定天下;以民为本,取信于民,德化天下.孔子的政治哲学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孔"无为"的主张具有相同的思想内涵作为最高政治道德准则,"无为"的要义在于统治者对权力作道德自律,是为德治之关键."无为"理念的提出是对三代以迄政治思想传统的继承,是老、孔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环节;也是对春秋、战国之际"有为"政治现实的反动与批判,其中深蕴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8.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形成了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周公与儒家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德治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思想具有成熟而丰富的内涵,对其应作全面深刻的理解,德治在国家治理中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在法治领域,还是政治、经济等其它社会领域,都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且,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理性,表达并设定一定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它们引导着社会发展方面,规定着社会发展目标.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法律领域以及经济领域都有相应的德治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杨吉兴 《船山学刊》2002,(2):63-66,80
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学派大都把道德阐述和道德建设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的中心内容,因而各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德治思想。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主要包含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之中,它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并构成我国传统的治国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积极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现时代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一、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儒家政治哲学为核心的内容,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  相似文献   

11.
滕王阁,创建于唐朝.历代建而又毁,毁而复建达28次之多.名阁之所以屡废屡兴,无外乎文化、自然和社会三种原因,然而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原因.国有盛衰,世有治乱.千载古阁,兴废沧桑.国运若何,阁运系之.名阁的兴废,正是中国历朝盛衰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使高校资料室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只有转变观念、提高室藏质量、科学化管理、开展用户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卓有成效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更好地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这是笔者分析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伦理处境的诸篇论文中的一篇.有明一代,士的群体意识强化.活跃的党社及讲学活动,以及修身的风气,有助于"朋友"一伦的意义的提升.易代过程中的凶险的政治环境,则对于"友"之一伦有特殊而苛刻的要求.这一时期士人有关"友道"的言说,基于士大夫的自我审视、省察,包含了复杂丰富的历史内容.他们与"朋友"有关的伦理实践,也涂染了危机时刻特有的色彩,呈现出平世所没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优雅》2005,(10)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三次巨变视角下的农村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小涛 《学术论坛》2005,1(5):125-128
中国近现代三次巨变在农村引起了深刻的变迁。以土地所有制、乡村政治组织结构、宗族势力和社会习俗为表征,从历史的大视野进行检视,可以对三次巨变有一个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东巨变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理论研究却异常活跃 ,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托派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风起云涌 ,竞长争高。在实践方面 ,国外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越南、朝鲜、古巴三国 ,老挝坚持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 ,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改革。俄罗斯、东欧的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稳住了阵脚。特别是在东欧国家中 ,左右两翼轮流执政的两党政治已基本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仍在进行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
姜飞 《河北学刊》2004,24(5):18-23
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了一系列有关“进步”的神话 ,在其旁边 ,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意识“陷阱”。如果说前者是殖民者用强大的殖民话语霸权所罗织的网 ,后者则是殖民者为殖民地所预设的透过网格获得“阳光”的管道———在获得解放的希望中跌入殖民者的彀中。故而 ,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写到 ,独立是殖民者赠送给殖民地人民的“有毒的礼物”。因此 ,对诸如二元对立陷阱、修辞陷阱以及普遍性陷阱的批判 ,实际开启的是对殖民话语之网的解构以及反话语的建构历程。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买办的企业主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买办所从事的进出口业务、买办组织、买办合同及买办收入来看,买办是中国近代市场经济中形成 的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商人,是中国近代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较特殊的独立商人,已初步具有了独立的企业主形态,但是由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导致他们采取了买办这种畸形的市场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编辑必须不断加强再教育 ,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期刊发展的需要。要有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思维方式 ,要具有扎实的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要有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要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能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坚持办刊方针 ,保持高洁操守 ,树立精品意识 ,不为利动 ,不为食亡。把握时代脉搏 ,站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