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景──兼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中的一个观点韩庆祥不容置疑,哲学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在这变革过程中,我们的哲学工作者既要有当代意识,反映时代精神,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性,并在反映和把握中,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跨世纪的历史交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当代中国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是一篇学术性与现实性兼具的好文章。它以其醒目的标题,直接触及了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武汉大学是我国一所相当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李达曾经长期在这里担任校长,开创了这所大学注重哲学发展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之一。因而,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们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等著名学者、北京哲学界乃至于全国许多哲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他既用哲学的头脑和方法思考经济问题,同时又把“人本”理念引入经济学,试图建立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当年所分析批判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家应具有哲学头脑,就是在思考与分析经济问题时,要善于上升到哲学层面;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哲学工作者应抓住当代中国发展实践所提供的机遇而大有作为,并发挥思想传递时代声音、思想引领实践的作用。这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格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死亡哲学研究中,有两个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正确地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及中国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我国哲学界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是当今世界死亡哲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是我们时代居主导地位的、不可超越的死亡哲学,它的产生是人类死亡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是,迄今为止,许多西方死亡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思想不置一词,以沉默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轻蔑,而一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竟也学人嘴舌,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重大成就。例如,波兰和东欧当代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亚当·沙夫在他的《人的哲学》一书中就模仿西方学者亚历山大·科耶夫的腔调,反诬“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把自己的注意力专一地集中在伟大的社会进程及其发展规律上,以此掩饰他们那种用沉默所表示出来的”对“死亡问题”的“蔑视”。①鉴于此,科学地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就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达。每一哲学都是时代的哲学,它满足它的时代要求和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它的时代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步,是让它置身于时代的洪涛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在不断变革和创新状态中,绝不因为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就不变革和不创新。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比传统哲学更富有变革和创新性的哲学。纵观哲学史,以往的哲学家们却醉心于建立永恒的真理体系,总要去追求某种终极性质的实在,例如柏拉图的“至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不动的推动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这样就造成了传统哲学的矛盾本性,使它只能以体系更迭、派别更替的形式去实现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和创新首先表现在,它勇于突破和否定传统哲学对永恒不变终极真理的追求。它的变革和创新更富于自觉性。马克思是把自己创立的哲学奠定于自觉变革基础上的第一个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看透了哲学的本性,深深懂得哲学只有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保持同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它具有无限的生命活力。因此他自觉地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哲学的最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接触并相互作用”,在立足于哲学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相适应的人的生活样式的基础上,对时代的现实性予以关照。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哲学的目光应该关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要自觉地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建构马克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并力图科学表述和建构新的哲学体系作为哲学教学改革和实现哲学现代化的突破口.这种努力无疑是对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苏联教科书体系的一种反思.有些哲学工作者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并力图反映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两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世之作,是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篇章,为我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了牢固基础.其阐发的哲学思想对于编辑工作不仅具有实践价值,而且具有理论价值.编辑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两论”中的基本思想,正确地把握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体性问题的认知程度反映了民族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框架中显现民族主体的时代特性,并以此来标定民族自身存在的理由。然而,在中国当代哲学的研讨中,却以时空缺位的形式表露出关于这一问题的阐释焦虑,这种焦虑有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时代课题搁浅于民族主体性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中。在走出历史上的族群限定,以哲学的方式消解了民族主体性的朴素认知形式,并且把民族主体性提升为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之后,走出民族主体性问题的阐释焦虑,寻觅民族自我意识的当代表达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旨趣契合了近代中国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呈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互动,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交相呼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以伟大的实践创造回应时代之问,以卓越的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正确反映、把握、引领时代中,构建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筑牢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改造旧哲学的产物,它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改造。哲学的特点,就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形式集中表现时代的本质、发展趋势和特点,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哲学思想处在社会意识的最高层次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期选集》第一卷,第120页)因此,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哲学的使命不仅要回首过去,而且要面对现在,更要瞩目未来。这就要求哲学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哲学史上特别是近代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更加提高了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尤其在当代,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思潮,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论问题上。这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它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成果的概括,必然体现在认识论中;另一方面,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集团的人们,总是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预测未来的。认识论成为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热门以及各种观点的纷呈和对立,这是时代的反映和科学探索中的必然。在我国,认识论问题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注意,一些同志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至于在探讨过程中所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深入讨论,也是不难解决的。为了使认识论的研究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本文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在不断汲取科学智慧并时刻把握时代主题的基础上生成与发展的,它必须深深扎根于时代生活之中,感受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哲学革新的真正意义在于复活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生命力,哲学变革实质上是为实现与时代互动而进行的自我调适。只有与时代发生双向互动性关系,哲学才能真正开启一场自我革命并推动时代变革向深层开掘。疏离时代变革并固守虚幻的幸福期许,哲学就会随着时代的物化而迷失自己的本真精神和担当意识。思入生活本源、引领时代前进是哲学的固有使命和根本职责,确立中国特色的当代哲学新体系,必须立足时代,在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时代精髓,融汇优秀成果,使思想走向哲学,使哲学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都不能正确对待黑格尔哲学,他们或者局限于黑格尔的思辩范围,或者对黑格尔简单地加以否定,因而都不能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从而取得了哲学变革的真实结果。这份稿件就是根据《费尔巴哈论》及其相关著作的有关论述,对坚持“扬弃”原则与实现哲学变革的关系问题所作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精神活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本真回答将直接是当代哲学的突破和飞跃。当代中国学术界所力图建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都奠基在对此问题的本真回答之上。精神活动的本质问题是发展当代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但中国学术界一直简单地将精神活动看作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以至于我们的哲学事实上一直处于无根状态。《求索》1988年第2期发展的方世南同志的文章展示了中国哲学工作者的一种突破意向,从将精神活动认  相似文献   

16.
以教科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际生活产生了较大距离,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中国哲学工作者应当有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一个在哲学上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概念,它是在反对形而上学,提倡实证科学的时代氛围中确立的。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物质必须联系于主体、联系于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而不是如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说的,是独立于人的一种存在。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髓,从而正确把握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之思的当代性言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公共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其中多元取向是最典型的一种,这不仅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也削弱了其铸魂作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其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公共出口,才能走出误区,并唤醒当代学者的学术良知、时代良心和当代使命,为重建中华民族思想自我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要把握这一公共出口,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弱纲领、一种宽松的包容性框架,通过中国化范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复归和学术定位。  相似文献   

20.
"回到马克思":一种可能性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