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是中国儒学之渊源,它对中国传统民族观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以开明性和发展性为其主流,体现在不以血统来划分民族,不以凝固的眼光来看待各民族的发展变化,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体现在传统民族观之中,使“怀柔”原则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接受,并引发各民族间对共同道德准则的共鸣。保护中原华夏经济文化免受游牧民族的破坏,是先秦儒家推崇“尊王攘夷的主要原因”;相对发达的华夏经济文化所引发出的华夏优越感,是中国传统民族观最主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论儒家道德价值至上性及其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认为,道德是人所固有的内在价值,具有至上性,主要表现为:人优越于其他物类在于有道德、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物质价值、道德价值高于力的价值等。儒家道德价值至上性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义利关系,重义轻利;著书立说,文以载道;立身行事,重名轻身;治国方略,重德轻法;研究路向,重道轻器。  相似文献   

3.
儒家民族观思想基础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儒家民族观为切入点,展开对传统民族观的相关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儒学长期居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因而儒家民族观也得以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天下观念"和"大一统"思想,以及儒家"仁"与"礼"的核心思想,不仅为儒家民族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为儒家民族观得以世代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儒家传统人格精神与当代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知识为内容 ,而且这些知识的历史性特征非常显著 ,而儒家的人文传统对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最为深远 ,所以我们应汲取儒家传统人格精神中的精华 ,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不语怪力的理性精神 ,修己安人的内省精神 ,民胞物与的大我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许多重要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弱者的倾向。鲁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一方面表现出对周围生命的普遍关注的生命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唤醒弱者,希望他们“欲自强,而力抗强者”。这种鲁迅式的人道主义与西方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神化、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相同,而和中国儒家传统中的伦理主义人道观具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鲁迅不仅把人道主义作为他的人格理想,更重要的是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蕴含着一种贴近历史的价值形式。鲁迅把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和希望完全寄托于历史人生本身,是以历史本体论的价值标准来辨别历史和指示社会道路的。  相似文献   

6.
儒家音乐观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音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重和合、追求中和之美、重人格修养而不重表演、重情感而轻技巧的特点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儒家音乐观的局限 ,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相对地较不重视对音乐本体规律的研究 ,使中国音乐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独立性和发展不充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春秋》观与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春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深刻地体现了先秦儒家通过文化守成主义方式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从历史的角度看,孟子关于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儒家政统意蕴,是与后世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在对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的反思中 ,有学者对儒家学说能否适应市场经济提出了疑问。理由是儒家学说只注重生命伦理 ,不重视自然 ;只重视仁 ,不重视智 ;只重视守成 ,不重视变革。这种疑问缺乏真正的依据。儒家学说包含着丰富的自然观、知识观和变革精神。它不仅不会阻碍新世纪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会对其发展继续地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机从小就"伏膺儒术,非礼不动",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观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学界附会玄学时代潮流、片面理解儒家文学观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0.
儒家和谐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论,从社会和谐的目标、秩序和谐的尺度、教育和谐的模式、人格和谐的要求、天合人谐的原则诸方面发掘其现实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儒家人格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珍贵资源,它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商周三代的内外服官制度,形成了诸夏与四夷不同的臣服和纳贡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民族观念和夷夏有别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以性相近论为基础,以仁爱为指导,以是否符合礼义来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主张用夏变夷,修文德来远人。之后的儒家坚持先儒大一统思想,反对夷夏大防,主张兼容并包、民族融合,并通过理论实践和学术讨论,对儒家的民族观作出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儒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人格观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诸如人格内涵、表现形态、发展观点、对道德心理的影响等等;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点,如重视自我的统一协调作用,其人格与道德心理关系模式都体现为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在塑造现代人格及人格心理教育方面两者均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 ,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 ,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16.
与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潮流不同,林语堂以辩证理性的态度以及非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对儒家传统做出评判。反映在小说里,具体表现为林语堂对儒家处世传统与人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儒家人性传统的反拨。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林语堂与儒家传统始终处于一种富于张力的关系之中,他在继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因此释放了五四时期被压抑的“多重现代性”而带来了不同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7.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的集大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起着集大成作用。他的集大成作用主要表现在:论证了理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承孟子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构建“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提出了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遍注群经,辑合并注解《四书》和北宋理学家著作,深刻影响我国南宋以后封建社会后期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诚信是重要的做人处事规范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儒家诚信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诚信观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社会转型期中,以周太谷、张积中为代表的太谷学派学人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理论并有一定实践.他们不刻板坚持君臣礼仪,注重民生,提倡仁政,并在土地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于变革中坚持传统,但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太谷学派的政治观,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人民政治观.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农业观是站在社会全局的高度,以安农、安天下为目标,侧重于重农思想认识的宣扬.儒家的农业观不主张"士"即知识分子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劳动,尚"德"不尚"稼",认为君子合乎道德而受到供养,就不必自食其力.没有把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作为君子的一种美德去加以宣扬.儒家主张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农家学派是一个重视生产实践的政治学派.农家学派的农业观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和传播.其重农思想重在"贵志",主张君民并耕,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