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娜 《社科纵横》2014,(4):78-81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经历并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制度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而社会组织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赢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取得了一定改革经验,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困境。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从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志奇  王佳 《社会工作》2011,(16):85-87
中国传统的家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要想取得更好发展,需要提高国人的社会观念。然而家庭在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决定了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家本位观念,而家本位观念是不利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的,家本位观念是制约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国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需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同时还需要注重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要将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防止社会问题出现和扩大化,注重社会的科学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问题,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之中,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是其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当今中国社会公平理想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核心价值内核,也有传统社会公平思想观念的"遗存".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提升和转化,要以传统伦理价值为底蕴和支撑,实现对传统社会公平文化心理的接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社会》2008,28(3):1-1
编者按: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过去三十年我国社会变迁的经验和教训,展望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蓝图和方向,是身处当今这个时代中的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有鉴于此,《社会》杂志会同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 研究院”,约请一批中年学者,组织了这一期“新一轮改革与社会建设”笔谈。笔谈的作者们在社会学学科视野下,分别从各自所擅长的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特征、利益关系、转型社会学、社会分层、单位制、产权保护、意识形态、社会政策、民生改善、社会网络资本等角度出发,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就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方向和对策开展了深入探讨。如何解读三十年的中国改革,如何发现和研究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中国经验”,无疑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是形成具有解释力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研究,在三十年的中国改革中,哪些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哪些领域的变化相对缓慢,哪些领域或许还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却可能正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人们也许可以从2000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发现,中国的社会结构如同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一样,不是单一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结构形态所能概括的。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几乎跨越了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全部过程,并且是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多种社会发展阶段并存。中国社会结构也就表现得更为复杂,它也许是传统家国结构、再分配经济权力结构以及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的多种面向的集合。我们期望这组研究成果能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学更加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实践,发现真问题,寻求新视角,创造新理论,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探求》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深的"中国烙印",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一致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参考模式,为破解困扰人类社会的种种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现了新希望,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市民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社会传统上是乡土社会,但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它已经展现出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市民社会理论从社会自治、政府职能和法治秩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市民社会发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先后进行过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农村经济性质的三次论战。在这三次论战中,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其余两次论战,实际上都只是这次论战的延伸和深入。一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地懂得,只有正确地认识中国社会,才能正确地改造中国社会。早在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我党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9.
姜红明  刘莉 《社科纵横》2011,(10):20-21,41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剪掉延绵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辫子,实现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华丽转身,同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转型,完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激进变革,使中华文明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开启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拥有近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的社会,又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其社会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政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目前诸多社会政策都是以为经济改革服务为主要目标,社会政策缺乏独立的主体性;中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受发达国家的影响,忽视了本土化特点;社会政策的政府部门协调性较弱和公民参与体系尚未形成等。作者提出必须以低成本的社会进步和低代价的社会政策体系作为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文章论证了进一步明确社会政策目标、加强社会政策的整合,规范政府部门在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角色定位,创造良好的社会参与的环境等完善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海鹏 《唐都学刊》2012,28(4):101-105
为了应对由中西风俗差异而引起的民教冲突,近代来华传教士十分重视对中国社会风俗的考察。一部分传教士刻意关注中国社会陋俗,然后片面地从社会陋俗定位中国风俗的地位,结果走向了对中国社会风俗的全面否定,其根本目的是企图从社会风俗的角度向中国人灌输"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的思想,以便为基督教的传播制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双重转型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使得中国社会资本具有了多样性,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并存。它们各具特点,形成一种多样性的社会资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经历了指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演变过程。中国当前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要建构成19世纪那种真正的市民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社会现实均昭示着克服此种市民社会弊病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也必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存在市民社会领域;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附属与主导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常理 《学术交流》2007,(1):125-127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世界的注意力再次关注“东方”。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中国?中国奇迹发生的根源是什么?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功之路对东方社会和世界现代化有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在第一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上笔者采访了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现代性蓬勃发展——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标志——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其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干扰和影响,这使得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后现代性扮演着早产儿的角色。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对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特征的社会理论概括,在中国,二者的并存彰显了中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失衡。因此,在全力推进现代性车轮向前滚动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个人主体意识和权利的确立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价值,两者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深层次的矛盾.个人主体意识和权利的缺失及社会的两极分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推进社会民主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唯物辩证法一向是他认识中国社会和改造中国社会的最锐利的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又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的贡献。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这些新贡献,但主要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贡献;二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应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略论当代中国企业伦理建设董翔薇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当前中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必然带有转型的特点,社会成员也必然受到转型的影响和制约,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根本立足点。中国企业自然不能例外,也受社会转型的...  相似文献   

19.
陈克荣  陈琼 《社科纵横》2011,26(7):109-111
六十四卦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是从横向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实践的本质,对人们的思维行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同时,《周易》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创立的政冶经济学证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这就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规律在科学方法上树立了典范。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二千年专制统一的帝国,这是中国人历来自大、自守和自欺的主要资本。然而社会动乱、改朝换代的痼疾始终缠绕着秦汉之制,成为中国难治的病根。中国专制统一和治乱反复的根源何在?对秦汉之制和地主小农经济应该怎样评价?这是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