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的《文心雕龙》研究,一般都把它当作文学理论著作看待。即使承认它包括文章学理论,也仅因为在“文体论”中绝大部分篇章谈的是“非文学”文体。而谈写作理论的那一部分,则几乎定论为“创作论”;总论与批评论,也被认为主要针对文学创作。近几年来,“文章学”、“写作学”兴起,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文心雕龙》也是“应用写作”的理论著作。公正地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这个书名,既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该书形式上的特点,总起来说就是,以雕刻龙纹般的华丽的文采和精致的结构去阐述有关文学的理论问题。《文心雕龙》的结构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论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今本《文心雕龙》的某些篇章次第与原貌是否相同以及这些篇章的原来位次应在何处产生了歧义,其中分歧较大的有《物色》、《总术》等篇。但因为缺乏版本依据,迄无定论。纪昀对于《隐秀》篇补文真伪的考证奠定了基调,其为明人伪撰基本上为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地位,刘勰自己在《序志》篇中说得很清楚:“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但是,由于《辨骚》篇放在“文之枢纽”即总论的五篇之末,同下面“论文叙笔”的二十篇相邻接,又曾有人把“骚”单独看作一种区别于诗和赋的文体,所以《辨骚》篇究竟属于总论还是属于文体论,就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议。六十年代初,段熙仲和王运熙同志,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全书义脉纵贯,"枢纽"五篇是文理的基础,而"上篇"二十篇之论文体,与"下篇"之论文术,体用相依,而总归撰作的用心。此心为总持文体的关键。故论《文心雕龙》文体之说,必须根本其意义脉络,则其中的"常理"便显然可见。刘勰寻绎文章之体的常理,是为立言事业建立"极",即树立以崇高的标准。刘勰的用心,成功地实现于"上篇"文体观念的建构之中,《宗经》"六义"涵盖所有文体的理想境域,以"雅丽"为整套文体观念的灵魂,心为根本所在。本文通观《文心雕龙》文体论,从而显照其一以贯之的文体"常理"。  相似文献   

6.
风格学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重要部分.风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类文体的作用与特点,规定相应的文风要求,即文体风格论;二是专指作家与作品的风貌格调,一般称之为创作风格论.《文心雕龙·体性》篇就是着重讨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一篇专论.  相似文献   

7.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刘勰在详尽地论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特点时,首先就谈神思,可见,《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范文澜同志说,《神思》“为提洁纲维之言。”(《文心雕龙注》)是深知作者之用心的。从《神思》篇的内容来看,可说是一篇创作论概论,创作上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而且不乏精辟的见解,因此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刘勰整个创作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文心  相似文献   

8.
研究《文心雕龙》的人一般都认为自《原道》至《辨骚》五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是总纲。但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论者认为《辨骚》一篇不属于总论部份,而是专论楚辞的,应当属于“文体论”,与《明诗》以下二十篇同列。到底哪一种意见正确?当然是前一种正确。有什么根据?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早就作了明确的回答: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帅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相似文献   

9.
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文学理论问题,学者们已有深入的研究,论者们或专注于“文气说”,或侧重于“文体论”,或认为它由文体论、作家论、文章功用论和批评论构成。本文则认为曹丕从剖析“文人相轻”之因入手,独具慧眼地研析了创作主体之才、气以及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首篇作家专论,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阐释主体浸染了佛教色彩。在思想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也接纳了道家理念,试图将佛道思想融汇于自己的文学理论当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总纲,是《文心雕龙》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章,其中蕴涵深厚的道家思想。刘勰在吸收老庄思想后,从创作准备、创作心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五个方面铺展创作总论,继承了道家的游心思想、虚静精神、尚天性主张、学习论、言意观,充分运用了道家思辨法。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阐释主体浸染了佛教色彩。在魏晋南北朝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刘勰也充分接纳了道家理念,他试图将佛道思想融汇于自己的文学理论当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总纲,是《文心雕龙》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章,其中蕴涵深厚的道家思想。刘勰在吸收老庄思想后,从创作准备、创作心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五个方面铺展自己的创作总论,继承了道家的游心思想、虚静精神、尚天性主张、学习论、言意观,充分运用了道家思辨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叙笔”各篇,实际上是以文体为单位的综合性的文论,它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多方面地体现了著者的文学理论思想。它所体现的创作论思想是“剖情析采”的引申,生发,深化,补论,几乎涉及到创作论中所有的理论观点,是创作论在文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献久晦,元代陈绎曾的文章学观点颇为学界忽视。其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于近年重出的《古文谱》、《古文矜式》和《文说》当中,涉及文章本体论、修养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等诸多方面,见解深刻,体现了鲜明的元代文化特征,堪称元代文章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文心雕龙》的人一般都认为自《原道》至《辨骚》五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是总纲。但也有一部分持不同意见的论者认为《辨骚》一篇不属于总论部分,而是专论楚辞的,应当属于“文体论”,与《明诗》以下二十篇同列。到底哪一种意见正确呢?当然是前一种正确。有什么根据?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早就作了回答: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等五篇作为“文之枢纽”,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体大而思精的巨著,它总结了商周以来直到齐梁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商周以来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成果。全书主要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个部分,对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的性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家才能、文学生、文学批评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一些重要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体系也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6.
《七十家赋钞序》是清代一篇重要的赋学批评文章。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篇赋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学理渊源上,张惠言熔铸古今,继承了情因物感的创作论和诗为赋源的文体论,并将其熔铸在序文之中;在批评原则上,张惠言主要着眼于君臣之义的雅正批评和推尊赋体这两点;在批评方法上,这篇赋论主要运用了历史批评、摘句批评和比较批评。总而言之,从这篇赋论中我们可以观照出张惠言的赋学研究气魄。  相似文献   

17.
体大而虑周,是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就其文体论与创作论关系而言,正是在论列了各类文体的特性及其发展演变和大量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刘勰构筑了较完整的创作论体系,两部分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创作论中不少理论,也可在文体论中看到其理论萌芽或相关的阐发.基于上述特点,本文试图主要联系文体论,对刘勰“风骨”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论刘勰的风格学理论。第一部分据《定势》篇分析文学风格受文体制约的几个问题,解释“并总群势”、“总一之势”、“循体成势”、“失体成怪”、“参体”等概念和命题的含意,并与西方古典主义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据《体性》篇分析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研究刘勰对“八体”的态度;第三部分据《风骨》篇探讨刘勰理想中的文风以及一代文风对风格取向的影响,指出刘勰重视研究风格问题主要是为纠正时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诗镜论》是藏族作家,主要是贵族僧侣作家奉为创作指南的一部谈文学理论和诗歌修辞技巧的书。这部书藏文叫作《》一般译为《诗鉴》或《诗镜论》,全译则为《修辞论诗镜》。实际上藏语“” (汉音译为宁俄)一词,是“美妙文雅的言辞”的意思,相当于汉语“文章”一词的含义。汉语“文章”一词,本也是“富有文采,斐然成章”的意思。同时“”这一命名,包括有诗、文和诗文合体三种文体在内,不仅仅指诗歌一种文体而言。因此这部书汉名译作《修辞论文镜》,或简译作《文镜论》,似乎较为合适些。  相似文献   

20.
[小引]《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年前出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刘勰总结了《诗经》、《楚辞》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给后代的作家和评论家指出了一条比校正确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分宝贵的理论遗产,我们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译成白话,并加以必要的注释,供研究者的参考。这里发表的《詮賦》是《文心雕龙》中有关文体论部分的一篇。这一部分包含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共分析了三十五种体裁。刘勰的文体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始终贯彻了批判的精神,其次在于他论文体是和他关于创作及批评的观点一起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