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011年9月3日至4日,“21世纪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辽宁沈阳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中华日本学会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后援单位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日经济发展与课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通讯员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和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经济学界的交流与相互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经济学部于1997年10月6~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日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4.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5.
8月20日至23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师大及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等12个单发起,由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和大连民院承办的“近百年中日关系与21世纪之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118人,提交论文86篇。这些论文取材广泛,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探讨了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外学者还就21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一、中日外交关系  …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是我国哲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话题,进入21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的几位中青年学者,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使命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多次学术研讨。本刊以笔谈的形式摘要发表他们的部分成果,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揭示了资本主义以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规律 ,从而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代历史的正确出发点和思维方式。从世界历史视野来探索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也是马克思科学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开展了大量哲学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令人喜悦的繁荣景象,取得了许多成绩:第一,随着体系之争的日益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尽管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学科建设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 0月 2 2~ 2 4日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单位协办。来自法国、希腊、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印度、日本、美国等 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国学者共 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  相似文献   

11.
韩庆祥 《阅江学刊》2022,(2):5-14+171
人们实践活动的成败,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认识并解释世界,首先要理解和把握时代特征。21世纪世界的“时代特征”,可概括为“两个大局”交织互动及其导致的“不确定”和“重构”。面对“不确定”和“重构”的世界,迫切需要人们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逻辑加以认识并给出哲学解释,谁能给出合理的哲学解释,谁就能掌握解释21世纪世界的理论话语权。构建解释21世纪世界的哲学理论并掌握话语权,就成为当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21世纪的世界可以成为世纪性、世界性理论创新的金矿。这意味着要在守正继承和创造转化以往所有解释世界的理论的前提下,创新性发展反映21世纪世界之时代特征的新的哲学理论,而且这种理论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掌握历史主动,进而引领21世纪的时代与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 ,日本文化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 ,日本文化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发生怎样的变化 ?是日本研究者必须给以关心和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把握和更好地解答这一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的支持和部分资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2 0 0 0年6月 2 2日共同举办了“2 1世纪日本文化的课题——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术研讨会。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增杰、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远和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助理野田昭…  相似文献   

13.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对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并且在这两个世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体和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7~2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主办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来自英国、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 6 0多位学者就政治哲学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根据不同的主题 ,共举行了 7次全体会议和 6次分组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 :   1 正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全喜教授考察了宪政正义与超验正义及其张力性关系 ,并指出它们在抵御政治强权方面有着一致性关…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走向21世纪的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各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计150余人。这是中国日本研究界举行的一次空前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8国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走向21世纪的日本”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大趋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具体历史条件。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建设,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而是必然要涉及与其他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加拿大公民项目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人权与外交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3~ 2 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丹麦等国的专家参与了讨论。研讨会的主旨在于探讨人权与各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主要议题如下 :1 国际人权理论 :西方与非西方人权理论的差异 ;2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国内因素 ;3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 :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 ;4 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与理论争论 ;5 中国与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的戴维·福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风 《日本学刊》2004,(3):154-15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松下政经塾共同主办的“2 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2月2 1—2 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日双方政治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以及各方人士10 0多人共聚一堂,就2 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会见了日本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中日友协副会长陈永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新,日本外务副大臣、众议院议员逢泽一郎,松下政经塾塾长关淳,日本民…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 (CenterforProcessStudies)联合主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 :怀特海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 2 0日在北京同春园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0 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过程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关系、怀特海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揭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观对新世纪价值和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及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可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会议的议题涵盖了怀特…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挑战与第三条道路”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1世纪的挑战与第三条道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共50多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此次会议提交的30余篇论文以及会议的专题报告基本反映了国内外关于“第三条道路”研究的状况,代表了目前国内对“第三条道路”研究的最高水平。本文拟就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与会学者达成的共识与分歧以及国内在“第三条道路”研究方面的不足作一简要介绍。一、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