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 《山西老年》2008,(5):55-55
自勉法自勉就是以积极的心态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最终成大器。倾诉法心中的忧闷、悲伤等可以向亲友,甚至是不相识的人倾吐,也可以把心中的郁积通过记日记、写作等诉诸文字,以排  相似文献   

2.
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通过这些饶旮隋趣的室名,可以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昊轩 《社区》2013,(11):29-29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谦”为本,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锋芒毕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装扮起来,使世人一想到你就与某种特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忘记了你的真实形象。因为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对过于完美的人和事总是心怀警戒。暴露些小缺点,出点洋相,反而可以增强你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通过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可以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女人世界》2008,(12):88-88
“三月印象”在枝繁叶茂的桃花中若隐若现,它的灵感来自季节在这个中式情调的HairSalon里,可以看到一叠叠可以给客人带走的小小卡片,上边写道:即使有了更好的地方和再好的人,更重要的,还需要有“您的推荐”我们知道自己还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感谢每一位初次光临的顾客,更感谢一路见证我们进步的会员们。  相似文献   

6.
自勉联,也称自题联,悬挂墙壁,自作自赏,或作为座右铭。古今不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领袖将军都喜爱在自已的书房、客厅、卧室等处悬挂一两副自勉联,自我激励,自我鞭策。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有学者把癌症易感行为特征称为C型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化过度,缺乏自我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只知道应该干什么,别人、社会和家庭希望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所以这种人总是把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为了跟别人合作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合作而合作。为了能和所有的人搞好关系,即使有人对他做了不可原谅的行为,他也能表示理解并原谅。他因为怕愤怒、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的表达会损害人际关系,就尽量把它藏在内心,甚至否定它的存在。无疑,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好人。  相似文献   

8.
赶“早”     
大凡一生勤劳、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赶早”的人。鲁迅先生小时候上私塾时,有一次迟到了,被寿镜吾老先生斥责道:“以后凡事要赶早。”他便从此牢记在心,并在桌上写了一个“早”字自勉。正是他一生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9.
处世 《社区》2011,(35):1-1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可以简单地活着。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越少,就越近似神。”  相似文献   

10.
八分生活     
苗向东 《社区》2011,(32):52-52
如今.日本和台湾正流行“八分生活学”,一向追求完美主义,几近强迫症状的日本人能放自己一马,不再跟自己较劲。所谓“八分生活”哲学,是指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再苛求全力投入,十分力气只使上八分,不必每件事情都做到十成满.适可而止就好,剩下的可以用来养心,也可以用来蓄锐。它的真谛是:生活需要冲,更需要缓冲。这种心态透着一种知足与淡定的生活智慧,充实且平和,丰富而坦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泰然的心境,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是很需要的。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广泛的意义,不一定有所谓积极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花园。 会生活的人,一定懂得如何给自己安排这样一片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家庭在生儿育女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以及最终每个人形成对自己的孩子的偏爱,因此它与其他诸如企业之类的社会机构有所区别。性的繁殖意味着生育自己的孩子需要与另一异性相结合。生育一个孩子,抚育他,他或她再生养自己的孩子,这需要双方长期的个人财力的支出。虽然可以从经典中发现关于家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只有依赖于外部世界,人才能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方式又是根本不同于动物的,它实际上依赖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而不是本能的适应。这既同“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相对缺乏本能的调节”有关,也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由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也包括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传说古代有个姓石的秀才,一次骑驴行路,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肯定会不知所措,甚至怒气冲天。这位秀才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幸亏我是石秀才,要是瓦秀才,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幽默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这位秀才自然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自嘲可以理解为嘲笑自己,是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局面,老年人更是如此。比如,面对高科技产品时会遇到尴尬,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陷入窘境,有的老人不能自我宽慰,此时心理就像一个敏感的天平失去平衡,易引发一些身心疾病。如果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评价时。通过自嘲的方式把心中的怒气、怨气发泄出来,不仅可以从尴尬中解脱,保住自己的自尊感,还可以让自己与别人的相处多些融洽。自嘲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这种方法,先要自信。自嘲为自己“骂”自己,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乃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自己的丑处、羞处不遮掩、不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其次,自嘲还需要豁达、开朗的心态,心理不平衡时,不要过分较真,愁眉不展,要多想想自己的缺点,自我解慰。这样才能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与学生信念体系的建立刘明兰信念是一个人经常用来支配自己行为的个性倾向。是个体在自己生活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遵循的原则和所追求的理想。它以理想为中心,并与情感和意志融合在一起,制约着人的生活立场,有力地支配着一个人的行动。信念体系是一个人的世...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与伴侣》2010,(9):52-52
中国的名著里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只有兄弟义,没有男女情,至仁至爱的刘备居然也会说一句震烁古今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而行走江湖的男人们常常拿这句话来自勉,大部分也因为迫不得已,不用兄弟情笼络一帮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向前冲,如何能打下一片江山?  相似文献   

17.
试论需要     
需要是主体为实现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向客体有所摄取的状态和趋向,是主体由于自身在生存和发展中的贫乏、欠缺,要求客体给予填补的表征。它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定面丰富性。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机制是需要和实践的相互作用。需要在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标准及科技英语翻译初探郑荔荪一、引言文化是人类在从猿进化为人,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出于人的物质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出于人的社会性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制度文化;出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诫贪歌     
刘殿彩 《中华魂》2013,(3):63-63
近日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反腐倡廉部分,深有感触,特作此歌,奉劝为官者自警、自律、自勉、自重。  相似文献   

20.
"万里一得","艺事常新",这是郭希铨青年时期到大西北写生出发前题写在速写本扉页上的自勉。二十七年过去,在此次画展前选定作品时,我又看见了这个速写本,我感到"万里一得"在今天看来颇显意味,它是初衷,也是回归,它既是艺术的,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个总结。艺海无涯,但总是有一点支撑,有一条线索连接时空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汇集留下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