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端,以《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而非以胡适于1916年底在美国撰写该文的时间为界碑一样,晚清诗界革命运动的开端,只能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在《清议报》发表为标志性事件。人们之所以将丙申、丁酉年间的新诗尝试视为诗界革命的发端,甚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主要是受了胡适的误导;近人之所以认定1899年底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是这一运动的开端,主要是受了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和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两种文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骆鸿凯的《文选学》为20世纪现代“选”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现代“选”学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模式,有别于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模式。骆氏其作,正是20世纪以文学研究为模式研究“选”学的佼佼者。骆氏此作对20世纪现代“选”学的贡献有五:对《文选》产生背景的探索,对《文选》编纂者的介绍,对《文选序》的研究,对《文选》学史的研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叙述,在早中期采用了《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的整体框架,再辅以西方文体分类,在这一叙述结构中,归属子部的《庄子》,其文学特性长期没有受到关注。19世纪晚期,巴尔福《庄子》英文全译本的译序和翟理斯的《古文选珍》对《庄子》的文学特性做了阐发,嘎伯冷兹深入分析了《庄子》的语言形式,伴随着“文学”从“文献”中的分离,文学的《庄子》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他的诗歌,他也未给自己编过一本诗集,这真是件憾事。 朱自清的新诗作品并不丰饶,而且多数作于青年时期,但他一生与新诗有不解之缘。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创作第一首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他先后在《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诗》等报刊发表了六七十首诗作。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诗刊《诗》,由朱自清和刘延陵、俞平伯,叶圣陶主办。一九二二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文学丛书之一《雪朝》,内收八位诗人作品,公推朱自清首席。后又编成诗、散文合集《踪迹》。此后,他潜心新诗理论研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诗论。《新诗杂话》一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萃。与此同时,他仍不断受诗兴趋遣,写出一些新诗。  相似文献   

7.
柳永三题     
一、柳永非景祐元年登第柳永登进士第的时间,现在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只笼统地认为在仁宗朝,具体年份未加确定,如胡云翼《宋词选》、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等,便持这种观点。另一种说法比较肯定,认为在仁宗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持这种观点的人颇多,如夏承焘《二晏年谱》唐圭璋  相似文献   

8.
海外学术信息武侠小说兴衰新探《明报月刊》编辑部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2月号上发表了10篇专题文章,该刊编辑部在引言中指出,融合历史、中国人文精神与西方戏剧技巧的新武侠小说,是香港文学对中国文学的重大贡献。金庸、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中的大师,但却面对...  相似文献   

9.
作为史学家的韩隆福教授,在出版了《隋炀帝评传》、《走下神坛的诸葛亮》、《知识分子与统战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之后,最近出版了他的诗文合集《月是故乡明》。我主要选读了其中的散文,当然这是一种“大散文”,内容和体式极为丰富。我把阅读该集后的感受归纳为三种意识、三种精神和三个融合。  相似文献   

10.
林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的《给他》一诗,曾获1981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作奖.现任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会长等职,出版了《给他》、《诗心不了情》、《林子短诗选》等诗集,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最近出版的《林子世纪诗选》收移居香港前后诗作60余首,不仅继续是爱的歌者,更反映香港社会及国内改革状况,抒发个人情愫,诗风纯正,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1.
香港《译丛》(Renditions)杂志在近30年间(1980—2008)先后四次较为集中地翻译了15则“聊斋故事”(含一种“聊斋俚曲”选译),学界对此鲜有关注。《译丛》十位中外译者翻译的“聊斋故事”旨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与历史文化。《译丛》“聊斋故事”的翻译去“讹”存真,忠实于原作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内涵,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中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极探索。《译丛》的“聊斋故事”选译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是诗人何其芳的重要年代.在这一年,他先后出版了诗集《预言》(二月)和《夜歌》(五月).两个集子,也就是何其芳自编的全部诗集(《夜歌和白天的歌》只是《夜歌》的改版).《汉园集》和《刻意集》虽然比《预言》早几年问世,但前者是三人合集,后者则是何其芳的一本诗文合集,诗的份量也并不重.《预言》除收入新作,几乎囊括了《汉园集·燕泥集》和《刻意集》的全部诗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一个典范。在其主创出版者与撰稿人群体中,海外汉学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文学编选方面,他们的跨文化身份明确了域外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的学术关注点又将选材进一步聚焦,最终选定代表性的中国文学篇目。而且,在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中,近乎直译的汉学翻译方法与相关研究性文本相结合,是一种全方位深度传译的“丰厚翻译”模式。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进程中,海外汉学家群体的地位与作用亟需得到学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人说,香港的生活节奏是紧张的。每天下班之后,即已筋疲力竭,就在这繁忙的工作之余,夜深人静之际,他埋头创作。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追寻》,小说散文集《强者的力量》、《香港内外》,散文诗集《夜曲》,而中短篇小说集《香港逸事》、散文集《迥音壁》也已交出版社处理。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新作散见于报刊。他也写过评论,如他给香港文学研究出版社的《艾青选集》、《蔡其矫选集》所写的前言。这一切说明:他不仅具有各种创作才能,而且勤奋。他,就是近年来香港新崛起的青年作家陶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笔者200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六十年文学话土改》的续篇。着重解读1949年以后的有关土改题材的文学作品:陈学昭的长篇小说《土地》、萧乾的特写集《土地回老家》、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以及沈从文在土改背景下的家书,构成一组相同主题下的不同书写文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私人通信,来探讨1950年代大陆文学中的土改题材书写。与此同时,也选了一组台湾1950年代有关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为题材的文学创作,针对海峡两岸文学对于土改题材的书写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香港诗人梁秉钧的诗歌写作呈现出越界的特质,一是文体的越界实验,二是文化身份的越界,此种特质与香港文学的香港性息息相关。对香港性的认知是研究香港文学的基本起点,但仅仅是一个起点,真正要从文学上把握香港文学,必须将其置于现代汉语文学或现代汉语诗学的背景之下。或者换一种说法,必须将香港以及台湾甚至包括部分海外的汉语文学经验有机地纳入,才能建构完整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19.
一、“唧唧”辨正此诗首句“唧唧复唧唧”,各家解释大致有两种。一是解释为叹息声。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程千帆、沈祖棻编注的《古诗今选》,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皆主此说。二是解释为织机声,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  相似文献   

20.
田茂忠山歌的艺术特色——兼评《田茂忠山歌选》彭南均由钟敬文教授题写书名的《田茂忠山歌选》,最近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田茂忠山歌选》的出版,反映了土家族文学艺术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土家族歌手的成长与成熟。它将对土家族文学特别是民间歌谣的创作与发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