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蠡塘渔乃》的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题咏山川往迹,一是题咏遗闻佚事。把《蠡塘渔乃)放在棹歌发展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出《蠡塘渔乃》的第一个特点在于以一个地区的山川主要标志——塘为棹歌题额,题咏该地区的山川往迹、遗闻佚事;第二个特点在于渔歌和说明文字同存于《蠡塘渔乃》中,利于蠡塘渔歌在渔民中传喝,也利于海昌山川往迹,遗闻侠事被人们了解。《蠡塘渔乃)题咏的内容和体裁与清代朱彝尊等人的棹歌内容和体裁有所不同,它有一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朝鲜朝盛行一时,流行至今的韩国九曲图,与九曲歌系诗歌和九曲园林,正是韩国九曲文化之三大构件。九曲图就是以"九曲"为素材绘制而成的图画,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助于阐释"道"理念的概念化图案、武夷山水和园主自创九曲园林为主的实景山水,而为这些九曲图范本的,无疑是宋至清代众多学者精心编撰的《武夷山志》中的各种图像。  相似文献   

3.
《棹歌》、《采菱》、《采莲》等乐府诗的艳情色彩一向非常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乐府诗的产生与祓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水嬉是祓禊娱乐化的产物,泛舟游乐则是水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泛舟游玩时,除了要歌舞助兴之外,采撷菱荷也是很常见的活动,这便是《棹歌》、《采莲》、《采菱》等一系列乐府诗滋生的土壤。无论是少女们靓妆而现并娇声宛转地倾吐着相思之情,还是诗人们对此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皆出于水嬉的双重需要——祭祀和娱乐。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评介吴相洲中国为诗的国度,研究诗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有分量的东西凤毛麟角。王国璎女士(任教于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所著《中国山水诗研究》(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版,以下简称《研究》)是有关中国山水诗...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自古以来就是诗歌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笔耕的诗人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动人诗篇,也以这些宝贵遗产的熠熠光辉,烛照后人,使山水诗这一领域内人才辈出,花开不败。当代山水诗无疑深受了我国古典山水诗歌的影响,又无疑有其光大创新之处。本文试就古今山水诗歌的某些方面作些粗浅的比较分析。山水诗,注定要描山绘水,述记历史胜迹,状写风土人情,刻画风光物态。因为这样,就使古今山水诗歌有了比较相同的题材内容,或相同相似的描写对象。洞庭湖就是古今许多诗人描写过的。屈原有“跟杨兮秋风,洞庭波…  相似文献   

6.
为了彰显嘉兴城市的特色魅力,必须提炼嘉兴主题文化。基于嘉兴城市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嘉兴城市的独特元素,根据城市主题文化提炼的5个原则,嘉兴城市主题文化可以提炼为"棹歌会府,粽子都会",并可从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以‘棹歌升处,粽香天下’进行城市宣传,推介嘉兴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象";二是"以‘棹歌’、‘粽子’进行文化创意,打造嘉兴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起点";三是"以‘棹歌’、‘粽子’进行视觉形象塑造,构筑嘉兴城市生活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的界定,可从量上规定山水诗的外部特征,从质上规定山水诗的特定内涵。量化统计唐前山水诗歌的分布。结合唐前山水诗分布列表,对唐前山水诗的概况做量化分析,总结唐前山水诗嬗变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季伟 《南都学坛》2008,28(3):14-16
汉初少数民族乐舞《于阗乐》、《棹歌》、《箜篌引》以及《摩诃兜勒》等相继进入汉室宫廷。源于少数民族的鼓吹乐进入中原后,迅速成为重要的宫廷仪仗音乐和军旅音乐。而少数民族舞蹈更是风靡两汉,在宫廷和民间舞蹈中不乏其身影。进入中原的乐器胡笳、胡箜篌等经过发展融合,也均已成为汉代宫廷音乐及俗乐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入,对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是诗歌所创造的山水境界来说,“诚斋体”山水诗皆有别于传统的山水诗歌,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这种世俗化倾向的形成与他的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清末黄人、林传甲各自所著《中国文学史》发轫之作的百年以来,我国已出版了千余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其中中国山水诗史之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才有几部山水诗史研究专著问世,如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年版)、丁一泉《中国山水诗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李文初等《中国山水诗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王玫《六朝山水诗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等;且大多为山水诗断代史。令人所欣者,陶文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杜甫山水诗歌的研究纳入社诗与整个山水诗创作的系统进行观照,在详论杜甫入蜀山水诗主题倾向与创作手法之更新的同时,阐明其创作于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中,实现了对其前期济世言志与王孟欣然意远之作的双重超越。其“搜奇换奥”、“剥落浮华”等艺术造诣具有开启宏调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恬淡超迈,于诗风日下的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时人令狐纷称他“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品,芳古籍甚于一时。”李群玉有集三卷,后集五卷传世。在李群工的诗歌中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就是他的山水诗。秀水柱庭珠在《中晚唐诗叩集》中称他的诗“于晚唐诸家最为超迈。”他的山水诗具备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宁静清绝的物象美和宁静清冷的特殊意境。诗人一生曾漫游过不少地方,但是他的主要活动还是在荆楚间。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不少是以荆楚风情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诗萌芽于《诗经》与《论语》的某些章句,功能是为了诗的起兴。汉武帝的《秋风辞》,曹操的《观沧海》等已得山水诗的雏形,到六朝已形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固定形式,并流传有序,历代继承下来。晋有陶渊明;南朝宋有谢灵运,齐有谢;唐代李白的豪放、王维的禅悦是中国山水诗的顶峰;宋代苏拭的清雄,陆游的苍凉;至元已觉局面狭窄,引起山水画家诗的勃兴;明清的山水诗境界狭小,部分折射唐宋,满足其感情世界,明代李攀龙、清代吴梅村和王世正各有建树。因山水而造就了的历代诗人,又引起对山水诗的咏叹,本文并探讨了这些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君诗妙趣我能识 正在山程水驿中——读《桂林山水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历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以山水起兴,屈原、陶渊明等都吟咏过美丽的山水;尤其是唐宋以来,随着整个诗歌高潮的出现,山水诗空前繁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及同时代的杜甫、孟浩然、王维,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他们留连自然,寄情山水,或歌  相似文献   

15.
<正> 谢灵运乃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祖师。谢灵运以前的山水诗人,诸如曹操、庾阐、谢混等人多为学术界所瞩目,而与谢混同时的慧远,却很少被人提起。事实上,慧远自觉吟咏自然山水,形成了他的山水诗歌的独特风貌,给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慧远周围,形成了一个创作山水诗歌的作家群体,活跃在当时的诗坛上。慧远实乃山水诗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诗人。但是长期以来,慧远对山水诗歌的贡献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方家与同好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龙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龙舟竞赛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龙舟竞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穆王时(公元前1001—947年),据《穆天子传》:“刻大桐木为虬龙”。“天子乘鸟龙舟浮于大沼”。此时便有记载龙舟之俗。端午节龙舟竞赛,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最富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端午节,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汨罗。以死,楚人怜之,纷纷驾船争逐江上以救诗人。梁朝《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此距也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初叶魏征所撰的《隋书·地理志》中写道:“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宣振水陆,观者如云”。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跳出水面来。棹歌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宋代诗人陆游在《归州重五》诗中曰:“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这些古藉的记载,充分说明我国龙舟竞赛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文学评论》一九六一年第三、第四两期先后发表了林庚先生的《山水诗是怎样形成的》和袁行霈先生的《也谈山水诗产生问题》。粽合这两篇文章的共同论点,丰要是:大自然在《诗经》里,只是作为比兴被描写的;山水诗的产生是在宋初。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南朝产生山水诗的经济基础和生活基础问题。林先生以为山水诗产生的“条件”,就是南朝的经济发展与水路交通的发达;至于生活基础,在他看来,就是游宦和行旅,而“隐逸正如园林,没有对南朝的山水诗起多少作用”。袁先生的文章对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南朝山水诗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针对林先生有  相似文献   

18.
七言诗渊源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诗渊源辑考跃进《玉台新咏》卷九始列《歌辞》二首,即所谓“东飞伯劳”歌和“河中之水”歌,以后依次列入《越人歌》、司马相如《琴歌》、乌孙公主《歌诗》、《汉成帝时童谣歌》、《汉桓帝时童谣歌》及张衡《四愁诗》等。这些均是七言诗体。依此来看,似乎七言始于“...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历来被认为是由魏晋时期玄言诗发展变化而来的,一般把曹操的《观沧海》看作是最早的山水诗。笔者对《诗经·小雅·鹤鸣》的内容及其历代评论进行分析,辅以先秦历史背景的考察,认为此诗是一首完整的山水园林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20.
李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与山水融为一体,感兴赋诗,超越苦难,名为"逸兴".大自然催发了他的浪漫思维和灵感,他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吟咏,同时摆脱以往山水诗歌的写作定势,用来解脱苦闷,艺术时空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怀古意识,拓展了山水诗歌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