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之真与科学之真是同一个真。艺术之真非即科学之真指艺术与科学的不同以及欣赏艺术与理解科学的不同而不是真的不同。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艺术中包含有真的、假的以及难以判断真假的内容,但在欣赏过程中却可以把它们当成真的接受,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领悟到社会人生之理。欣赏艺术时获得的真的经验虽然与真的科学命题或理论不大一样,但真本身仍然是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来说明的。  相似文献   

2.
3.
康定斯基美学认为,心灵所承受的与任何明确物体无关的感情,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感情。艺术最真实、最完善的表达形式是非具象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指明了艺术表达人的内在情感、精神的新途径,强调艺术中精神的精髓作用,从而促使美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消失,艺术进入完全的多元主义时期。丹托断定当一切都成为艺术,艺术的本质丧失,艺术就已经终结。但是当人们的生活经验变成历史,并获得了与生活不同的时空或属性形式时,就历史地演变为艺术:艺术就是形式化了的历史;艺术与历史的界限只在于有无形式性,艺术不会终结。一个艺术哲学史家最终放弃了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的三本主要著作为逻辑脉络,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发展史为背景,讨论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从《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到《提纲》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再到《形态》中“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6.
试图从托尔斯泰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来发掘他为何把艺术的本质界定为情感的交流与传达,从而比较其情感论文论与浪漫主义情感论文论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晚清国学是一次思想革新,某种程度上,以重新阅读和言说完成了将传统学术从君主制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体现在南社的国学中,其表现之一就是南社对“国学之真”、“孔学之真”的强调与追求。他们将追寻国学真知,定位于自由开放的学术精神,来反抗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但是他们受传统的羁绊太多,无法超越传统“语言”之障,没有实现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者对于读者需求问题的发现和描述主要着眼于现象,难免使之琐屑和散乱,这就需要我们再从本质上加以深刻、简洁而有序的概括和厘定,即让这些具有共同性和联系性的现象都分别在本质属性上得到属于类的明确昭示:“真”是读者本质需求的基石,“善”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核心,“美”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9.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 ,及其剥削现象的不可避免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求与非公有制经济及剥削现象之间既相矛盾 ,又相统一。消灭剥削现象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陈白尘的史剧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从刚开始对历史剧特殊审美品格的浮浅理解,到对历史、现实和艺术之间顾此失彼的游移,到最终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史剧观,即在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相互统一,以实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两个一致”是巴金艺术真实观的总纲;人物塑造从生活出发往往就是从原型出发;“比较象活人”是衡量艺术典型真实与否的美学尺度;悲剧真实是巴金艺术真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本质的一般认知定理是建立在物质—意识"两元素论"基础上的。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意识和物质将融合形成第三个基本元素—"精神体",并由此构成物质—意识—精神体"三元素论"的哲学观,"三元素论"的哲学观对理解世界本质和人类本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就哲学层面而言,人类自身始所面对的真与美的问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哲学之真有其三重规定性:逻辑之真、认知之真、本体之真。同样美学之美也蕴含着相对应的情况。而当谈及真的问题时,便必然进入到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由真及美,美与真相融合,进而确证美的本体。而以其相容之能动性,故此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美学本体论中,美以真为基础,并最终统一于实践的本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围绕“统一性本质追求”的主题,列出十大线索,较系统地进行了历史回顾。通过对本质世界的元哲学史的回顾,凸现出解构与建构、迷惘与信念的波折线索。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一个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艺术是"真"的显现,揭示了生命存在中的一种真实状态."真"在艺术作品中比"美"更本源,艺术是"真"对"美"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6.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形式表现”为特殊内涵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形式表现”是指在形式创造和观照中进行的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全面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由生物性的节律感应引起的生理能量的表现;二是由心理结构与审美形式的同构契合引起的情感和潜意识的表现;三是由观念联想而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表现”不仅使艺术活动与一般的物质生产区别开来,也使艺术活动与科学认识活动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17.
刑法之真是指刑法在符合事物的状况和规律中得以制定出台,后在自身的内外协调运行中反映刑事个案的事实真相,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且行刑科学。刑法之真是刑法之本真刑法之自真和刑法之用真的有机整体。立于符合论以事实真来界定刑法之真,则主体客体化是刑法之真之哲学本质,而这也符合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应然价值。在与刑法之善的关系之中,刑法之真之意义最终体现为刑法应然价值的实现。刑法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与有机整体是刑法文化的一种化境,而刑法之真便是刑法文化的第一勾连。  相似文献   

18.
反差艺术是微篇小说在叙事中表现出的前后情境在发展的向度与趋势上的翻转或思想意绪、情感心理、色调氛围在表现程度上的落差。微篇小说的反差艺术具有三大审美特征——时间艺术的空间化,语言艺术的视觉化、小说艺术的戏剧化。其中,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是三大特征的重心,它渐次呈现三个层次的内涵:凝定有限时间的空间艺术场,心理时间的空间化,空间差的时间连结链。语言艺术视觉化的目的在于加强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与可感性。通过“浓缩——凝聚——曝光”这种不断聚焦的营构流程,建构好最有表现力的叙事模式。小说艺术的戏剧化则是凭借强化角度的动作性求得作品形象在鲜明性、可感性之上更能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9.
张涵从接受美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美的生成说的角度 ,把艺术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历史过程 ,从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有机联系中考察艺术的本质 ,从而得出审美特性为艺术的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无论从艺术原理看 ,还是从艺术实践看 ,都显示出较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曾侯乙尊盘的造型,通过对曾侯乙尊盘器形、部件和制作工艺的层层分析,反映出艺术本质是以形象化为手段营造的可以自我确证的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