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中it的使用无处不在,通过指示(deixis)与语篇衔接(cohesion)的相关理论,讨论和分析it作为“指示语”(indexical)的语用性质、指示类别、使用形式、功能词语、指示意义和用法,了解它的语用特征,以利英言语言交际和教学。  相似文献   

2.
禅宗语录和灯录中存在很多由"……"加"汉"字构成的称谓语,其口语色彩极为浓重,并具有一定的褒贬含义。"汉"作为一个词义实体独立存在时,它代指的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而当它消除其独立特性进入"××汉"结构时,它完成的却是对修饰性称谓语的强调,而并非是一个尚未完全虚化的语助。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了“姑娘”在《红楼梦》中的各种用法,辨析了前人关于“姑娘”在指称“妾”和“姑母”的用法时的某些误解。指出“姑娘”在《红楼梦》中有指称年轻的未婚女子、女儿、妾、姑妈、小姑子及轻浮女子等用法。分析了称呼语多义性在《红楼梦》中的普遍存在及称呼语的多义性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语用功能方面,汉、英社会称呼语在情感指示功能和社交指示功能上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汉、英民族的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社会关系以及交谈时语境的忽略,都将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出现,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5.
在描写现代汉语中“X是(的)”语表形式的基础上,考察了“X是(的)”短语词汇化和语用法的固化过程,从而把用于委婉责备的“X是(的)”与它的同形异构式区分开来。列出用于委婉责备的“X是(的)”内部各形式表示责备语气的强弱等级。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有汉”通常被翻译教材译为“有过(经历过)汉朝”,然而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认为,以往的翻译理解存在偏误,因此著此文试做探析。同时以“有汉”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及诸家观点的整理,又进一步探讨了“有+朝代名”结构的“有”的用法及语义。  相似文献   

7.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博语料,考察社交媒体互动中“然后”作为语用标记的变异用法,研析变异用法所实现的人际语用功能,并解读变异用法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用标记“然后”在汉语社交媒体互动中的变异用法包括反复使用、接龙使用,以及与语气词组合使用等,变异用法可实现强化情感、吸引参与和拉近距离等人际语用功能。汉语社交媒体互动中“然后”在用法上的突破,受到说话人元语用意识的调控和社交媒体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连词语用标记人际化的机制,对类似语用标记的产生和使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带“子”称谓是禅宗文献的一大特色.禅籍中“杜拗子”用来称呼言语不通、说话难懂之禅僧,引申指妄自尊大、不明事理者.“勤巴子”是指圆悟克勤禅师.“克勤”是四川人,这是禅籍称谓中“人名+地名+子”的格式.唐宋时期“郎”有贱称用法,“梢郎子”是指艄公、船家.不是指痴呆不明事理者.  相似文献   

10.
"这/那(个)X"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格式,本文主要探讨"那(个)X"格式,分别从句法语义特征、表达功能、"那(个)"的虚化轨迹三个角度,对这一口语用法进行探析,重点探讨了"那(个)"表性状程度的虚化轨迹。该格式主要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而且还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译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关于称呼语的翻译一直没有相同的准则.本文选取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从语用等值视角了探寻红楼梦中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的称呼语翻译,描述了语用原则下的称呼语翻译现象,阐释了语用等值在称呼语翻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指示和照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分析含有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或指示副词的例句,看到指示与照应的关系是:(1)指示和照应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各居一端,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体;(2)照应就是语内照应,语外照应属指示用法或指示兼照应用法,故语内和语外照应之分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小三角”理论对于语言现象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运用该理论对语法事实进行多角度研究,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相关语法现象。研究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X派”词族进行分析。语表形式方面,“X派”的语表形式主要表现在音节和词性两个层面。语里意义方面,“X”的内部结构关系多样,以动宾和偏正关系为主,在句中可以担任主语和宾语;“X派”的语义内涵主要由“X”决定,“派”的语义处于逐渐虚化的状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泛化性,使得“X派”词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语用价值方面,“X派”词族的使用可以形成注意焦点,凸显主观性,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表现出积极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同义词的探讨多为内省法。我们采用内省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词和语的异同。先从权威的词典释义入手,接着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词和语的历时分布,及其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特别是不同语域的不同搭配特征,绘制出各自的用法使用图。总体而言,语的用法远远大于词的用法。词的使用不同语域情况各不相同,而语的使用不同语域的情况大致相同。当词与语同义并混用时,词表达的是词作为最小使用的语言单位的释义,强调的是语法或者语义;而语则是作为"语言"这一语义的表现,更注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越南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汉越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称呼语问题,并以“同志”一词为核心,分析了其在汉语与越南语中的语义语用之异同.以及背后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一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从词性和语义、句法、语用的角度来探讨“一行(xing)”。从词性的角度来看,“一行”具有名词和数量短语的部分性质,同时还有一定的依附性;从句法上来看,“一行”的句法位置比较固定,具有后置性;从语用的角度看,“一行”经常出现在新闻语体中。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语言中一般都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颜色词,这些词除了表达自然界中的色彩外,还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红”与“黑”是汉俄语中两个意义比较丰富的颜色词,他们的文化意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红”与“黑”文化意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意合法浅谈陈玉琴在语言的类型分类法(也叫形态分类法)上,汉语属分析型语言(即孤立语、词根语或无形态语)。其特点是“词基本上无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形态变化非常少,语法关系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汉语的特点制约着汉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