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继位时国家局势已岌岌可危,但他的词作中直接谈论国家局势的词并不多,其前期词中尤为如此。李煜词的避世倾向和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国事衰微与个性悲剧对他的词作内容、情感、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他的词作突破了"花间派"的藩离,开创了词史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林立之词派、词家中,纳兰性德倍受学界关注,有着不朽的魅力。本文从他词作的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及他的词作风格特点与出身地位矛盾形成的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纳兰词的特点并揭示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张惠言     
张惠言是乾嘉时期“常州学派’的中坚,他对易、礼的研究既是清初汉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一种回归,又是清末维新运动的一种先导。他的易学思想直接影响了“阳湖文派”和“常州词派”。作为“阳湖文派”的主将,他的散文朴茂劲健,于淡泊中见恨激,于平和中写忧患。作为“常州调派”的领袖,他主张词创作要尊词体,崇正声,重比兴,有寄托,发幽隐,导渊源。读词、说词要做到“义有幽隐,并为指发。”他的词作充分显示了该派“尔雅哀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炎作为词坛宗匠之一 ,其词作在清代受到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不同评判。 2 0世纪前半叶 ,褒贬两派虽然没作深入具体的阐述 ,但其见解都对后世的研究有所启发。建国以后 ,对其家世生平的考索 ,词集的编纂 ,以及词作内容、艺术、地位等问题的研究 ,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追根溯源,寻其出处,是宋代词话传播词人词作以及词学观念的基本功能之一。宋代词话在传播词人词作的过程中,对词的源头、词派、具体词人词作继承中创新等众多问题追溯源流,沿波讨源。而追溯源流的过程,也往往是确定作品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诗与词、词与词之间进行比较式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著名词人,他和辛弃疾、吴文英鼎足于词坛,在中国词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清空”词派的创立者。白石作词颇具匠心,精雕细刻,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蕴涵着极其深沉细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牛峤是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而况周颐却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文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牛峤词中的劲气,应是其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顾贞观是梁溪词派的代表性词人,其词中有许多关于家乡无锡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风物的咏叹,对交游的记录,以及每逢佳节、羁旅漂泊时对乡愁的抒发上,展现了他对家乡无锡的眷恋、对同乡故交的情谊以及抑郁不得志的痛苦、进退两难的矛盾和向往归隐的心情。乡情词在顾贞观的词作中占四分之一以上,反映了作者从积极求仕到无奈归隐的心路历程,是研究顾贞观词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鹏运是晚清词坛上非常重要的词学大家,也是一名兴一派风云的领导人物。作为临桂词派的创始人和中坚力量,王鹏运与该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词作风格、词学文献、词学思想方面均导夫先路,在临桂词派的形成与发展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由此成为该词派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0.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柳洲词派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词派,地处嘉善魏塘.依据一是戈元颖、陈谋道等编<柳洲词选>所收的词人词作,二是明末清初以"柳洲八子"称名的活跃于魏塘的词人唱和群体.柳洲词派最有特点的传承方式就是以典型的江南望族文化为主环链进行词学上的相互影响和承续.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创立了江西诗派,影响所及非一代也。黄庭坚还是一位词学大家,他的诗学理论在他的词中,尤其是在其后期词作中有很强的渗透。他的词作显示出典型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张氏四英是常州派女性词人群的代表.她们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文教兴盛的常州地区,受到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她们的词作是情志的自由抒发,既有女性的自觉意识,也寄托了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精神.其词笔秀逸,得碧山、白云之神.她们以创作实绩有力地实践了常州词派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常州词派提供了另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14.
曹溶的词作与他的特殊经历密切相关,内容可粗略分为纤婉词、迁谪词、边塞词、归隐词四大类,早期词从纤绵婉丽入手,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词作风格开始显示出愤满中透着雄健与不平、淡泊中透着不甘,他以"当行本色"作为词作追求的审美理想,主张词旨明了,用语雅正,反对以议论为词,以学问为词,反对剽拟臆创.  相似文献   

15.
宋代周邦彦的清真词历来引人瞩目。但是,建国后关于周邦彦及其词的评价偏低。在一般论者心目中,一是视他为一个生活放浪、格调低下的风流词客,一个与北宋末统治者一道“醉生梦死”(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639页)的“御用的词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614页).二是认为他是一个词作内容单薄、只追求形式的“婉约派”、“格律派”大师。最近几年,学术界对清真词开始重新予以注意。但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词学领域里,常州词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邹祗谟为首的毗陵词人群,人员较多,词作颇丰,是开启清词中兴局面的一个重要地域性词人群体。他们为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提供了丰沃的词学环境。另外,在词学理论上,清初毗陵词人已开启了尊体、寄托、重学的先导,对常州词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李煜是五代杰出的词人,他词作极富,现仅存词四十余首。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 对于李煜的词,许多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词“神秀”,并且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篇,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高度地评价了李煜后期词。王国维以后,人们对李煜词多有评议,对李煜后期词的评价多采用王国维的说法,而对李煜前期词则贬非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代经学大师、文坛巨匠,王闿运词学思想亦于常州词派独占坛坫之时另辟蹊径,以五代北宋词学为宗,选词尤为推崇五代李煜、宋代李清照等凄婉、悲音、悲情的词作,评词常以"清艳"为准的,回归五代词体观念。闿运词学思想的出现,可以唤起更多词人重新审视词体,跳出常州词派的束缚,回归词体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19.
《白雨斋词话》与张惠言论词主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词学中兴,倚声之业盛极一时,前后三百年间不仅作手如云,名家迭出,词作浩瀚,而且词学理论研究和批评专著亦洋洋可观,为自有长短句以来的历代所无法比拟。在清代各种词话著作中,陈廷焯所撰《白雨斋词话》成书于1892年,全书共计十卷七百余条(据《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不仅篇幅最为庞大,对历代词作、词论的论列也颇为详尽,是一部问世较晚但比较重要的词学专著。一般认为,《白雨斋词话》主要是承袭张惠言论词之余绪,发挥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这当然是不错的,陈廷焯本人在谈到他论词的宗旨时,就曾  相似文献   

20.
王九思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诗文名家和重要曲家。他的词作结集为《碧山诗余》,论词崇尚苏黄,词作风格多样,不乏佳作。由于身处明代词学不振的背景之下,故词作表现出浓重的“诗化”和“曲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