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2月28日是印度国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印度隆重地进行了纪念活动。国大党主席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恒河是印度的“精神之河”,而国大党可以称为印度的“政治之河”。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勾画了国大党一百年来在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中和独立后的印度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国大党的成立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诞生标志  相似文献   

2.
印度毛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在20世纪均遭到当时国大党政府的迅速镇压,但21世纪第三波毛主义运动令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UPA)屡遭败绩,毛主义者的控制范围不断扩大。第三波毛主义运动发展不仅归功于毛主义运动的自身力量,而且得益于印度国家制度和国大党政府的缺陷。它不仅暴露了印度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的固有弊端,也显示出国大党政府在执政理念、政策措施及其实践层面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印度国大党的长期活动以前,我们必须明确说明这个党的性质。我们认为,国大党是印度人民的群众性反帝运动的领导者,它的活动主要就是开展这一运动。尽管国大党有许多弱点,但它不仅是反帝或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也是这一斗争的主要工具、组织者和代表者,而且直到印度独立为止一直处于这个地位。国大党领导的这场运动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但它是印度人民实际开展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反帝运动。因此,  相似文献   

4.
1996年 1 0月 ,逐渐衰落的国大党在人民院选举中惨败 ,印度政坛从此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一党执政局面。1 998年 3月 ,日渐成熟的印度人民党上台执政 ,开始着手改善内外环境 ,尤其是 1 999年 1 0月再度上台后 ,其内外环境进一步有所好转 ,印度开始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一、政局趋于稳定进入 90年代 ,随着国大党势力的衰退 ,印度在 1 996年出现了印度人民党、国大党和联合阵线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由于它们势均力敌 ,斗争激烈 ,致使政治危机不断。印度因此在 1 996年至 1 999年的 3年内被迫进行了两次大选 ,更迭五届政府。1 998年 3…  相似文献   

5.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他领导印度国大党和广大群众,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赢得了印度独立,为民族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建立独立国家是印度资产阶级的要求。甘地的领导适应了这个要求,并确保了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领导权。因此,说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政治家,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又会看到一种非常醒目的现象:甘地是国大党领袖,却中途退党,此后,作为国大党领导人,他自己并不是一个国大党员, 自从1920年他  相似文献   

6.
印度独立之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下实现了国大党一党统治的政治局面。从1947至1977年,国大党政府连续执政30年。在它的政治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修改宪法极为频繁。从1950年宪法生效到1977年英·甘地政府下台,前后  相似文献   

7.
印度国大党的经济计划思想产生于它领导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印度取得独立、国大党执政后,它的计划思想又有某些发展,并且经历了六个五年计划的实践。计划对印度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现就国大党的计划思想及其实践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2):71-73
印度在1947年独立之后实施普选制,在这一制度之下,政党介入政治的方式与独立之前有较大不同。因为在普选制下,政党想要参政议政甚至掌握国家政权,必须首先获得选民的支持,才有机会参与政治、组织政府、掌握政权。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国大党一党独大制的弊端日渐凸显,导致它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受到阻碍,在普选的运作之下,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时代渐渐逝去,印度政坛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选举中,众党派互相竞争,轮番执政,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替,从而推动了印度多党政治的日益成熟化。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政党政治的现代化,继而也关系到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印度实施普选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在普选的运作过程中,各政党将选举政治视为高于一切,这也必将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社会党人是印度政坛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党曾经参加了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独立后又作为独立的政党存在了三十年之久。该党在印度政治中不处于支配地位,但也曾是人民院中主要的反对党;它从未享受到所期待的胜利的喜悦,但也未曾被其它政党一举摧垮;它饱尝了一次又一次政治挫折和组织分裂的痛苦,但也未停止过呼喊和斗争。可以说,社会党是组织上散而不垮、政治上无所建树的政党。社会党人的各个派别自称在政治上是既反对国大党又反对共产党的民主反对派,是介于国大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中间势力。因此,探讨该党的理论基础,分析它的纲领和政策,了解它对待国大党和共产党的态度,判明它的阶级性质,对研究印度现代政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印度垄断资本的著名学者、新德里公共行政管理学院教授S·K·戈亚尔对印度1937年到1976年的经济集中趋势作了详细的分析,他得出的结论之一是,“财团同执政党的关系是密切结合的,而这种结合显然对双方都有利”。孟买《经济时报》在介绍这个研究报告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统治印度的是大企业。”这些财团过去对领导独立运动的国大党提供过巨额经费,他们当中有些人还直接间接地参与过国大党的决策,影响过运动发展的方向。独  相似文献   

11.
三尼赫鲁新的思想和政治态度,特别是在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主席致词中的清晰发言,使印度资产阶级感到惊恐。当这个阶级中占统治地位和具有远见的支持国大党的领导人开始采取防护措施牵制和限制尼赫鲁时,更多的保守的、反对国大党的派别则决定发动正面的攻击。 1934年4月28日,孟买的印度商会副主席A·D·什罗夫(A·D·Shroff)打响了第一枪。三个星期之后,在5月18日这一天,孟买的二十一名主要商人发表了报纸上所谓《反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孟买宣言》。随后,发表了一系列个人署名的声明,即:A·D·什罗夫在5月20日《印度时报》上再次发表的声明,奇曼拉尔·塞塔尔瓦德(Chimanlal Setalyad)先生在5月23日《印度时报》上发表的声明,科瓦斯吉·杰汉吉尔(Cowasjee Jehangir)  相似文献   

12.
比较尼赫鲁时代(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1964年尼赫鲁逝世)与90年代的印度政局,最显著的区别是稳定与不稳定。在尼赫鲁时代,曾经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大党,是印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治力量。90年代刚一开始,印度就出现政治剧烈动荡和严重经济危机。拉奥的少数派政府一直在与党内党外的各种反对势力周旋,十分艰难又小心翼翼地将统治维持到了第十一次大选。大选结果表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得到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种族选民的普遍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一直是联邦制下两级政府矛盾的一个突出方面。根据1950年国大党政府制定的宪法,印度财政分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包括直辖区)两级。宪法明确规定:“邦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中央有雄厚的财力基础上”,因为中央要集中更多的财力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邦政府财政有困难“有权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援助”。在多党制的情况下,国大党政府要使邦政府在财政上依靠中央,从而在政治上也听命于中央。现在以新人民党为核心的少数党联合政府上台,这种财政体制不会有很大改变。40年来印度的财政在保证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方面是有成绩的,但在体制上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喜中有忧的当前印度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高盛公司的估算,印度经济在2020年之前可以连续保持8%的高增长率。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执政三年来,印度经济创下年均增长8.6%的优异纪录。2007-2008年度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预计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00亿美元。这个成就应归功于曼莫汉·辛格总理在1991年担任国大党政府财政部长时设计的经济改革方案和以后历届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保持对外友好政策的连续性也使印度的国际形象迅速改善。目前,印度发展经济的内外环境相当有利。印度既已成为“世界办公室”,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也有望实现。然而,喜中有忧,印度经济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地一生为争取印度独立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后一次是准备开展著名的“退出印度”运动。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这是他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面临紧急关头时提出来的。他宣布如果英国拒绝接受,将领导开展一场非暴力运动来实现这个目标。甘地的想法得到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和全印委员会的赞同,形成为著名的“八·八决议”。虽然,由于英国当局的大逮捕,剥夺了他实施自己计划的可能性,但这场运动还是以变化了的形式,如  相似文献   

16.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7,23(6):116-120
印巴分治后,印度穆斯林身份认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认同世俗主义政治、穆斯林集团意识的增强和宗教意识的增强。这一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大党世俗政策的衰微和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的复兴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从总体来看,虽然印度穆斯林的宗教意识在增强,但一直在世俗民主政治框架下调整自己的身份认同,而这对于印度社会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印度民族运动在经过数年沉寂之后,1928年起又开始走向新高潮。西蒙调查团来印是个导火线。在印度人民已经把实现司瓦拉吉规定为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屈不挠地开展斗争之际,这个调查团被派来印度活动,就印度在英国统治下下一步可能实行的局部宪政改革措施提出方案,这分明是对印度人民意志的蔑视。调查团清一色由英国人组成,更是对印度民族感情的侮辱。抵制西蒙调查团形成为群众性的示威高潮。在这种背景下,在国大党左翼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政权机关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干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国大党政府一再宣称要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仿效苏联的模式:(1)建立国营经济;(2)优先发展重工业;(3)实行计划管理。印度政府对印度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大党是个什么性质的党?从它成立到现在的漫长历程中其性质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国大党发展的历史、它所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以及它同帝国主义和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国大党成立于一八八五年。当时的印度还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资本主义在殖民经济结构内正缓慢地发展起来。在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一些地方性的资产阶级民族  相似文献   

20.
出于提升大国地位、实现经济增长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与联系海外印度人等因素的考虑,莫迪政府更趋重视非洲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印度人民党政府将在继承国大党政府时期印度与非洲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非外交的互动规模,拓展印非经贸合作的领域与空间,加快与环印度洋非洲国家防务与安全合作,重视通过向非洲推介其民主政治成功经验以及加大对非文化、科技援助等方式,提升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力。印非关系有望获得进一步深入,这不仅在于印度人民党政府在深化对非关系上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还在于印度加强与非洲合作的农业、卫生等重要领域适应非洲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