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谋的电影文本谱系,显现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倚重。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从相反相成的双重视域内展开:一方面,当代小说在内涵、风格和文化品格上为张艺谋电影创作奠定了根基;另一方面,影像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张艺谋,又以视听造型和大众文化范式为基准对文学原著实施了种种叛逆化话语转换。于张艺谋而言,以文学作为银幕奇观建构的支点业已成为固化的创作模式。张艺谋新世纪执导的系列商业武侠巨制,其得失与毁誉,同样寓示着文学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创作者难以驱遣的"蛊惑"。  相似文献   

2.
杜渐 《东西南北》2012,(6):28-29
大嘴宋祖德曾说,张艺谋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当演员,因为张艺谋太明白这个圈子有多么不适合一个女孩子当演员。“说得明白点,现在风光无限的那些女明星都付出过什么,张艺谋都看在眼里。”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的作业》的自传体影像回忆录,成为各大书城的热门新书。该书收录了张艺谋的130多幅摄影作品,同时也有他口述的诸多往事,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本他亲自参与创作的个人图书作品。至于书名为什么要叫《张艺谋的作业》,张艺谋在书中解释为:“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  相似文献   

4.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2):66
《张艺谋的作业》(张艺谋图述方希文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张艺谋的第一部图书作品,记录了张艺谋的影像记忆。他在陕西省咸阳市国棉八厂前纺车间做辅助工时,开始自学摄影,后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上学,摄影变成了他的专业,直至当上电影导演,他的成长、痛苦和狂喜,都跟影像有关。  相似文献   

5.
汪琳 《东西南北》2013,(1):58-60
2012年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的万选集团传言,最想挖到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张艺谋,另一个就是陈国富。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文芝晚会上,几乎所有中国电视观众都看到了万宝路最新广告片,旌旗簇拥,锣鼓喧嚣,千军万马,红绸狂泻;在保留万宝路广告气势宏伟的同时,更突出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特征。这部广告片的导演,便是大红大紫的张艺谋。万宝路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中国农历新年作为广告重点宣传的大好时节,而且也已经拍摄过几部“具有中国特色”、并颇受好评的电视宣传片。这次万宝路重金聘请张艺谋执导,显然是想凭借张艺谋在中国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其在中国烟民中的市场,同时,张艺谋的实力和才华也绝不会使万宝路失望,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张艺谋对中国农村传统习俗的独物把握,而万宝路这部新的广告片的总体构想也正是拍成一部以中国农村社会拜年为题的贺年广告,并且以中国大陆观众为主要对象。所以,万宝路请张艺谋,请对了。  相似文献   

7.
王晶对“烂片导演”的头衔并不在乎。“拍什么片不代表你的人格就是什么样,因此我从来不去想别人的评价。何况连张艺谋也被骂很惨。”  相似文献   

8.
包燕 《浙江学刊》2004,(5):135-137
以陈凯歌、周晓文、张艺谋的"刺秦"文本为个案,作者认为他们或从精英立场,或从大众视角不谋而合地释放了大众文化的感性化、消费化诉求,而张艺谋的<英雄>创造并投射的则是发展中的大众文化的精致化想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导演中,张艺谋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如果客气一点儿地说,算之一,不客气地说,就是“最”。他不断被解读,从开始的推崇版解读,到后来夹杂着怀疑、讽刺的符号化解读,也许都是误读的不同版本而已。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天下英才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总榜,近日在北京揭晓:张艺谋、成龙以865.5的总分并列第一,陈冠希、邓婕分列倒数第一二名,一个在“艳照门”后消极回避,一个在“奶粉门”后死不道歉,两人的分数加起来还不及第一名,可见在老百姓心目中,同为演艺名人,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相似文献   

11.
韩垒 《东西南北》2010,(3):74-74
张艺谋新作《三枪拍案惊奇》全国公映,作为贺岁档最重磅的一部片子,在公映之前就有无数人在猜测它的票房究竟会不会过3亿还是达4亿,在鼎沸的舆论声中,所有关于电影质量与口碑的标准似乎全部退后了,等待观众的是一场春晚式的娱乐狂欢,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参与。  相似文献   

12.
大片缔造者     
2002年,张艺谋凭借《英雄》创造了国产片在北美的票房纪录,也掀开了国产大片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争议的十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口碑跌入冰点之后,张艺谋选择了战争史诗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卷土重来。六亿元投资,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克里斯蒂安·贝尔担纲主演,好莱坞最好的爆炸团队。“你问我到底想干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很想回到平静中,踏踏实实拍一个好电影。”  相似文献   

13.
孟婧 《东西南北》2012,(12):34-35
在2009年之前,我们在电影院里、地铁广告、网络上看到的统称为电影片花,它们负责向有购买意愿的观众推销一部电影,这些片花多出自电影剪接师之手。2009年时,预告片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来源于《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坚持要找一位旁观者来完成这项工作,而不是由他或《三枪》的剪接师完成。这个馅饼,落在了魏楠头上。  相似文献   

14.
邝宪平 《创新时代》2011,(10):74-75
2005年,由张艺谋执导、张伟平制片、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发行的影片《千里走单骑》曾名噪一时。在影片中,作为故事主线的“云南面具戏”,其实是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顺地戏”,它曾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电影播出后,贵州省安顺市文体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  相似文献   

15.
尽管很不情愿,可天气仍是一天比一天热。如果在这样一个大热天.送你一件比天气还热的礼物,你会喜欢吗?先别急着说不要,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件礼物是老谋子的最新武侠大片《十面埋伏》,你还会拒绝吗?7月16日凌点,爆炒了大半年的《十面埋伏》终于在万众期待中轰轰烈烈地君临天下。它是如此的不可拒绝,一上映就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的武侠热潮,张艺谋说要凭借此片打破《英雄》票房纪录的豪言看起来并非天方夜谭。舞蹈一般的动作设计.靡丽优美的镜头语言、横刀立马的豪气冲天.凄迷绕指的悱恻缠绵……我想,也许很多人坐在电影院里就有些把持不住了——把持不住想与这些侠客们一同翱翔在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中,笑看苍生的云淡风轻;把持不住想去碟店里搜刮一番,淘几张经典的武侠片再过把瘾。这两个愿望,看起来似乎后一个更容易实现,那就再一同追忆一下那些《十面埋伏》之外的刀光剑影,感受一下不同于张艺谋的江湖风情吧!  相似文献   

16.
magasa 《东西南北》2012,(3):60-62
每当张艺谋有大片上映,其黄金搭档张伟平就会掀起骂战。 今年亦不例外,老渫子的《金陵十三钗》对贺岁档虎视眈眈,出品方新画面公司一上来就要求最低票价涨5元,与院线分账比例从43%提高到45%,以至于八大院线“逼宫请愿”。此后,电影局出面调解,最后院线同意分账比例“灵活商议”:发行方在前5亿票房按45%分账,达到5亿之后,分账比例调低到41%,在最低票价的执行上也允许影院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他跟人们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成因是敬也罢,嫌也罢,都是公众人物的代价。一定意义上,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导演,张艺谋至今保持高产、保持"干活儿"的热衷,是因为,这让他不孤独。张艺谋身上很多特点,都很难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找到答案。他今年67岁,还是一头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黑发。一天只吃一到两顿饭,睡四或五个小时,能量条却强悍到了反人类的地步。普通人的脸大多不对称,然而他大到骨骼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旗帜人物之一,田壮壮身上,一直纠缠着公众加之于他的仰望、好奇,以及某种未尽的期待,甚至难以言说的同情。田壮壮成了符号和图腾。张艺谋和陈凯歌拍出好电影的时候,人们想念田壮壮:田壮壮太可惜了,太倒霉了,点儿太背了。张艺谋和陈凯歌拍不出好电影的时候,人们依然想念田壮壮:这哥俩儿算是彻底堕落了,还好我们有田壮壮。人们喜欢悲情英雄的故事。"折戟沉沙"和"壮志难酬"都是可以被津津乐道的  相似文献   

19.
英雄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耳熟能详的字眼,张艺谋一部以《英雄》为名的影片曾赚取了大把的票子,时至今日,普通老百姓对于英雄不仅怀有一份景仰,更怀有一份期待。  相似文献   

20.
正几乎在所有媒体采访中,张艺谋都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时代",是时代给了他机遇,"我不认为我们是平庸之辈,但是我也不认为我们可以担当一个文化英雄,一个时代人物。"2019年12月13日,东北雪乡正值昼短夜长的极寒时节。新片《悬崖之上》的开机仪式上,导演张艺谋如往常一样一身黑装,鸭舌帽下的秦人面孔被黑色羽绒服裹得严实,黑色棉裤束进黑色中筒雪地靴中,观众的视线很难不被唯一的白色滑雪手套抓住,配合他的低沉嗓音,跟随比划的双手在空中左右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