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文艺与文化研究领域经历了视觉转向,该转向标志着图像时代的来临。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转向是科技革命带来的以图像的创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电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一转向其实是人类文化对第一感官的悠久兴趣在电讯时代的一种强力复兴,更是西方主流哲学对始于柏拉图、成于笛卡尔的视觉主体性的反思、批判和重新构建。纵观西方思想史对视觉主体的思考,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凝视及其客体几经变化。柏拉图—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中,视觉主体对客体的"精神观照""本质观照"隐含着一种"理性之眼"和"暴力之光"的合谋。20世纪的哲学凝视逐渐转向视觉主体本身,讨论了"被人观看""相互观看""被意识形态观看""被权力观看""伦理观看"等主客体间的视觉模式,涉及视觉权力、视觉伦理、视觉心理等层面的问题,揭示了视觉主体构建的种种模式:如视觉黑洞、镜像陷阱、镜面大厅、全景监狱、他者之面等。这些视觉主体性理论为文艺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觉转向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眼视觉系统对图像边缘结构信息和局部亮度刺激敏感的假设,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模型的视觉感知图像质量评价PIQA方法。该方法由边缘结构信息评价和局部亮度信息评价两部分组成。本文首先采用全变分模型描述失真图像与原始参考图像之间的图像结构信息变化;为测量亮度失真,又采用失真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的差值图像中封闭区域的能量函数来衡量人眼敏感的图像亮度信息。最后,采用3种标准图像数据库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优于现有的图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视觉行为是旅游者时间和空间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获取信息到产生认知的主要媒介,眼动技术能够客观、精确地分析旅游者视觉特征及关注具体内容,对于塑造目的地形象、预测旅游者行为、旅游广告营销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从可视化到量化、从实验室环境到真实环境、从二维到三维、从加工过程到加工机制等方面开展视觉行为研究,旅游者视觉行为研究逐渐成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的新趋势。研究从基于眼动仪的视觉行为数据采集、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四个方面梳理视觉行为研究现状,指出:(1)眼动与问卷或深度访谈结合是旅游者视觉感知分析的必要基础;(2)实景眼动受环境影响较大,实验设计和样本获取存在难度,虚拟仿真可以提供更接近实景的实验环境;(3)凝视和眼跳是当前眼动数据分析的核心数据,瞳孔变化等能够反映旅游者认知负担与情绪变化的指标,需进一步探索;(4)当前眼动可视化高度依赖眼动仪自带软件,在时空间分析上眼动数据与GPS数据存在共性,ArcGIS等空间分析软件能够更大程度挖掘数据内涵;(5)多元数据结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旅游者行为,受制于采样频率不同,基于时间的数据配准是多元数据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后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影响,采用媒介技术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后图像时代的概念.如果说,图像时代是影像向拟像的演进,那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后图像时代则是拟像向拟物的转化.这是一个以全身心投入的联觉体验为主导的交互式的"第二媒介"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逼真直观转化为虚拟交往,游目骋怀的视觉审美消费转化为上手操作的实践审美生产.简言之,视觉文化走向终结,虚拟体验的联觉文化方兴未艾.这种新的文化,强烈地呼唤一种全新的伦理型美学,并亟待学理上的澄清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在问世之初,以文字的形式而存在,其文本形态有手抄本和印刷本,读者对其的接受是一种文字接受。当《红楼梦》第一次以印刷本的形式出现,被加入了图像的因素,随后出现了各种图像形态,读者对其的接受开始涉及到了视觉性,发生了由阅读到观看的变化。特别是在影视形态中,视觉性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接受者来说,视觉性的接受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形成了观看的意识形态,即凝视的快感。这种快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性的快感;二是权力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6.
图像符号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与商业价值.图像符号及其表现形式具有特殊的传播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图像作为符号语言进入传播系统时,会产生主体对客体经验的反映.当图像能指与所指形成一致时,其指示的信息不会改变,但环境、时间或空间的改变,图像的能指与所指亦有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重新理清,从而加强对图像符号更系统地认识.  相似文献   

7.
图像以其传播的娱乐性、广泛性、直接性与毋须思维转换等特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消费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架上绘画开始试图走出宏大叙事、政治波普和学院氛围,转而进入日常生活经验的自我表达,艺术家在作品中大量应用各种图像进行创作,导致图像与绘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绘画因为"图像化",借鉴了照片、影像、电脑后期制作等手段,不断生发而获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8.
诗歌节奏与心理节奏、生理节奏如何联动和互动?这牵涉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节奏乃是一种心理体验,即物理事实节奏经感知而生成心理事实,二者存在不对等现象.人的生理特质也影响了诗歌节奏的构型,诸如呼吸节奏、视觉机制等一方面随诗歌节奏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也制约着诗歌节奏的表现辖域,同时也带来诗歌节奏审美方式和观念的变异.对中国现代诗歌来说,节奏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为现代诗歌节奏的创作、传播、接受提供了公共生理与心理基础,同时,现代诗歌节奏又丰富了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心理与生理感受.现代诗歌节奏研究亟盼引入实证实验研究,方能有助于诗歌节奏诗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时尚》杂志的兴起在中国是近20年的事情,它典型地反映了传媒与时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尚》杂志的视觉形象通过有计划地运用整合和视觉要素提升的手法,建立起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消费主义的出现和摄影技术发展等原因,《时尚》杂志视觉形象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并形成了《时尚》杂志以视觉形象"模式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视觉表达方式,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了解视觉隐喻,就不能更好地研究视觉文化。视觉隐喻是诸种感官隐喻里最重要、使用最多的隐喻形式,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传统确立。随着后现代思想对感性和身体的重新发现,视觉隐喻不仅获得新的理论内涵,更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与当代视觉文化结合,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从两方面决定当前视觉图像的性质和特征。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在当代西方思想中的现实表现形态,视觉隐喻在西方思想中地位和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当代图像形象和视觉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简约衬托时尚——论《苏州日报》的版面视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日报》的版面设计曾获三个中国新闻奖,其视觉形态在中国党报中独树一帜。这一成绩的获得,与其版面布局的以虚胜实、以少胜多,标题引入的以简胜繁、雅俗共赏,色彩构成的以淡胜浓、以简胜杂,行文安排的以块胜条、以方胜曲等因素密切相关。《苏州日报》以简约的版面风格,衬托出党报视觉形态的时尚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独特的视觉特征,其中的规律值得我们探讨,对中国党报的形态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明可以称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网络传播融合了过去所有传播形式的特点,并且潜移默化地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图像传播形式,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网络媒体继续高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视觉图像正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并日益贴近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霍桑在其小说中大量运用视觉叙事,目的在于对话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中的神性视觉体验,以及西方二元对立视觉中心主义思想。霍桑在塑造珠儿这一令人费解的女童形象时,运用视觉叙事手段从主体延宕、主体构建,以及主体间伦理三个方面入手,呈现了主体建构的视觉性特征,以及主体间视觉关系中所蕴含的社会、心理、伦理内涵,解构了超验主义式的本质主义主体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两种文本形式进行细读,发现"新感觉"的形式构造源于两种新的视觉方式,即印象主义视觉和蒙太奇视觉,前者帮助确立了观察者的主体地位,后者进一步赋予这种主体以自由的能动性。在此意义上,大城市人的感觉与心理机制的改变乃是"新感觉"形式的深层机制,而这一改变又是由1930年代大城市上海的各种视觉技术共同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视觉媒体环境,形象常常于各种情境中浮现,并且经过了剪切等数字化处理,所以对视觉形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精确分析和理解视觉媒体的能力对全球网络的形成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全球网络主要建基于视觉形象设计之上。互联网潜能巨大,能够基于商业、社会和政治互动等目的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团体聚合起来,而对各种文化团体的视觉描绘之于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视觉形象相互表达并将这些表达作为社会和文化评论而加以理解,这种方式,将成为媒体生产,视觉文化研究以及媒体分析的中心环节。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与屈原《九歌.山鬼》中山鬼形象不同的是,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在即将获得爱情的时候,不敢遂心所愿。神女由爱却不敢爱而生成的痛苦和忧伤,在理性与道德面前作出了让步。毋宁说《神女赋》是作家对诸如“物欲与情感”、“肉体与精神”等涉及到思想、道德和哲学的问题所作的文学阐释。它的出现,构成了对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精神的反省;也意味着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衰微。其基于诗性感知的理性视阈,也预示着后世以“良心道德”为内涵与宗旨的文学创作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18.
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和语言是有国界之分的,但又是全球共享的。通过对"中国风"的设计风格与日本设计风格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的运用和对设计元素、设计语言的比较分析,展望"中国风"设计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中,体现当代中国设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古长城”“毛泽东”形象的视觉符号化以及将中国政治文化置于国际舆论场等视觉说服技巧,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解放区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制造民众的身份认同,实施文化情感动员。但这种视觉实践未能因时而变,导致“摄影八股”的滋生,部分消解了图像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20.
版面设计的视觉控制案例分析对设计管理和设计作品评价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家》这组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都有详细的记录,并辅以符号学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图像符码的控制中叠加对语义传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