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的农业生计服务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生计干部,为边胞提供了进修机会,还更新了边民的农耕观念,大大改变了边胞对政府的敌对观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推进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杰 《社会科学研究》2006,7(6):147-152
1940至1945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利用成都基督教学校暑假空隙,组成大学生边疆服务团,前往川西和西康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众开展教育、生计、公共卫生服务,并进行基督教福音传播。学生边疆暑期服务是基督教社会福音思潮的具体实践,使边民得到了许多实际的帮助,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从传统走向近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认识理解教会大学在近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边疆少数民族人们的头脑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忠诚、持久而强烈的"中国认同"意识.儒家文化的相对先进性,其在时间维度的"与时俱进"和空间维度的"因地制宜",及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文化基础;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不断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国代表权的争夺与实现,边疆少数民族人们心中"中国"祖国观念的形成,对边疆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有效管理的常态存在,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政治基础;中华各民族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同根"意识,现实中中华各民族的血脉相融,大杂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布局是其缘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简称“边部”)。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创办了多个小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对当地儿童及一般民众施以教育服务。根据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民族习俗,边部采用了一套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与教会在其它地区所办教育不同的特点。边部在彝羌藏地区开办教育虽遇到教员的缺乏、经费短拙等困难,但在提高边民知识文化、移风易俗等方面,成绩卓著,对推进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中,齐鲁大学有乡村建设传统但无边疆学术传统。抗战时期齐鲁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其边疆研究主要与其主导性参与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配合进行。该校国学研究所在边疆研究方面也有一定成绩。齐鲁大学主导的边疆服务与其早年的乡村建设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联系,其边疆研究具有鲜明的应用特征及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基督教都积极致力于在华公共卫生事业的改善。但基督教在川西及西康民族地区开展公共卫生事业则肇始于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该组织不但开办医院,为该地区边民日常接诊,还组织巡诊活动,为边民诊治和预防流行疾病。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川康地区逐渐建立起具有现代性质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拯救了大量因流行病传染而面临生命威胁的边民,并在此过程中向边民传播了卫生防疫知识,使他们相信现代医学,远离"端公",促进了川康边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骊华 《学术探索》2007,3(6):109-114
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面对毒品问题.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等诸多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毒品的过境及由过境引发的吸毒等问题,更加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速度.毒品、贫穷、民族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难解之题.只有破解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毒品问题,全国其他地方的问题才能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事实证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主体参与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必然要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中多元主体参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带来的各种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自救和互救能力;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不足和失效.文章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依据和现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危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多元参与主体进行了探索,最后梳理了多元主体参与危机管理要注意的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主要包括制度障碍、经济障碍、文化障碍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使我们深入认识问题所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清除障碍的措施,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走上长期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事业是为确保社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也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维持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加大和改善对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和建设,提高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公民文化素质,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改善公民精神风貌,完善社会安全体系,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新突破,社会保障事业有了新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社会和睦,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永刚 《学术探索》2012,(4):133-137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从理论观念和时代生活两个层面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发生变化,其中包含着利弊交织的两种力量:它消解"整体"、"中心"观念,使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异质性和唯一性等得到强调;它用"后现代"方式将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学推入全球化潮流之中,导致写作的浅浮化、碎片化。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当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应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所持有的文化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边疆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中国古代社会对边疆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凡是与中原文化相异,经济落后并为周边少数名族控制的区域,或与周边少数民族和政权控制之地相邻区域,古人皆视之为边疆。边疆民族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随着近代"边疆"与"民族"概念的明晰,而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近代边疆民族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但同时也反映出在民族同化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文化个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13.
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西南边疆外源型的滇越铁路于1910年以突变方式建成,然受本土物质消费水平限制,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南边疆的现代交通建设依然乏力.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现代交通的超常发展,凸显了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速成与时效特性,而战后又重归落寂;在此过程中,传统技术方式亦显现了自身的活力,驿路交通则始终持存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集聚的广袤地区.  相似文献   

14.
神职人员群体是理解和分析基督教信仰实践的关键,其思想和活动很大程度上体现甚至决定了基督教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状况。神职人员的身份认同在经历了一个宗教内在化的过程之后,仍然离不开地方社会的处境化影响。尽管宗教身份是神职人员多重身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民族地区他们社会身份的获得以及社会服务的开展还需兼顾地缘、族群、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边疆地区依靠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逐渐成为经贸活跃、文化交融的“热点”地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进的今天,边疆不再是传统军事安全层面上的单纯的政治边疆、国防边疆,它已成为国家全方位开发开放的前沿。在保证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消除威胁边疆社会发展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隐患,整合各种统制机制治理好边疆,从边疆文化的构建入手,通过边疆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索治理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的途径,从而使边疆地区得到长久而稳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形成、发展、兴盛、共融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迁,使得与传统农耕社会共生共融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同化、淡化、异化、消失的威胁,这种现象在我国边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加突出和严重。论文以云南临沧为例,通过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分析,探讨、研究我国边疆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生活着120多万哈尼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哈尼族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独特的梯田稻作文化,并形成一个人地和谐共处的梯田文化生态系统.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营销比较薄弱,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因而,研究元阳梯田的旅游市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拓展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市场,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红河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树建旅游支柱产业,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晓莉 《齐鲁学刊》2006,(5):151-156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也致使拐卖妇女越境卖淫的犯罪活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泛滥开来,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阮兴文 《理论界》2014,(11):87-9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其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公平正义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其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其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其理想和尺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蓬勃涌现,但殊途同归,从根本上看,其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共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契合了这一理想目标。因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的探讨 ,提出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继承、保护和发扬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提出应从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哲学意义的高度来研究探讨的唯物辩证的观点 ,指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今天云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