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翻译外国人名时,人们往往查阅权威词典中的人名表和专门的译名词典,并以词典中的译名为标准译名。但是相关词典中的外国人名翻译却存在杂乱不一,不规范,内容缺失,缺少权威性等问题。这给译者造成困境,也产生了姓名翻译混乱的现象。人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如多查词典,对比查证,遵从相应国家标准,创造性地规范译名等。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是以现代汉语标准语为交际工具,但是在对同一外国人名的翻译上常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是两岸的中国人在选择作为注音符号的汉字来音译外国人名时,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用字不一致现象。事实上,这并不是单纯的用字问题,而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语言心理,折射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微妙的心理差异。台湾的外国人名音译用字,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备于我"的"天朝心态",而大陆的外国人名音译用字,则表现出一种开放多元的文化心态,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渐趋淡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针对外宣翻译中的人名翻译,从一般人名翻译、名人名讳翻译、约定俗成名称以及谚语典故人名处理几个方面,阐述了翻译人名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并探讨了专有名词中一直被忽略的人名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曾多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其中影响较大的英译本为杨宪益夫妇的节译本和詹纳尔的全译本。从人名翻译、诗词翻译和谚语翻译三个方面对两个英译本中的高难词句翻译进行比较,认为两个英译本都传达出了原文的基本思想,但也有不同之处:杨译本笔译流畅,含有异国情调;詹纳尔译本文通字顺,忠实于原著,很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人名作为专有名词相对来说译法应该比较固定,可是长期以来对于人名往往还是译无定则.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个自由度也应该以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前提.文章拟对《推销员之死》一剧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两个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得失,以期为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名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音译原则,还可能涉及具体语境对人名形式的要求,甚至对非人名形式的选择等。翻译的构式语法途径可以提供更综观的描写视角。文章在基于构式观的翻译过程认知模式下,尝试对英汉人名翻译过程做出系统描写,将英语人名构式的汉译归为人名构式、类人名构式、超人名构式与非人名构式四类形式对应,十余种具体翻译策略,通过对翻译过程中译语表征图像建构阶段的拆解分析,呈现人名翻译的策略选择机制,并提出,实现译文表征图像的实体化是构式观下英汉人名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本理据,人名翻译的复杂性可由动态翻译语境中译者对译文表征图像的不同建构方式来阐释。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红楼梦》的人名翻译有两种策略:用音译翻译姓名,用意译翻译非姓名。文字可以产生声音,文字也包含意义,可是人们听到或读到用文字表示的名和姓名时,人们只把它作为纯符号对待,不解读这个符号的文字包含的意义,只从符号的文字产生的声音和文字的外形识别人。因此音译是名和姓名唯一的翻译方法。用音译法,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非名和姓名的人名,如外号,是他人根据一个人特征或自己表达某种意义而取的别名,它的第一功能是意义的表达,第一功能不是某一个人的纯符号,因此这一类的人名用意译,也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8.
外来人名的汉译国内虽有《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可以参考,但对既定文本中出现的不少人名却依然无能为力。在讨论人名翻译的对等原则和罗曼语系人名汉译的特点基础上,以《公共外交》中繁杂的外来人名汉译为例,提出网络检索、官网核查、邮件交流三种策略来解决文本中生僻人名的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汉译外来人名时,必须要在参考权威辞典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多方求证,力图做到人名汉译的对等与可信,以期为新时代的外译汉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两种体系翻译规范的约束,追求译文的"充分性"还是"可接受性"反映了翻译过程中不同体系的规范如何作用和约束译者的主体意识.本文对外国翻译规范的研究作了一个梳理,揭示了翻译规范从规定性到描述性的发展,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从遮蔽到彰显的演变历程,指出有什么样的翻译规范就有什么样的译者身份.我们认为,在现代的翻译研究和批评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尊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翻译规范的演变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翻译行为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论著中包含大量当代读者所不熟悉的外国人名,如何把这些外国人物注释出来,帮助读者读懂李大钊的文章,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稍有不慎或想当然,就会造成误注,从而误导读者。《新版〈李大钊全集〉注释疏证》中对鲍德荫、司铁特、古里天森等外国人物的注释错误很典型的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要避免类似的错误,准确注释李大钊,就必须谨守规范,辨清史实,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指出英美人名的构成有三种情况①含有地名的人名;②由个人名与家姓构成的人名;③含有序数词或附加名的人名.同时,对英美人名爱称的构成及其翻译方法作了初探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名属于一种文化范畴,也是一种语言符号。藏民族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语言文字等与人名密不可分,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随着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藏族人的姓名也是翻译内容之一。在翻译藏族人名时,只有更全面地分析和更深入地了解藏族人名的文化含义,才不会在翻译过程中发生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外国人名、地名音译使用汉语多音字带来的阅读和称说障碍为例,说明以文字为媒介进行音译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单位转换的准确性,还要顾及翻译结果进入到汉语词汇系统后在应用层面上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译中克服多音字参与造成的障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论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翻译不准确、表达不统一和视认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威胁着行车安全,也影响国家形象。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坚持传意、互文和简洁原则,以外国驾驶人为中心,力求信息全面准确,表达简洁规范,保证实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翻译界关于外国人名地名的汉译应当统一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正在朝此方向努力。但是汉语人名译成英语是否也应力求统一的问题,至今尚未提上日程。 1984年4月30日美国里根总统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演说,其中提到了三位很有名气的华裔美籍科学家,即:An Wang(王安),I.M.Pei(贝聿铭),Lee Tsung-Dao(李政道)。三个中国人的名字,英译方法各不相同,虽然都是习惯译法,不能算是什么问题,但至少反映了译法的不统一。而更重要的是翻译不忠实:原名姓在前,译名姓在后,这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语言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缺损。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引入后设表述这一策略,对菜单文化专有项翻译中造成的文化亏损进行补偿。译者需要从菜单的食材内容、烹饪方式、人名/地名以及社会/文化典故等方面添加后设表述,增加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关联性,减轻外国食客的推理努力,并同时注意控制长度和避免文化禁忌,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饮食文化的向外输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深入执行,我们将更多地介绍外国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著作;翻译作品将会大量增加。随之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这势必研究译著的细胞——译名;译名的准确与规范,是翻译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的阶段,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建设有着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借鉴外国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地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翻译理论,以期科学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亦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束缚,林纾的翻译也不例外。本文在扼要概述图里翻译规范论后,从图里的首要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解释了林纾翻译的合理性、必要性;同时也证实了图里翻译规范论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