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秦可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秦可卿这位女性。秦可卿是曹雪芹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兼有薛宝钗、林黛玉的优点,而没有她们的缺点。薛宝钗、林黛玉是秦可卿幻化出来的人物。正因为这样,整个《红楼梦》的始终,秦可卿早已预示,她的言行导演了一出悲剧。《红楼梦》的意义,也只有从秦可卿的形象中获得真正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林黛玉作为曹雪芹主要塑造的人物之一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着重从两个角度研究林黛玉身上所蕴含的凤凰意义。首先,从其高雅的栖居及姓氏方面分析她身上所蕴含的凤凰文化;其次,从宗教角度探究她虽死不灭的凤凰式的涅槃重生。本文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进一步剖析了林黛玉的形象,有助于读者对林黛玉这一形象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她渴望精神自由却无法摆脱物质享乐。通过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丽莉以死亡逃离了物质社会,换取了精神的纯洁。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丽莉的逃离是必然的,而"精神共和国"也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独存在。丽莉"精神共和国"的追寻之路尽管辛酸,但其中却蕴含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三部反映家庭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即斯汤达的《红与黑》、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形象和命运的截然差异反映了斯汤达的白日梦情结、萨克雷的男权思想和夏洛蒂的女性意识。揭示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蕴藏的作家世界观对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家庭教师小说具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夏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屡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本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位对女性心理有着深刻洞察的作家,她在小说《色·戒》中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也体现了她的独到眼光,但也引起了研究者对《色·戒》主题的诸多理解。论文从虐恋的角度,分析《色·戒》的主题是女性因"爱"而受"戒"。  相似文献   

7.
张资平多产高量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形象几乎贯穿于其作品始终,也饱含了张氏对女性命运的认识和关怀。细读长篇小说《苔莉》,剖析隐含在女主人公苔莉性格中的两组矛盾对立因子——追求恋爱婚姻自由与主动依附男性、"五四"新女性现代意识与封建传统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牵制之关系,可以对其悲剧人生以及觉醒女性未完成的现代性之路作出有意味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摹尽封建社会女子百态,红楼诸女个性鲜明,各自摇曳生姿,林黛玉更是大观园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的女性形象.作为以魏晋才女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来比喻的红楼才女,林黛玉也如谢道韫一般,盛有林下风致,论及林黛玉的林下风致,不容忽视的是其性格中的隐士风度,林黛玉以其超拔的隐士风度超凡脱俗于红楼诸女之中.  相似文献   

9.
《西洲曲》之抒情主人公应为男子。若以女子为抒情主人公 ,全诗从叙述者角度考察 ,则表现为叙述声音不连贯 ,时而是全知的旁观叙述 ,时而是该女主人公的女性视角 ,并且难以解释一些细节问题。以男子为主人公 ,全诗不但更紧凑流畅 ,而且细节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红楼梦》缤纷绚丽的女性世界中,曹雪芹刻画了一些具有女性意识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有典型的传统意义中的女性。林黛玉与薛宝钗、晴雯与袭人、鸳鸯与邢夫人、尤二姐与尤三姐,在这四组女性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对立。曹雪芹在如此的描写与刻画中,反映出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在与时代抗争中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以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了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当林黛玉死去了母亲之后,贾母多次催促她“必欲其往”,因而林黛玉来到了所谓“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的荣国府。书中写到,黛玉来时,刚刚入房,就“被外祖母抱着搂入怀中‘心肝肉儿’的叫着大哭起来。”以后,黛玉无论吃的、穿的、  相似文献   

12.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素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着"明治时期的紫式部"之称的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文坛的第一位职业女作家。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等一系列珠玑之作,在当时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可谓独树一帜,深得大文豪森欧外、幸田露伴等人的赞誉。她的作品多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并描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各样的女性人物,具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在此将以《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为研究对象,以其多重身份的碰撞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也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在《红楼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自身之美更是惊艳绝伦。李希凡先生认为林黛玉“孤高自许”,敏感自尊,且不合时宜,具有个性美;[1]也有评论者冠之以“病态美”。笔者认为提出“病态美”之说值得探究、商榷,涉及到对这个人物的全面、准确理解,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维拉·凯瑟是如何诠释拓荒女性在拓荒中追寻、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追溯维拉·凯瑟两部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描述拓荒女性在荒野中追寻自我,创建生活的经历。探讨拓荒女性发展自我、追寻自由精神的历程,并分析了拓荒女性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简·爱和林黛玉分别是《简·爱》和《红楼梦》的女主人公。她们身世相近,对爱的追求也同样执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从中西方价值观、宗教文化及社会制度方面对简.爱与林黛玉命运的跨文化解读,有利于深刻理解其性格、爱情命运及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女主人公身边的男性世界、她对感情的精心维系到逐步陷入困境和她对自己情感轨迹的内省三个层面剖析了她在情感荒漠中的不懈探寻,探讨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了莱辛对女性人生探索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勇于创新,但是如果脱离女性文学传统的框架,她的实验性写作技巧就容易被误解甚至曲解。《达洛卫夫人》用时间与地点编织出一个双层的叙事结构之网,在此网络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多变,情绪各异,看似简单的一天内发生的故事从而变得错综复杂。双层叙事结构使叙事从可感知的时间与空间延伸到难以捉摸的女性内心世界,挖掘出隐藏的女性身份。它是对传统的线性叙事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曹雪芹为她撰写的二十多首诗词是书中两百多首诗词的精华,记录了林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刻画出桐桐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1977年出版的一篇有关家世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在此拟从克利里家三代女性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入手,探究女性意识对三代女主人公的婚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