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赋予了民族声乐艺术新的时代特色、美学品格和艺术思想。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正是在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现代社会审美观及审美需求为导向,在传承借鉴与融合创新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对新时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有必要从美学视角出发,对其在音色、唱法、风格以及视听效果、呈现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时代美学特征,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上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字传神、以字传情,唱声唱情、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声乐特有的美学品格."声乐民族化"应该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借鉴科学的美声演唱方法,不断寻求科学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既具有科学发声方法之长,又能彰显民族特色与风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无论从表演的内容,还是从演唱的技巧方面,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发展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技巧,体现着"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它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吸收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积极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吸收,创构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样深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审美标准上,即要求民族声乐艺术要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中正平和.这种审美标准对于我们研究和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民族声乐学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中西二维思维模式的影响,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契合的理念出发,在科学唱法(理论)、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传统)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之间建立通道,并使之在艺术实践上系统化、规模化(声乐教学与民族普及)这一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音律和谐、节奏鲜明,声乐形象由于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研究民族唱法不能离开民族语言。语言艺术是世界各个国家民族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具体表达感情的一个基本手段。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在歌唱中要特别注意气息、咬字、表演等三要素。该三因素无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已经走过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吸取了西方"美声"唱法进行了创新,但是仍然且必须保留中国传统音乐因素在其中.在把握中西声乐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凸现中国传统声乐中的个性化因素,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1.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 培育专业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师范学院新世纪广西高教教改重点项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民族特色课程为主线,贯穿于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个专业教育全程,以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特点为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综合能力和修养的、能传授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艺术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乐记》中提出的关于音乐起源于人性、人情,音乐具有娱乐功能、化育功能与认识功能;人类有着生理与心理的共性因而在音乐表现方面也具有共性,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质规定因而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音乐表现形式与内容相适应等一系列论断,有着美学的人类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3.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具有多重意蕴,它对于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以及从其基本特征上去建立音乐内容和形式间的较为普遍的联系等,都具有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学工作者对民间法的研究已有些时日,但对“何为民间法”学界仍然存有争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梁治平的“知识传统说”、苏力的“本土资源说”和郑永流的“行为规则说”。民间法的存在与发展既有实践方面的依据,也有理论方面的依据。从实践来看:一方面,民间法在中国历史中曾广泛存在;另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转型中民间法得到了复苏。从理论来看,民间法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本体论、法社会学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谣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密切联系。研究民谣语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民谣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以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流传的民谣语为对象,旨在分析其语言特点及其修辞构造。  相似文献   

16.
浅议音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突出了音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了音乐美育对素质教育的五大作用,强调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把握音乐的深刻内涵,发挥美育的基本功能,善于在教学中贯穿美育内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品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音乐作品欣赏实现美育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把知识贯穿在鉴赏过程中 ,听、唱、想、说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民俗谱系解释学建立的基础源于语言的谱系和以此为手段进行的民俗解释的实践取得的成功。民俗谱系解释学理论内涵具体包括亲缘谱系、姻缘谱系、地缘关系、族缘关系、乡邻关系和语言谱系等涵盖民俗生成的土壤和流传的范围。在反思民俗解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民俗谱系解释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饮食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之一。由于受经济、政治、地域和气候、宗教信仰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民俗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风格。除了饮食的次数、主食与副食搭配以外,中国饮食民俗结构中的饮食过程、饮食俗信和禁忌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中国的饮食民俗主要分为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宗教食俗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