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民委公布,我国60%以上的国土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中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乡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要素源配置、创新推动与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宜居;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贤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民主自治、基层法治和社会德治融合发展,实现治理有效;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3.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书店进军乡村既是现代实体书店寻求自身转型发展路径之举,也是探索乡村文化振兴途径之措。先锋团队在沙溪构建复合型经营的综合体书店,以厚实的图书资源为基础充实沙溪的精神粮仓,以独特的营运模式为推手丰盈沙溪的物质粮仓,深刻地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助益该地重塑文化场域、发展文创产业、深化文旅融合、建构文化生态等,为书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累有益实践经验。进驻乡村的书店成为乡村生活品质提高、文旅融合、乡村文化展示的平台,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种新的载体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我国重要而脆弱的生态区,如何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至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为此西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然而,现阶段的西藏生态经济在内涵和模式上模糊,生态经济还未形成规模。因此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发展具备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的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的主打产业,同时应限制资源消耗量大、技术不成熟、生态破坏严重以及不符合建设美丽西藏目标的产业,逐步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从乡村美学的实用性出发,研究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首先探讨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山东省五埠村为例展开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的焦点问题,最后总结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力求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耦合,达到用文化持续滋养乡土性的目的,使乡村文旅产业具有更加明确的美学意蕴指向,促进乡村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广西乡村振兴与绿色治理协同推进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广西自然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风情浓郁的人文优势,探析广西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绿色治理方针。广西应聚焦绿色发展主题,升级打造特色绿色治理体系,借力生态优化、产业融合、“数字广西”“双碳”东风提升绿色治理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农业效能、生态节约、城乡融合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演变趋势以及内部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西藏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生态节约方面是薄弱环节;内部空间差异不大,但局部地区短板较明显。西藏需要进一步树牢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农业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与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扶贫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两者应坚持协同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需坚持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其协同发展路径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深化共识,形成联动;规划落地,强化操作;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使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湖北恩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办学治校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湖北省委和恩施州委民族工作要求,凝心聚力在主题教育、专业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融媒传播等“五个创建+”上下功夫,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产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五个结合”上显特色,为各族师生创造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绽放。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集群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建设乡村文化等方面,探讨产业集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发展产业集群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治理贫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先天劣势的山区民族乡村,选准最为适宜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才是根本。历史上竹木民艺器物成为广西融江流域民族文化的符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当地的主要财源产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竹木民艺逐渐衰落。如今,古的习尚潮流重新回归,亲近自然美和追逐绿色生态,传统生态工艺又萌发了生机。要把民艺产品植入文化进行"活化"开发,使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以新业态和模式引领八桂传统工艺文化的复兴和走向,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深入研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挑战与对策,对于广西充分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可以总结为:执行负面清单—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筛选优势特色发展产业—构建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负面清单编制不科学、执行监督效果不佳、配套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挑战,需要通过优化负面清单编制、强化负面清单执行监督、完善配套财政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民族大家庭》2022,(6):9-11
<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也随之陷入了经营模式单一,整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发展上的困境。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新兴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乡村旅游相结合,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乡村旅游产业转型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山西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创新模式研究入手,探索将山西传统村落旅游跟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可行性模式,从而推动两者融合发展,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思想基础,乡村全面振兴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现路径和载体,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西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紧迫性,并需要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中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7.
绿色城市建设是城市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要求,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生态、环境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开展了绿色城市主义实践,"绿色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里约+20"峰会的召开使"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模式"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绿色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和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正在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先后提出要建设"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8.
保护文化生态,留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要点,更是旅游场域下文化传承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以广西程阳八寨传统体育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探明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存量;从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物质层剖析其文化生态结构及变迁表征;综合各学科理论知识,认为文化生态的变迁机理可归结为社会交换与功利博弈过程中的文化主体与开展目的变化、舞台呈现与主客互动过程中的文化形态与开展环境变迁、绩效评价与反馈控制过程中的文化影响与调节机制失衡三个方面;可通过文化基因库建设、文化生态修复、文化生态补偿、文化生态重构四种模式促使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在“四维张力”和“四维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保持稳定,实现文化生态与旅游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城市建设是城市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要求,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生态、环境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开展了绿色城市主义实践,"绿色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里约+20"峰会的召开使"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模式"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绿色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和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正在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先后提出要建设"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20.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一个省份,其村寨建设关系到整个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试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出发,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特点,本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拟对民族村寨建设路径的选择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