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政策是中央政府治理国家的关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政策宣传,导致政策对象的消极参与;注重本位利益,影响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喜欢相互攀比,政策执行存在盲目的仿效性;法制意识不强,政策执行存在明显的随意性。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政策认知,引导政策对象积极参与;规范执行程序,明确政策执行机构的权力边界;认真运筹谋划,提高政策执行计划的质量水平;健全监控机制,强化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利益倾向不同,存在信息不对称,政企关系向契约化和交易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变形走样。这些现象本质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建构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模型,设计相关参数,可以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不强的关键环节和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集中凸显,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往往出台的政策措施都切中问题的要害,理论上讲完全可以解决,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可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各级政府执行力不够。政策是理解政府执行力乃至整个政府活动的核心,从政策学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含义,并分析其特性以及表现形式,以期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是实现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直接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广州市政府积极作为,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土地供应,扩大对象范围,加强分配管理,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公众满意度不够高的问题。完善执行计划,加大执行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既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又将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一个包括廉租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限价房政策、公共租赁房政策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之后的安置房政策等的政策体系,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厘清利益关系、开拓多元的政策执行主体,拓展融资渠道、丰富政策执行资源,适时调整政策、创新政策执行方式,科学合理规划、提高政策执行质量,健全监控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监控,是促进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贯彻执行政策、实现政策目标时所具备或所拥有的一种能力和力量,它是地方政府内在品质与外在张力相结合的一种合力.优化执行主体、扩大公民参与、强化利益整合、完善执行机制、改善执行环境,是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评价体系重在运用,为此要构建地方政府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做好思想认识、制度构建、机构完善、技术准备等多项配套建设。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评价可分为制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主体、收集评价资料、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结果等多个步骤,评价结果对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分析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笔者认为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本身因素、政策执行主体因素、政策目标群体因素、政策工具因素、政策资源因素、政策执行监控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分析:以“拉闸限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政治性执行"的分析框架,以"拉闸限电"为案例,探讨了中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逻辑;通过分析表明,在"政治性执行"中,权力关系是解释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一条主线,地方政府官员某种程度的自利考虑是执行行为背后的动力,地方政府相对与其他利益相关方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整合政策过程和绩效管理过程一直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正在进行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当前工作的一个缺陷是,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只是一次纯粹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并未触及政策体制。现有文献主要探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想形式,比如主体如何构建、指标如何设计、如何组织实施、结果如何运用,等等,却很少关注政府绩效管理在现实中的矛盾甚至对抗。未来的政府绩效管理试点需要实现政策过程与绩效管理过程的统一,保持组织评价权和评价体系的统一,管理过程要方便操作、简单易行,也要加强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执行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关键。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差别、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政策评估制度的健全程度、政策环境的优化程度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对策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我国财政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结构因素、行为因素及债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已形成较为深厚的知识积累,但是其制度层面的分析还相对薄弱。本文通过政策文献计量的方法,勾勒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整体趋势及发展历程。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政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话语焦点,并且政策话语轨迹呈现出债务主体一元至多元的转变、治理策略从禁止到规制的改变、政府自身职能定位从运营主体到服务主体的嬗变。希冀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政策的阶段特征及其背后演化逻辑的初步梳理,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制度视角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的视角看环境政策执行的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出台的环境治理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取得其应有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被"异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政策制定的不完全性等均是导致环境政策执行"异化"的潜在因素。通过分析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理,可为我们纠正执行"异化"现象提供一个基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析政策执行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变为政策现实的重要过程。在政策执行中,中央是政策的制定者,民族自治地方是政策的执行者之一,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冲突且民族自治地方拥有特殊的自治权,导致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既有法定的变通执行要求,又有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产生的变通执行的愿望。文章从政策执行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关系成因的分析出发,对政策执行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政策执行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间涉及三个主要的变量:政策决策者、执行者和目标群体。按照洛伊的分类,政策可以分为构成性政策、分配性政策、规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不同类型的政策中三方变量的关系和行动各不相同,表现出复杂的特征。总体来看,政策三方之间是在最高中央权威下互相之间有效妥协的结果。然而,妥协可以分为积极妥协和消极妥协,消极妥协是政策实施效力减损的重要原因,消极妥协导致严重的政策执行亏空。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待探寻一种新思路。政策网络模型作为政策研究的新型分析工具,揭示了多元主体在利益导向下的动态博弈过程。该文通过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动态互动过程和内在特征的分析,重点探讨政策执行困境。结果发现:府际网络因争夺资源归属秉持"策略主义",忽视扶贫政策的实际产出;议题网络影响力较弱,主体性地位丧失,致使扶贫政策执行精准力度有限。新时代针对政策执行困境可通过建立开放性政策网络,协调府际网络合作机制,增强专业网络自我管控能力,强化议题网络话语权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大、效率低、偿债压力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度参与。提出改革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财政体制、官员升迁体制、现阶段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缩小政府的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20.
面对“建在或将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设施,社会民众与地方政府易形成“冲击—回应”模式,促使地方政府产生停建、迁建、改建、缓建的非常规政策变迁行为,为地方社会治理带来巨大隐忧。本文运用fs-QCA对选取的40个具有明确非常规政策变迁结果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组织、主体、客体、社会、文化五组变量的因素拟合成九条主要路径,相互交织、同频共振,促使地方政府以“压力—回应”模式主动开启非常规政策变迁。同时,文章亦从地方政府、冲突群众、新闻媒体构成的“邻避三角”出发,提出冲突消解策略,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回应民众诉求,消解邻避冲突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