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8,(3):185-190
南方淑女神话是美国南方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是南方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是套在南方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南方淑女神话下的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受害者、本能的反叛者和女性本真意识的觉醒者,抨击南方淑女神话对南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并通过对女性欲望本能的大胆描写,以"剥笋式"手法,层层递进,解构并颠覆了南方淑女神话,消除了南方保守势力顽固据守的最后一块种族主义栖息地。同时,福克纳通过对具有本真意识女性形象的塑造,努力试图为南方社会构建新的女性文化认同,为南方女性指明走向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女性悲剧性格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常磊 《东岳论丛》2006,27(5):117-119
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福克纳通过自己作品中南方女性悲剧性格成因,告诫南方人要彻底消除历史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使她们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方家庭小说(family romance)是美国南方文学传统的核心.福克纳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继承了南方文学中家庭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约克那帕塌法世系小说.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对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刻画中充满了矛盾,在将这些种族主义者塑造成旧南方体系中的英雄的同时,还通过这些形象揭露了旧南方的腐朽本质和对人性的践踏.正是在这种批判意识中,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既完成了对南方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17-122
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强调文学叙事是社会象征性行为,文学阐释的任务在于揭示被意识形态遮蔽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欲望,这为理解福克纳小说《坟墓的闯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福克纳通过这部小说表明,南方种族暴力的根源是种植园主阶级向穷白人灌输带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现代南方社会经济竞争中催生出恐惧和敌意,让种族主义思想愈加蔓延,因此他希望通过提升个人道德和构建价值共同体来克服这种无意识,解决南方种族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平 《理论界》2004,(5):281-281
“南方”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关涉地缘,而且指蓄奴庄园长期以来培植而成的一种文化,一种优雅、陈腐颇具封建意味的文化;它与北方现代工业文化背道而驰,或者说,这是注定被现代工业拖入理性轨道的一种现实模式。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你所听到的还有凄怨哀伤的挽歌。粗野的福克纳却注重那些将逝的原始与纯朴,并将其深置于人性的底层,试图跨越现代理性,走向对基督的膜拜。福克纳祈祷的是人性之光的闪烁。《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投诸感情最多的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福克纳抛开种族偏见的思想,对其极力歌颂,这个黑人女性的原型是福克纳幼年…  相似文献   

8.
申富英 《文史哲》2005,(2):85-90
以往对福克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反奴隶制、反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博爱等主题上,尽管有学者对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作过一些探讨,但多集中在叙事功能层面;尽管有学者探讨过福克纳小说的反奴隶制、反暴力倾向,但少有人将此研究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结合起来。事实上,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可以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进行诠释,因为在被北方征服和占领后,美国南方文化与后殖民地文化的处境有许多相似之处,福克纳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系列中所关注的问题也与后殖民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后殖民主义者往往把复兴或编造民族神话作为复兴民族文化遗产、再现被压抑的民族历史记忆和重新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宣扬在现实中要通过忍耐和牺牲以洗清民族历史上的罪孽,并认为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与殖民文化“商讨”和“杂交”。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目的在于复兴南方传统文化,再现南方被压抑的历史记忆,重新建构南方人的文化身份,宣扬通过个人忍耐和牺牲洗清南方在历史上的罪过,并暗示南方文化的出路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商讨”和“杂交”,即南方人应当继承南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北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对南方和北方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代表人物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因南方妇道而受害且堕落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爱憎分明、善恶是非的思想感情。他鞭鞑、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10.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福克纳顶峰时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里 ,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这一手法。反复叙事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存在价值 ,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福克纳使用反复叙事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思考认识 ,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1.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两条主线所折射出来的福克纳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南方情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2.
冯永朝 《阴山学刊》2009,22(2):18-2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情味,书写着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到精神存在均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歧视、侮辱和摧残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历史和命运,展示了她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所遭遇的痛苦不幸,所付出的惨重的身心代价。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以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为背景,反映了主人公托马斯.萨德本由创业到走向灭亡的悲剧历程。本文试图从“人性”和“种族主义”观点出发,通过萨德本庄园神秘杀人命案,研究并解读命案的因果关系、谋杀性质、社会意义。命案造成了萨德本家族的悲剧,同时也是南方社会悲剧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以充满神话色彩和古典史诗般的主体,高度浓缩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兴衰史,创造了一个爱与恨交织纠结的虚幻王国,并以此把美国南方文学引进了世界文学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5.
在福克纳小说《熊》的五章中,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着笔于自然荒野,第四章描写美国南方社会,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荒野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圆圈意象”,南方社会则是丑陋的、子嗣渐稀而后继乏人的形象,从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然的景仰和对现代文明的拒斥,表达了作家的人与自然观: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自然达到协调统一,人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克服社会罪恶,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扭曲的人性--评福克纳笔下受害的南方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物在福克纳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福克纳尖锐而辛辣地揭露和批判了美国南方以清教主义为基础的妇道观,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坛,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e,1900-1938)与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以及辛克莱·刘易斯等小说大师并驾齐驱、鼎足而立,是“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表。在作品中,他不仅以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批来自美国南方的热血青年在美国现代社会的所见所闻,更以细腻多情、极富诗韵的语言展现了这些“追梦者”所经历的纷乱复杂的情感波澜。  相似文献   

18.
朱宾忠 《河北学刊》2007,27(6):236-239
从内战结束获得自由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权益在南方社会遭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形象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从法定权益、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表现黑人的"二等公民"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二等公民"意识。福克纳的创作表达了他对黑人群体的同情,批判了种族主义文化,但也反映出他在种族问题上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刘浩 《理论界》2006,(9):198-199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书中大胆地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以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思想深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体制腐朽没落的根源,无情地批判了压抑和摧残人性的清教主义、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现了身处历史变革之中的南方人的精神危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克纳的作品通过象征强烈地表现了对被蹂躏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愤慨、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怪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技巧的创新性日益引起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兴趣。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 ,以期揭示其怪诞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