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多利羊出生以来,围绕克隆人的各种讨论一直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伦理、道德及法律等问题,而克隆人作为人向自身挑战的代表,实质上涉及的是人应如何认识自身、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克隆人的出现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经济激励和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在深入考察不同阶段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精髓,发展出了综合人假设理论.综合人假设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归纳了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社会交住需求、理想信仰需求、当家作主需求、成就事业需求,在抓住了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同时,揭示了人性的深层属性.综合人假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大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人的个性潜能的开发。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性强,是人的潜能开发的理论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指导下,为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作者介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概念,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门科学,接着指出了其内容的三个方面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理论和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其次,分析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方法是历史继承法、唯物辩证法、理性分战法.同时批判了众多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最后投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玉红 《理论界》2007,42(2):26-2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新视点。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必须确立历史与价值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人学理论框架。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展开,主要包括: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和潜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种种诉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不是一种"边界意识".人的解放是指摆脱人对人或人对物的依赖与束缚,但更主要是指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亚当·斯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人的解放途径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自由自觉的活动或劳动.人的解放理论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的.人的解放程度是检验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赵琦 《理论界》2004,(3):28-2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理论上阐明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分"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其核心之义为等级意义上的"区分、辨别",此种意义上的"分"本质上为人伦之"分"."分"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贯穿于儒家人性理论中,先秦儒家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实际上是立足于"分"而展开的.这种思考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其一,"分"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本源,儒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分"对于人的存在的本源性意义;其二,"分"是人的社会生存方式之解释,儒家认为,只有"分"才能恰当地解释人的生存方式,也才能将人与动物真正区分开来;其三,"分"是人的自然欲求之安顿.对人伦之"分"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先秦儒家人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