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是否存在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及探讨莫沙比利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测3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莫沙比利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容积,同时计算其胆囊排空指数(GBEF)。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胆囊容积为(18.64±2.26)ml,老年慢性心衰组为(22.02±3.48)ml,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慢性心衰组在脂餐后10、30、6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莫沙比利治疗四周后,老年慢性心衰组空腹胆囊容积为(19.86±2.32)ml,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却仍然大于正常组(P〈0.05),而脂餐后10、30、6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显著增大(P〈0.01),但仍然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不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而且还存在明显的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胃肠促动力药莫沙比利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PCI)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PCI前后生存质量差异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及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均较前次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9.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PIS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已确诊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SDS评分,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进行SDS评分。结果123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伴抑郁症51例,发生率为41.5%。冠心病心衰抑郁症的发生率44.4%,肺心病心衰抑郁症的发生率48.9%,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者抑郁症的发生率30.7%,其它原因致心衰抑郁症的发生率29.6%;加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SDS治疗前后分别为(56.29±5.04)分及(34.73±3.7)分(t=11.575,P〈0.01)。结论抑郁症可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病危险度及病死率,慢性心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相关,其因果关系可能是复杂的,双相的,故在治疗患者原发病基础上,更要重视相伴的精神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社区罹患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的老年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研究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OP相关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普通的健康教育,利用量表考核、对比两组患者的OP相关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教育后OP知识得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三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OP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对OP知识地掌握,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及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心功能、LVEF、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心功能改善(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观察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选择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分值及SDS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分值及SDS分值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状态,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1,NHE1)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Ct值分别为6.29±0.66、5.01±0.60、4.40±0.74。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同时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水平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mRNA的高水平表达,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不同T细胞亚群、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比较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无显著性差异,CHF2组CD4^+CD25^+CD127^-Treg显著低于CHF1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较少,且与心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外周免疫耐受功能失常参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锻炼专项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94例,根据志愿原则分为呼吸锻炼护理组(63例)和对照组(31例),呼吸锻炼护理组手术前进行缩唇呼气法和深呼吸法训练,出院前评估了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呼吸锻炼护理组术后住院期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肺部感染例数、术后呼吸指数和二次括管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呼吸锻炼专项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肺痛患者术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减少肺部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高龄老年心衰患者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测定NT-pro BNP,SV,L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 BNP,改善SV,LVEF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食欲不振、头昏。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或美托洛尔治疗12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NYHA分级以及LVEF、LVEDd、LVESd均有显著改善(P〈0.05);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老年CHF患者BNP、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卡维地洛组BN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异常升高的BNP、TNF-α和IL-6,卡维地洛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30呼吸机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 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19例在30min~2小时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仅1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辅酶Q10,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BNP均下降,但治疗组BNP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不全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结论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贝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21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合贝爽90mg口服,每日1次,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仅给予合贝爽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7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合贝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在低年护士导师制培训中的效果,探讨适合老年专科特色的护理人员培训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80名低年护士(年资<3年),随机将180名护士分为实验组(n=79)和对照组(n=101),实验组护士入科后给予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导师制培训,对照组予常规一对一导师制培训,12个月后填写护士能力评估表,评定护士临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能力评定、专业护理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主动性、人际交流[1]指标对比;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来比较两组低年护士的能力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低年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优于对照组低年护士的成绩(P<0.05),其中,在临床核心能力的评比上,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在专业护理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主动性,人际交流方面的成绩有差异( P<0.05)。结论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在低年护士导师制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低年护士护理核心能力,适应新形势下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培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42例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治疗前、24h后临床疗效及血气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NIPPV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动脉血pH值恢复正常,PaO2和PaCO2分别高于和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NIPPV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