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老年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尊重爱护患者和加强饮食护理教育,并总结经验。结果所有43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通过护理及饮食护理教育,胃炎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得到缓解,并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开始身体锻炼,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再次入院治疗率明显降低。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十分满意,未出现任何纠纷。结论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初次CT检查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0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我院治疗的老年新发非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分析两组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组的小面积病灶例数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大面积病灶例数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小和数目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探讨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10月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结果高龄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临床症状隐匿、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多,均针对性地进行了评估和护理。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治疗、科学定期的血糖监测、合理药物应用、加强基础护理是行之有效的对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老年脑梗死伴有心理抑郁患者实施共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伴有心理抑郁5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普通组29例与共情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米氮平药物治疗,普通组接受常规用药指导与疾病护理措施,后组接受共情护理服务,观察抑郁情况与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均为中度抑郁,经过一段时间共情心理护理后,共情组患者抑郁改善良好,P0.05。普通组患者医护沟通、相处关系、知识宣传、共情表现等指标评分较低,共情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梗死伴有抑郁患者而言,做好基础药物治疗,进行共情心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抑郁症状有所改善且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我院治疗的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的下列指标: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腔隙。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的大面积病灶例数、多发性病灶例数和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小面积病灶例数、单发性病灶例数和非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大、数目多和腔隙性病灶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针对56例老年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的治疗及护理,56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期出院。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于我院接受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一定的预防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了针对性的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于我院接受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了针对性的护理,病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浆置换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本科室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骨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减轻患者的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在(60~84)岁,病程(1~20)年,同时伴有高血压30例,冠心病18例,脑梗死2例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及护理。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未实施前。结论 护士在实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更加明确了服务理念,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既加强了自身素质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对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养老院因"慢性疾病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90例,并将患者随机平行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采用针对性、综合性的护理方式,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慢性病的护理模式。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睡眠状态是否发生改善。结果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子女情况、性别、运动、居住环境等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对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综合性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14天。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天、7天、14天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7天及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烧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针对135例老年烧伤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根据其主要心理特征实施护理。结果由于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类型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此类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观察和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33例,对患者进行降压、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疼痛情况、心率、血压进行观察,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通过CT、MRA检查显示破口均愈合,半年后进行复查显示出现夹层机化现象。结论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格掌握和观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地发生,使患者存活时间得到延长,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评估了41例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并与77例脑梗死后无抑郁同龄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14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程度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治提高参考。方法将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年龄段,分析病因构成特点与心衰类型,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L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入组患者分别从预防感染、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功能锻炼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4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术后ICU谵妄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发生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56例,对其开展谵妄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同时开展针对性护理,总结本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年龄过大、疼痛因素、药物因素、手术应激反应、低氧血症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总满意度为96.43%。结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导致其出现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上需根据导致谵妄出现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在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60例老年(≥65岁)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常规延续性护理)和网络组(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网络组、常规组NIHSS评分为12.35±4.05分和13.54±3.84分,HAMD评分为3.78±1.38分和4.39±1.84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ADL评分为72.36±8.99分和68.66±7.36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下肢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网络组上肢和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网络组用药、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态度、意志和责任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网络组、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91.25%和78.75%,P0.05),门诊复查率为(93.75%和81.25%,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门诊复查率,进而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抑郁情况,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