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的"两种尺度"之内涵,在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分歧.究其原因,论者多围绕着"尺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考察辨析,或者将其简单视作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统一,大都忽视了从当代生态学的视野审视人和自然界各自的位置、价值及相互关系.在整体主义生态观的角度上,不但能够有效地揭示马克思"两种尺度"说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并实践"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3.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生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生态整体主义,它不以"人"为中心,而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看待,探讨和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湘西"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环境中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以"田园、人性、灵性、原生态"等符号元素为主要表征,通过对这些湘西题材影视剧的研究,看到这个区域的民族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地、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建了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和谐观,有必要去伪存真,还理论以本来面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本质的考察所做的双向维度,从源头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最高和谐境界,从而建构起科学的文明和谐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站在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上,才真正实现跨越传统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藩篱,并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为其文明和谐观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唯物史观在考察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综合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双向视角,从而科学论证了人类文明的和谐走向不仅是纯粹的道德理想,还是历史现实自身的运动。唯物史观以文明的和谐程度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且首先表现为生产力与人的双重评价尺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层次论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6.
7.
曾获得过全国性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钟代华,作为诗人的感悟是真挚和细致的。这部诗集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当代少年蓬勃鲜活而色彩斑驳的世界。他写出少年的灵与肉、歌与笑、情与泪,写出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思考、渴望与探求;揭示出他们内心微妙幽深而多彩多色的情愫,使少年朋友看得心跳,读得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8.
不仅人口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到科技的创新,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也能影响科技的发展。这一点在中西家庭人口的变动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根据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分析了中西家庭人口的差异对各自社会特别是对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自近代以来,由于“两种生产”不断的分离,以及在随之而来的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人口政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C.P.斯诺的"两种文化"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益分裂的担忧,在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中找到了历史的回音与共鸣,其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锲入点。而生态文化显然是弥合"两种文化"的必要桥梁。从现今学者对生态文化蓝图的勾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来看,斯诺所谓的"第三文化"有可能就是生态文化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0.
从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对古代人自由和现代人自由的区分,再到伯林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著名二分法,人们似乎在此基础上能够辨析近代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然而,随着当代强势的社群主义者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伯林的消极自由观,并以某种过于夸张的形式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截然对立误解为当代社群主义——自由主义论战的实质,这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包括哈贝马斯、尚塔尔.墨菲的警觉,随之以一种超越、调和、折衷的自由观理论予以回应。对这两种自由分与合的演进理路的考察和阐释,我们会发现深藏其中的辨证张力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两山”理论集中体现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放生产方式的意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划分了“生产方式本身”与“生产方式的社会使用形式”的边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处理人民群众的需要与不平衡发展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纵观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其经历着生产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最终以达到人类的需要作为转变行为的标准,“两山”理论以绿色生产方式,取消过剩生产,重置资本增殖逻辑,以市场资本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以生态促生产、以生产反哺生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当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念标准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我们开启了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普遍认为,分析和量度"法"应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尺度,却将教育尺度排除在这个行列之外。由于教育属性是法的质性,法包含教育要素,"教育"与"法"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教育尺度是分析和量度"法"应该具有的基本尺度。但由于尺度政治博弈、法制传统断裂、法治建设失误、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和法学研究缺憾等原因,教育尺度在"法"的世界里实际上"缺席"了。教育尺度是"法"不可或缺的内在性、基础性和泛在性尺度。用教育尺度去分析和量度"法",要看"法是否能通过教喻警示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看"法"是否"讲理",具有晓喻性;是否"善诱",具有引导性;是否"有力",具有警示性;是否"让生活更加美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性。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本要求的迫切需要、网络治理的现实要求,也是法演进史的逻辑展开、法治文明的基本走势。?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水浒>说"是张国光<水浒>研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两截<水浒>说"是张国光对罗尔纲<水浒传>研究主要观点的概括.所谓"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的论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不存在.双方(张国光与罗尔纲的捍卫者)真正的论争发生在新旧世纪之交.本文对这场论争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述评,并对论争中所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郎咸平旋风"争论的实质是国企改革要不要走私有化的路,"刘国光旋风"争论的实质是我国改革是要走社会主义路还是要走资本主义路,结论是我国的改革是要走社会主义路,国企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高校"两型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刻影响着"两型校园"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整体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利用、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三大部分,其中资源利用是基础、环境建设是关键、校园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的二重性本质规定到实践的具体性历史形态,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关于"实践"概念的两种理论视角.这两种理论视角之间的转换,既非不同世界观之间的完全"断裂",也非同一世界观内部的简单"平移",而是同一新世界现内部的两个基本理论视角之间的转换.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结构转换,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特征,并且从生产与交往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德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和马克思都主张"两种实践"观,并都试图把"两种实践"统一起来.马克思在康德"两种实践"观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两种实践"统一于"生产实践"并赋予"生产实践"以本体论意蕴.马克思在康德"道德地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把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人们改造和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实践的前提,并进而赋予社会技术以本体论旨趣.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就是实现生态化发展,而实现生态化发展首要条件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和培育科学的生态道德原则。为此,要从政府决策者宏观层次、企业生产者中观层次以及社会公众微观层次三方面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此外还应发挥学校教育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视域下和谐生态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型社会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重大"瓶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社会发展目标上,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追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层面构建和谐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两型社会价值诉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兼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双语人,更重要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与两种语言相关连的双语、双文化人。两种模式并存,双语教学尤为重要,应结合实际,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