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秀文 《河北学刊》2007,27(4):114-117
南宋朱熹创建社仓,从此,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三仓齐备,构成了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三种主要类型。作为民办仓储,社仓是官办仓储的有力补充,在南宋基层社会的防灾备荒中,发挥了及时赈济、助民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创建社仓也从管理制度上有力地减少了渎职和舞弊现象。社仓制度的建立,促使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清代广东社仓的组织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平仓和社仓是清代前期广东储粮备荒的两种主要形式。社仓设立于乡村墟镇,较之设立于县城的常平仓,对农村社会的作用更为直接。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广东社仓建立发展、仓改管理和仓储性质等问题的探讨,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仓储制度的组织与社会功能。一、清代广东社仓的建立与发展一般认为,南宋乾道四年朱熹在其家乡建宁崇安县借用本府常平米设置社仓之举,为社仓制度建立之始。不过,朱子所订的社仓法,实际上是隋开皇五年长孙平建立的义仓制度和北宋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的变通和发展。明代广东各府州均设社仓,后毁于明末战乱。  相似文献   

3.
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把社仓制度和保甲制度相结合 ,体现出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并重的基层控制理念。社仓与常平仓在管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找到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根源。这种仓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稳定基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任放 《江汉论坛》2003,(2):80-83
前此学者对明清市镇或仓储颇多研究,但关注市镇与仓储之关系者寥寥无几。故此,笔者以长江中游为例,对明清市镇与仓储之关系予以论述。明清时期市镇与仓储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长江中游地区,常平仓、社仓、义仓均大量设置于市镇,尤其是社仓。这表明,市镇在明清时期仓储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市镇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障功能,这种功能使其自身的商业机能更加突显。再从市镇仓储的运作机制看,其管理效率不容低估,这种官方督导、民间掌控的仓储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清代仓储制度的衰败与饥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饥荒频繁发生.水、旱、蝗等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伴随而来的往往是饥民遍野、饿莩载途.如“丁戊奇荒”,前后仅几年时间,直接死于饥饿的就有一千万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晚清饥荒如此严重呢?晚清仓储制度的衰败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储备事关国计民生.清入关后不久便着手恢复、设立仓储,历经康、雍、乾几朝,仓储制度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且一直延续到晚清.“常平仓谷,乃民命所关,实地方第一紧要之政”.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官仓,常平仓主要设治于各直省州县.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常平仓制有所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从采买仓谷、仓廒管理,到出粜比例以及监督体系等等,其制度更为严密、周详.仓谷来源是建立仓储的首要问题,清代的常平仓谷主要有三种来源:最主要的是采买,即从财政经费中拨款采购;再就是捐纳,包括捐监、捐输、摊捐,是指通过捐谷向官府买取功名或官职;在某地严重乏粮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李秋芳  鞠明库 《江西社会科学》2022,(10):125-135+208
嘉靖初的持续特大旱灾及其关联的蝗灾、瘟疫等,引发严重饥荒和多地人食人惨剧。灾荒重压之下,国家赈济杯水车薪,地方预备仓独木难支,探索地方备荒仓储新形式、补充备灾救荒新力量成为迫切的时代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明廷一方面再度重振预备仓政,一方面推广传统义仓社仓,地方备荒仓储体系开始由一仓独大发展到多仓并举,灾荒应对从独仓难支演变为多仓同济。同时,社仓大规模拓展并与乡约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地方乡约乡治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嘉靖初特大灾荒犹如一支催化剂,促使了明中后期地方备荒仓储体系的重构,并开创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社仓一直是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经营社仓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在近代以后,传统的社仓体系并没有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而导致消亡,仍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官方和民间彼此借重的共同资源和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义仓、社仓同为具有民间自救性质的基层备荒仓储,二者性质相似、功能相近,学界的研究或将重点放在探讨它们与常平官仓之间在性质、分布、谷本来源、管理、运营、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或考察各仓自身的发展,而很少关注二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义仓在发展阶段、举办形式、管理、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和社仓有所不同。二仓既互相补充,又有所区别,共同担负着基层社会救济的重任,并对地方社会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杜玲 《北方论丛》2006,(6):86-89
雍正帝的社仓政策目标明确,轮廓清晰,推行得当。建立一个民间仓储体系,以便削平丰年歉岁之间的食物供应波动,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稳定可靠的食物保障,有赖于官方的倡导。在官方的动员下,民间的有力之家通过谷本的捐输,推动了社仓的设立。民间的动员也是社仓日常运行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预备仓是政府锐意经营、规制较完整的仓储制度,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唯有明代设有此种仓制,它虽与明代以前各代和清朝的主要仓制常平仓的终极目的一致,但其具体运作却自成一体。80年代,著名的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曾写《明代预备仓》一文,①着重对预备仓的仓储定额和亏空原因进行了阐述。自此以后,这一颇具特色的仓储制度就无专文论及。本文即欲在梁方仲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预备仓的建置、仓谷来源、仓储管理和兴废等进行考察,并试图从预备仓与社会经济间关系的角度,简要评述这一仓储体制。 (一)建置明代预备仓初创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这年令户部尚书杨思义在全国各地颁行预备仓制,②以后各朝屡屡审明此制,但各地建仓时间有先有后,相去甚远。现将嘉靖《广东通志》中记有预备仓建立时间的州县列表于下,从表中可以看到各地设仓先后不一,最早者在洪武二年(1369),最迟者在嘉靖十八年(1539)。  相似文献   

11.
荒政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涵着丰富的原始风险意识.而从认识灾害的规律、以平籴法应对灾荒,到设常平仓自觉地转移、分摊灾荒风险,再到仓储的多元化、养恤的互保化和救灾的预案化,中国古代荒政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内功能与外功能--清代两湖地区常平仓仓谷的采买与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两湖地区的常平仓作为社会救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内、外的社会稳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文献来看,其区域外功能被明显赋予了重要地位。这种外功能的优势地位,从常平仓的设立、仓谷的采买、仓储量大小及地域分布、仓谷输出等方面的分析都可以明显看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重要概念的提出,丰富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包括"制度体系"的灵魂、核心、目标和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重要的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把握制度优势和制度优越性的关系,积极创造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洛阳及其周围地区仓储初探曹铁圈(中州古籍出版社)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仓储建设,不仅把仓储的多寡作为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而且把仓康系统作为自己财政体系的一部分。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的隋唐王朝,在仓储制度的建立、完善方面,与它们的整个经...  相似文献   

15.
朱熹于乾道七年(1171),在社会崇安(今武夷山市)开耀乡五夫里创办“五夫社仓”,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社仓事目》,于淳熙八年(1181)呈请孝宗皇帝批准“行下诸路州军”①。此后,社仓也就成为农村储粮备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朱子社仓法(后人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经营管理办法统称“朱子社仓法)”卿成为一个以实物形式施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社仓法在我国古代社会保障方面起过积极作用,被后人誉为“先儒经济盛迹”。现在考察朱子社仓法(以下简称社仓法)仍有其现实意义。一、创办社仓缘起及社仓…  相似文献   

16.
邵正坤 《兰州学刊》2007,(4):191-194
仓官在汉代的官职体系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管理仓储,行使有关行政、经济事务职能的载体,汉代国家极为重视对于仓储日常事务的监控,并且依照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的区别,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内郡到边郡的仓储职官体系,这一体系从西汉到东汉屡有分合变迁,并且在秩级、职能、属员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睡虎地秦简《仓律》中的"效者"有不同的身份,效仓佐、史时由仓啬夫和离任佐、史充当;效仓啬夫时,可能由县廷长官的下属充当。《仓律》27简中的"■"字应是簿籍而非他意,妥善保管仓储粮食,不让其腐败是秦国仓储管理官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崔赟 《北方论丛》2004,(5):81-83
仓储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备荒措施,明代的备荒仓储是对以往历代仓储制度的总结,从资金来源到日常管理都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明政府十分重视仓储制度的建立,多次颁令整顿各地仓储.明代仓储在灾荒赈济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弊端也很严重.因此,明代士人已认识到,备荒的关键仍在开源而非节流.  相似文献   

19.
李超民 《学术研究》2001,1(6):130-135
陈焕章的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是第一部总结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著作,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以西方语言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思想的巨大魅力,曾经在当代产生过很大影响,不但使西方认识到中国儒家经济思想的意义,而且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直接借鉴了陈焕章对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总结,为解决美国农业经济萧条奠定了基础,为世界解决长期农业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仓储是防灾救灾的重要设施,其重要性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宋代亦然。有关宋代仓储制度的研究,成果较丰,但这些成果主要注重于宏观和整体的把握,对区域性的研究则略嫌不足。本文在吸收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南宋时期湖南境内的仓储制度进行探讨。作者指出,南宋湖南仓储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仓种的性质看,有官办的国家仓储;官督民办的地方仓储和由士绅出资以赡济族人或乡里的民间仓储三种。(2)从时间来看,国家仓储主要形成于北宋时期,到南宋时期往往被侵夺,救灾效果有限,而地方仓储和民间仓储则主要形成于南宋时期。(3)从经费来源来看,国家仓储是由国家拨款,而地方仓储多是节缩地方官之公费,加上地方自筹和士绅出资。(4)从赈济方式来看,无偿赈给较少见,主要是以赈粜和赈贷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赈粜。(5)从施救主体来看,宋政府依然是灾荒救济的主体,但到南宋中后期士绅阶层在基层灾荒救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填补了政府救灾的不足,救灾的主体形成了政府与民间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