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共同社会行动问题,基于辽宁省S村实地调研,探讨农民共同社会行动的缺乏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分享、抵御风险以及村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尝试以类型划分为解释视角,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多数共同社会行动的内向型和新生型特点是农村共同社会行动缺乏的原因。本文最终建议,新农村建设应该尝试走"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培育合作型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这样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汪丽萍 《创新》2010,4(3):14-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责任重、社会环境特殊、农村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实现农牧区经济发展是基础,民族关系和谐是政治保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张彤 《日本研究》2014,(1):89-93
本文以伪满时期在东北朝鲜人作家今村荣治的《同行者》为研究线索,通过今村荣治《同行者》中的主人公申重钦与日本人结伴同行的语言和心理描述,探讨当时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朝鲜人以及中国人形象,同时,试图通过该文了解当时中国东北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状况,进而可以看清日本统治者打着"五族协和"旗号欲占领中国东北的强烈欲望的嘴脸。  相似文献   

4.
在日朝鲜人与中国朝鲜族同样是朝鲜民族的后裔,与中国朝鲜族协调统一的多重认同有所不同的是,在日朝鲜人的民族认同没有得到清晰的整理。要么是“日本人”,要么是“外国人”,使在日朝鲜人在处理国籍与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处于两难困境:加之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在日朝鲜人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三八线”,更造成了他们选择国籍、归属于哪一方的心理混乱和痛苦,以至于内部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国家观、民族观以及归属的多元化,他们对朝鲜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日益淡薄。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0日,沈阳满融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暨重大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素有“五业皆满,民乐交融”的东陵区满融村举行。满融村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与韩国有着长期的经贸往来,多年来吸引了大批韩国客商观光游览,投资兴业。特别是沈阳韩国周期间,村里曾成功举办了四届满融中韩民间文化艺术节,更让满融村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使人口较少的民族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与新农村整体建设步伐同步,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梅里斯达斡尔族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探寻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就,并从政治、经济、基础设施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研究其存在的制约因素,旨在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为人口较少民族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川东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丘陵山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具有突出的经济地理上的相似性、较强的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关联性,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特殊区域,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态直接关系到"和谐四川"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目标的实现。该区域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也存在值得关注的倾向和误区,必须科学选择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区域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的角度,剖析"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创建的现状和特点、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雪霞 《社科纵横》2006,(11):1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农(牧)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受不可抗御的自然风险之约,又受土地、经营规模、社会传统的限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新社会,依靠农业的积累,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基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新型农民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稳定的社会基础,有力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当前,我国在农民培养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培养投入机制不均衡、培养机制不合理、缺乏培养的学习联动互动、跟踪反馈机制等等。为此,应从创新农民培养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机制、形成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农民的联系互动机制等方面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唐本开 《创新》2009,3(2):58-60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城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缩短城乡差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形势下,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阎安 《社会工作》2008,(24):61-6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同龄儿童相比面临着教育不公平的巨大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中、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中将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祝福恩 《阅江学刊》2012,4(5):82-86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并把“三农”难题作为重中之重,但“三农”难题至今仍未取得历史性突破,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及异地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李小丽 《求是学刊》2006,33(6):62-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取代供销社、信用社等传统的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已成为带动农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新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综合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及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应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组织制度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任鹏  李建明  苟颖萍 《创新》2013,7(1):96-99,1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国外很多国家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借鉴国外农民培养经验,我国新型农民培养应着重从提升战略地位、加强立法进程、革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加速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文件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高素质专业人员,对于发现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多维度分析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新农村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