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国家理论的重要论点.马克思用批判的思想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辩证唯物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民社会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殊产物,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做了总结,最后就今后如何培育我国市民社会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是关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归宿,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提出,对这一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这一思想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价值与意义几个维度分析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是关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归宿,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提出,对这一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这一思想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价值与意义几个维度分析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  相似文献   

5.
《莱茵报》时期的经验认识使曾受黑格尔主义影响的马克思对理性国家观产生了动摇,他揭示了“实然”的普鲁士国家与“应然”的理性国家间的矛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又颠倒了过来,初步阐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在《德意志形态》中,他深刻阐明了“市民社会构成国家的现实基础”的观点,从“实际的利益内容”与“虚幻的共同体”分离的新维度探究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将“特殊利益——普遍利益”的二元模式具体化为“单个利益——共同利益(实质是阶级利益)——全体利益”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预设着把国家纳入到社会机体中整体把握的思想走势。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机体”和“资产阶级社会”这对研究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新视角,将从“市民社会”出发研究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具体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并且将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化为“经济关系”,从社会关系的本质(经济关系)上说明了社会关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并且决定政治国家,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为始端,重点阐述了19世纪以来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体系的建构过程和核心内容.黑格尔是比较完整、系统地提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第一人.他明确了市民社会的具体内容,《法哲学原理》是其代表文本.马克思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经典著作中批判地完善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他们的思想理论代表了近代欧洲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市民社会及其同国家关系的讨论日趋炽盛,本文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基础,剖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内涵,并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追溯市民社会思想的源流 ,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颠覆 ,揭示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革命性。同时 ,通过对市民社会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的关系的阐述 ,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并提出了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认为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和法的关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推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对象性的自由存在物,在个人的存在与本质、个人生命本质与人的类本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分裂,这些分裂具体展现为人与自然界、人与他人以及个体生命活动与生命本质关系的异化,人的解放正是克服这些异化关系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因此,人的解放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解而实现人的类本质,建立理想社会作为个人本质与类本质真实关联的现实机制,克服个人存在与本质的矛盾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中人的解放就是其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揭示了病态人格在生理、心理、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表现,指出健康人格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在方法论上,马克思把人格问题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从而赋予人格问题以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宏大的历史哲学含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并构建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当代而言,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亟需我们多角度推进对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使其在新的社会实践中走向深入,从而彰显出丰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是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关键.通过对这段话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透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而且能够把握住马克思新世界观建立的现实基础及唯心史观产生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权的起源与发展,要从市民社会理论探源。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才形成人权要求,市民社会确认了人权主体和基本人权,并对这种人权实质做了揭示。在人权实现上,马克思认为基于政治解放局限性无法充分实现人权,市民社会中的人权存在极大不平等性,只有变革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才能充分实现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