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早期工业化经历了艰难与辛酸的起步、探索与发展过程:从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起步,到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回眸中国早期工业化启动与发展的百年历程,希望其能对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工业化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乡镇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异军突起,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工业化的主体与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农村工业化发展。文章通过回顾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揭示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大历史断代和工业化主体的不同,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依次呈现为清中期以前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共同发展,晚清与民国时期近代工业化过程中洋务企业与乡村半工业化的并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工业化的双翼腾飞。其特殊性在于国家主导的城市工业化与农民兴起的乡村工业化并行耦合,共同推动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安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安徽工业化的现状、特征和发展差距 ,从五个方面指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 ,对安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起步阶段 ,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研究中,缺乏地区、区域理论的研究。《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选取了边疆腹地的云南作为个案,运用了整体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展示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的艰辛历程,而且还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正处于困境之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无法持续。目前,我国面临着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对发展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理论探索的"B模式理论"和"新工业化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为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方向,更为处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8.
工业文明正处于困境之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无法持续.目前,我国面临着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对发展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理论探索的"B模式理论"和"新工业化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为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方向,更为处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基本国情,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逐步确立了继续完成工业化和推进信息化的双重工业化目标任务,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历经以市场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为中心和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为中心的两个阶段探索,成功地探寻到了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双重超越,初步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大国、工业化后起国、处于世界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信息工业化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新工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5,26(1):16-21
新工业化是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它具有七个突出特征:(1)劳动对象微观元素化;(2)主导能源物理化;(3)生产手段智能化;(4)生产和消费方式深层循环化;(5)环境生态化;(6)生产和活动空间太空化;(7)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 21 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总体上应是一套复合型的发展战略,其初级战略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其高级战略就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建设中国新工业化,需要实施七大发展战略:(1)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2)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3)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4)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5)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6)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7)新工业化太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下半叶 ,工业化在世界范围获得更加广泛、深入的扩展和推进 ,信息化浪潮势起 ,工业化内容更新。这期间 ,我国工业化战略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江苏实现从农业省到工业省再到经济大省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战略的重大创新与突破。贯彻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江苏近些年来坚持科教兴省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发展、壮大信息产业 ,积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 ,控制人口 ,新型工业化有了初步的探索。但是 ,目前江苏工业化还没有完成 ,工业化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新世纪新阶段 ,江苏要富民强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需要加紧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紧科教与人才体制制度创新 ;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改进、完善已有的计划、规划 ,把新型工业化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是否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也面临着应该如何发展重化工业的政策选择。根据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具体阶段的分析以及国际经验的比较,可以断定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时期。根据工业化的规律,重化工业化是中国难以跨越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依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化工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本质上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从“一五”时期开始起步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 ,虽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但仍与西部开发的目标有巨大差距 ,需要继续推进。围绕西部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发展思路 ,主要有轻工业优先发展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多元工业化论、乡镇企业论、点轴工业化论等  相似文献   

14.
高伯文 《东南学术》2008,3(3):76-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经济落后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又着眼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经过近30年探索而推动的新型农村工业化,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它使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同时并进,相互融合,初步走出了一条城乡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独特路径的选择.是世界工业化史上的一个创举,对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霍夫曼定理是已被历史证明的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工业并不必然是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重工业的发展并不必然是粗放增长、外廷扩大,也不就是坚持走已经过时的旧型工业化道路。中国重新重工业化绕不开,也跨不过。反对重新重工业化,只会延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现在还不可能以服务业为主导,而且发展重工业并不排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总体和长期来看,重新开始重工业化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具备了发展重工业的资本条件。重新重工业化,主要不是政府调节的产物,而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现在如果不再次大力发展重工业,到2020年就不可能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荣材 《理论界》2014,(7):8-10
在领导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拓性探索中,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正确地把握了制度变迁与工业化建设的内在关系,逐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思想。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进行审视,主要包括: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工业化建设的政治制度前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工业化建设的产权制度前提;在工业化路径选择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协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工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技术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革命性条件,劳动者能动性的发挥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城市化是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前中国工业化模式还面临着资源的供求矛盾突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度有待提高、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等困难和问题。为促进中国工业化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工人作为企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促进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把国家的工业化作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其主要含义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思想.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波  刘锐 《理论界》2008,5(5):16-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苏联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联系本国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这一思想成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产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69,自引:0,他引:169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从理论上说 ,应当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并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结构升级作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从宏观政策看 ,需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向城市工业化的战略性转变 ,在改革、开放和开发中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