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当前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新媒体崛起加大相关问题处理难度的背景下,亟待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理论建构,对理念、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系统要素加以明确。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创新,做到预警系统建设、汇集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引导三统一。  相似文献   

2.
深入了解和掌控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机制对舆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该研究突破了现有网络舆情获取和分析停留在单体化理论研究阶段的现状,在总结了现有基于事件的舆情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社会网络结构的舆情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现实方法上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多视角分析、利用,进而为网络舆情的管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公共决策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出现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当前我国的公共决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使网络舆情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公共决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积极鼓励网络舆情表达,扩大公共决策的民意基础;科学汇集网络舆情,提供公共决策的信息保障;认真研判、监测网络舆情,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舆情的汇集与干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健全社会舆情汇集与干预机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的社会舆情汇集与干预机制,在和谐社会背景下,亟需重视设置健全的舆情汇集系统,以及健全社会舆情汇集机制,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等社会舆情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网络舆情事件增多,不仅降低了网络舆情涉事方的社会声誉,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网络舆情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导致网络舆情的研判、预警活动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对网络舆情预警活动的规范,成为社会治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规范网络舆情预警,需要规范舆情预警服务机构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架构,以提高网络舆情预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将舆情预警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需要规范网络舆情服务从业者的行为,通过职业伦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自觉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突发事件演化网络舆情具有不可测性、突变性和次生性,具有内在的发生机制和条件。应对突发事件及其演化网络舆情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制度化、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震制功能、对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解决法治化、预警化和大数据化。处理好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新型官民关系、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舆情研究是在吸收借鉴舆论与民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舆情概念的提出和舆情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现实要求,突出舆情的政治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化、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和网络表达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整个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舆情的内在诸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舆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8.
李浩 《学术探索》2023,(4):144-150
网络舆情治理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已有高校通过采取学分化、实验化、项目化等方式引入网络舆情治理相关内容,引导了学生关注、思考、研究社会热点舆情,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未来,可积极构建技术协同机制、研究协同机制和实践协同机制,在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为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营造和谐稳定网络氛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舆情研究作为专门的学术研究在我国虽然仅有十余年历史,但有关的探讨却如火如荼。解析当前我国舆情研究的特色既是对有关研究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本土舆情基础理论研究的促进。当前我国舆情研究具有如下特色:一是舆情基础理论的建构直接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二是舆情研究与党政决策密切互动;三是民生问题作为中介性社会事项是舆情研究的切入点;四是网络舆情是舆情研究的重要方面;五是从事舆情研究的组织及人员构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的转型期。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挑战。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非理性、去个性化以及多元互动性,对舆情监管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表明,完善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立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能力,对构建和谐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能涌动、利益驱动、敌意煽动、“瓜民”推动等要素经常杂糅在一起,成为网络舆情与非理性因素粘连的介质。非理性不等于反理性,其与网络舆情粘连后的效果喜忧参半,既可以使情感共振,强化价值认同,又可以使民意畅达,促进良治形成,还可能使群体极化,导致网络失序,甚至使得舆情蔓延,影响社会稳定。在尊重非理性因素自身特征、与网络舆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要巧妙利用非理性因素促成正向网络舆情,精准亮剑非理性粘连导致的负向网络舆情,系统治理非理性因素催生的网络生态乱象,切实增强社会主流舆论的网络话语传播力。简言之,积极发挥非理性因素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正向功用,针对性地消解或降低其消极破坏力,给非理性因素“袪魅”、正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数量激增,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的形势愈发严峻,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做进一步的评估研究,可以有效衡量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次舆情的引导状况,对明确未来引导干预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的影响要素,从信息发布效果、网络谣言控制效果、事件处置效果、网民引导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舆情引导干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效果评估及科学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安全,舆情治理关系民心所向。基于重大疫情防控下的网络空间呈现出前兆性缺失、全民性参与、持续性诱发的舆情特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辐射效应,造成深层次的结构性社会影响,导致了社会心态的转变和非理性情绪的蔓延。以信息、情绪和制度为视角的网络空间中,信息场域混乱导致信息失衡、非理性表达导致消极氛围、制度效能不足导致治理式微的实践困局,网络舆情空间乱象频发。疫情防控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应以维持信息生态平衡为基础重建信息场域,以引导正面社会情绪为指向重塑情绪氛围,以发挥制度治理效能为动力重构制度体系,以此构筑战疫精神堡垒,凝聚民族精神伟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涉警舆情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警民关系建立、公安工作新机制构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对国内网络涉警舆情的研究,对国内网络涉警舆情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发生、发展、结束的特点、原因,试图探索其中的规律所在,以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应对网络涉警舆情。成果颇丰。对国内网络涉警舆情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建立公安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新机制开启思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效能问题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焦点议题。作为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来实现社会成员福利的最大化。西方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效能进行分析的精英模式和政治过程模式,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选择,在于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和公众意愿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这一有效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便是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塑造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也能给政府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互联网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暴露出网络舆情引导的不足,要求我们在引导原则上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堵""疏"并行的引导策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引导主体合力,采取灌输与浸润互补的引导方式,在引导内容上将国家宏大叙事与百姓细微生活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网络舆情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