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每一个人并使其自由全面发展的革命学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民生内容。毛泽东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中国化。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获得了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关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侧重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问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主要观点有"前提论"和"目的论"、"互为前提论"和"互为目的论"、"同一过程中不同侧重论"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主体力量的保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作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至少存在着理论奠基、引领多样文化、民生关注等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仇小敏 《兰州学刊》2010,(10):2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与时俱进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带领全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继承了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新鲜经验:认真学习、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勇于创新,以新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洞察,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之基本国情;不断探索,更加明确理论实践之具体结合;注重民生,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关怀。概括起来,就是理论与现实结合,继承与发展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并用,理论应用和理论创新并举,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郑伟 《理论界》2013,(12):5-8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以本国国情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认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有利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的科挚}生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党长期以来的各种改善民生措施。改善民生的核心是人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百姓的衣食住行。民生的改善,能够使人们更加认可、接受甚至信仰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党自成立以来,几代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坚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第一位的政治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不断掌握群众,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而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先俊 《理论界》2009,(9):27-2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内涵的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它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基本的前提;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一个坚强的主体;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初步提出了"中国化"的基本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客观上提出了马克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整体性要求.在一个规范的范式内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系,可以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条路径: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起点的研究路径;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起点的研究路径;三是以中国现实国情为起点的研究路径;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为起点的研究路径.四条研究路径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不同的研究路径对研究者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语言的大众化,使之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的大众化,使之成为大众的自觉追求和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的大众化,使之成为大众自觉参与和实践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分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误解是马克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无法统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或政治精英阶层对自身精英身份的执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不能统一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主题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发展与促进世界的发展问题.它包含双重的含义或三大历史任务,具有时代化和大众化两大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特征和主体精神等几个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研究。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中国的生动体现;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特征在中国的显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含义,确切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特殊情况相适应,并使马克思主义可操作化、行为化,使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自己的特殊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有明显差别.一大党纲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因此,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视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为中共二大.  相似文献   

17.
曾祥云 《社会科学》2021,(10):136-1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偶发事件,也不是空洞口号或抽象符号,而是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作为理性认识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不论从知识形态、认识功能还是思维特征来说,它提供的事实性认识都不能满足现实实践的需要,因而不能直接指导中国实践。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对实践活动发生作用,就要将其转化为中国实践所需要的应用性认识、转化为中国实践目标,并进而转化为中国实践方案,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因此,作为一个认识论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不辩自明的"公理",它内含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根本遵循,才能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正确性;只有从政治性解读回归学理性阐释,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回归正途、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党代会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产生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把握、阶级合作和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成功探索等。但是,由于幼年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以及对中国国情的误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上也存在一些失误。其中,共产国际的影响使党代会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并自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作为社会行动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价值指向、根本任务、方法论原则、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性要求、评价主体等内在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科学认知。正是党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与时俱进,使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