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同时并存的当下,随着家庭照顾的功能趋于弱化与机构照顾的弊端逐步凸显,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料护理便成为一种现实选择.本文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从日常生活质量、健康生活质量和情感生活质量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高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疾病医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社区照顾体系,进而从整体生活质量的维度,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社区照顾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儿子是高龄失智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儿媳和女儿在照顾中的比例相当.社会照顾中,保姆的比例最高.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结构存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和城乡间的差异,他们是否依靠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照顾,与高龄失智老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同居人口数、基本生活自理以及地区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咏  楼玮群 《兰州学刊》2010,(7):114-116
在广东的社会转型和变迁时期,老人的居家和社区照顾问题更加凸显。文章主要利用《2008年深圳市老人照顾意愿实证研究》调查中558份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评价了长期护理对于老人居家和社区照顾状况的影响和挑战。研究表明,家庭照顾老人的负担日渐增强,而国内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尚不健全,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长期照料在积极老龄化的浪潮下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在家里养老。然而,少子化家庭,其养老功能在削弱,人力在减少,照料失能老人在人力、财力、精力上将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力不从心。解决担当失能老人照料的繁重任务与小型的核心家庭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必须注重发挥家庭照料的基础作用、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政策支持的保障作用。在着力巩固家庭照料地位的过程中,政策支持的方式有待完善改进。即资金投入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方面转变,医疗保障应由"管大病"向"管小病"方面转变,照护老人的职工所在单位应由"送奶假"向"照料假"方面转变,养老院建设应由"围墙式"向"虚拟式"方面转变,以求得投资效果见效快、最大化,将优先的资金、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福利多元主义强调多元福利提供主体在满足福利需要中的积极作用。过往相关国家、家庭、市场和志愿部门提供老年人照料的文献显示,已有的理论研究范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研究和引导多元福利主体协同参与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面对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基于多元福利主体共同提供老人福利,立足中国家庭照料文化传统,循着多元主体参与老年人照料的政策偏好,建立家庭为核心的"一核三维"多元共治老人照料体系,应是中国老人照顾福利体系构建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已另立门户,小女儿定居美国。因此,我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三个孩子都很孝顺,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大女儿、二女儿奔走于家庭一单位一老人这三点一线之间,又忙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传统孝道表现为成年子女通过同住的方式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并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父母关怀和照顾。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以同住方式来照顾老人的人群比例呈下降趋势,单身独居老人、老夫妻家庭不断增多,孤独成了这些老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空巢化状态下,家庭养老制度中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出现断裂,农村空巢老人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生活参与不足。选择安徽劳动力输出大县——G县的D村和Z村作为调查地,对40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研究发现,家庭养老制度是否依旧吸纳或产生排斥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子女经济资源、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的良性互动与否。  相似文献   

9.
高龄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与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咏 《学术论坛》2012,35(9):168-173
中国日渐增长的高龄失能老人的现状已逐渐挑战家庭结构重塑和政府预算调整的重新定义。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中深度访谈法,分别访谈10例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围绕高龄失能老人的负荷、来源及影响因素作出三项主题分析:一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负荷感严重;二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的身心灵感受;三是长期照护服务的严重缺失。研究建议鼓励民间团体发展社区照顾机构,依需要联结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等各项措施,为高龄失能老人建构整合性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失能老人的配偶、子女等家庭照顾者,为履行看护职责心力交瘁,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和援引社会支持进行介入性干预。喘息服务可缓解照顾者疲劳,是应对家庭养老问题和社会风险的良策。国家层面要重视喘息服务和家庭政策议题,建构支持网络、丰富服务供给模式、做好照护和医疗转介,让失能老人接受居家照料或机构暂托服务,使得照顾者身体得以休憩、压力被缓释;拓展以社区为主体的喘息服务载体和路径,建设照顾型社区和进行适老化改造,利用智能化手段和护理机器人等提质增效,营造家庭、社区和社会有序衔接的友好照顾氛围;规范喘息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技术,促进失能老人照护、养老、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开展广泛覆盖的社会帮扶、经济支持和心理辅导,提升家庭照护能力、摆脱全天候照顾责任羁绊和降低社会风险,形成恩慈、有爱、恒久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笹谷春美 《理论界》2005,(11):117-119
如何给老年人以更好的生活照顾,尤其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立、多少需要他人照顾的老人给于何种形式的照顾问题,是当今世界老年人福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在日本老人福利设施机构中,对老年人看护现状的调查研究,考察家庭看护和设施机构看护的连带关系问题。也想通过日本的调查研究,借鉴日本的先行经验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中国的老人福利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年纪一大,病痛就多,意外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大.有老人的家庭,除了要加强日常照顾,还要预防日常生活中的"万一",做好家庭急救应急准备.首先是需要家庭成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思路和操作流程;其次是准备一些急救药品;再次是针对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调配. 非药物处理准备 掌握老人身体情况.了解家中老人的体检情况、疾病情况,患哪些疾病的风险大,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  相似文献   

13.
回族的孝文化和当代回族的尊老敬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伊斯兰文化中尊老敬老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孝道交融结合而成的回族孝文化 ,对回族的社会与家庭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 ,回族孝文化中的封建因素基本得到消除 ,回族老人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有所削弱和改变 ,但回族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顾。在当今社会 ,回族孝文化中的“厚养薄葬”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进一步倡导和宣扬。要正确地继承回族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就应处理好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正确弘扬孝文化的关系 ;对老人的经济供养与精神赡养的关系 ;强调后辈的尊老敬老与鼓励老人自强自爱的关系 ,努力使中华民族尊老、养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长久传扬。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我国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421"模式,即1对夫妻只有1个子女,同时还要照顾4位老人。小家庭的安稳,就是对父母和子女的保障。然而夫妻二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把家庭纳入安全保障体系,是每个家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以下通过案例,为大家分析"421"家庭如何制订全面的保险规划。案例刘女士,38岁,与丈夫在同一家公司任职,夫妻二人有1个刚满5岁的儿子,需要赡养双方父母。  相似文献   

15.
随迁老人社会融入问题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家庭融入成为随迁老人成功融入社会的关键。在随迁老人家庭融入过程中,矛盾冲突贯穿其中。随着时代变迁,随迁老人在家庭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源自家庭生活模式的碰撞、家庭中心的博弈、家庭角色的错位、家庭参与失度以及与社会参与联动机制的缺失。随迁老人存在家庭权利虚化、义务责任化、责任核心化问题,同时其家庭地位、家庭权力呈边缘化状态。因此,应强化理念指引,推进传统优秀伦理道德与现代伦理道德融合,强化家庭融入机制创新,加强政府保障、社会服务及协同政策支持,从而化解随迁老人在家庭融入中的矛盾冲突,使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进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79-184
孝的传统、"反哺式"代际互助关系的生命力及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价都表明了以家庭自治为中心构建老年人照顾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关系契约的特殊性要求老年人照顾法律制度,应以"契约"为基础,尊重制度本身的家庭属性,以家庭自治为中心,重视家庭成员的充分参与;应当构建分享型老年人人身照顾模式,明确家庭成员的告知义务,根据亲缘关系选择法定老年人人身照顾人,加强家庭成员的照顾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7.
老年妇女与女儿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养老包括为老人提供养老的经济保障或生活服务保障。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包括依靠本人、依靠子女、依靠配偶、依靠亲属等多种形式。家庭养老的生活服务保障,可根据老人的居住方式来体现其所受到的生活服务及照顾状况,老人的居住方式可分为独居、与配偶居住、与未婚或已婚子女居住等形式。 与家庭养老相对应的是社会养老。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地区,无论养老方式还是养老的经济来源保障都出现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的现象。但是,由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家庭内部的儿童照顾功能式微以及积极福利和社会投资等理念的盛行,相关社会政策在意识形态上不断强调由政府全部承担或分担儿童照顾责任,儿童照顾逐步从家庭内部事务转化为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现代政府把儿童公共照顾作为社会治理手段之一,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儿童照顾资源的公共化和福利化。在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合理的政府给付方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地方能动性和实现社会公平,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效力的重要保证。现阶段,应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特别重视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基础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儿童公共照顾资源给付方式,扩展受惠人群的覆盖范围,最终形成"服务+津贴+票券"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爱花 《江淮论坛》2010,(1):128-133
中国是一个家庭养老观念很重的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不得不接受机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在城镇居民养老方式中的比重增加、地位上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的经验,提出在社会工作视阈下完善城镇机构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关注就难以有相应而完善的解决措施。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实地调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条件、健康医疗、生活照顾、住房条件、精神慰藉和老人养老意愿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家庭和自身层面提出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圆老人生活幸福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