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刻且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宗旨、阶级政策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教育,有效提高了根据地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能力以及文化水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制度为保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关键少数”为主要推动力的教育方式,为革命年代党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当时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起了“战略基地”和“坚强堡垒”的作用;对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对于研究普察冀抗日根据地史和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笔者根据调查和建国以来各种报刊所载有关论文、资料的搜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情况作了初步整理,现略述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五年八月,在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大反攻中,晋察冀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命令,派部队挺进东北,与苏蒙联军配合作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从晋察冀根据地进军东北的准备工作、进军概况及重要作用等方面作一简略论述.一晋察冀根据地为进军东北,很早就开始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在冀东地区建立挺进东北的前进基地.冀东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收复东北,非首先收复冀东不可.一九三八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即派一分区政委邓华率部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为向冀东发展打下了基础.五月,邓华支队奉命与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于六月上旬从平西出发,挺进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了苏区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在先后开辟的19个根据地里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被誉为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模范区的晋察冀边区,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上有许多开拓和创造,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本文,仅就下面三个问题作些探讨,也借此机会对拙作《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简史》(以下称《简史》)加以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5.
试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救国公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特殊需要,创设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完粮纳税形式的救国公粮制度,它包括统一累进的征收原则、藏粮于民的储存办法、凭票领粮的支取方式。救国公粮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改善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状况,保证了晋察冀抗日部队和政府机关的粮食供给,而且还为其他敌后根据地解决粮食问题树立了典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庹平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45-15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武装力量先后开赴抗日前线,开辟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冀热区等18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共领导人及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因而积极举办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展览会。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汇集、展示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知识,是边区民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抗日根据地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会中的实物、口头和印刷三种传播手段,抗日根据地的科技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助于推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经济建设。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大大加强了中国的抗战力量,成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保证。一、经济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中心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在抗日战场上,我们面临的是敌人对我们进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的全面进攻,他们企图用军事扫荡,经济封锁的办法,用残暴的“三光”政策,消灭我抗日力量,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也必须进行各方面的斗争。敌后持久抗战的艰苦性需要财政经济的支持,粉碎日寇扫荡,打破国民党经济封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我党较早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省份之一。党的文艺工作,做为整个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也有较早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根据地里,普遍演出了抗战戏剧。最早,丁玲组织战地服务团来到山西。接着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等敌后根据地,戏剧工作也开展起来。当时的戏剧运动,是围绕着为粉碎敌人的奴化思想、政治阴谋,以及改造农村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乡村民众对戏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戏剧活动多是围观而不参与。中共政权借助思想教育、组织动员、演出革命戏剧、规范村剧团行为等路径,使乡村民众逐渐改变了对戏剧的态度,实现了由围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在"运动群众"参与乡村戏剧活动的基础上,中共政权通过政策引导、机构协调、专业剧社帮扶、媒体推动等举措,为民众参与戏剧活动创造条件,使乡村戏剧活动逐渐演变为群众性戏剧运动。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乡村戏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边区戏剧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而群众性戏剧运动的开展,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群众工作,对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戏剧建设与群众运动交融共生,成为中共抗日根据地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对解放战争及以后一定时期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年夏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敦促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宪政的高潮。在华北八路军为打击日寇、振奋民心而举行的“百团大战”的炮火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指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规模宏大的全区民主选举运动。 这次民主大选,不仅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以来是首次,也为抗战以来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之首创。它为全国民主宪政运动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晋察冀边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总结当时民主大选和民主建政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12.
冀中平原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游击战是开展最早,斗争最艰苦、坚持最好的地区之一。冀中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进行了威武雄壮的英勇斗争,为保卫、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强化党的领导、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是刘少奇敌后抗战思想的四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加强党对抗战的领导,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进行根据地建设,重要的是要抓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既要有站在抗日前线的抗日的军队和那些武装起来的人民,又要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展土地改革,必须为土改立法并总结推广土改成功经验。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刘少奇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版画艺术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版画艺术从欧化倾向到大众化、民族化的过程集中反映了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的演变。考察版画艺术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与变迁,探寻在民族危亡的战火中根据地文化演变的历史,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启蒙与对立、激进与保守、个体与群体、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多元对立,进而凸现出根据地文化景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胡可话剧题材多取材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其内容或形式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特色。胡可话剧民族化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话剧结构的传奇色彩上;其次是话剧人物的个性、性格、剧情的发展、矛盾的冲突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胡可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对我国话剧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地在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地区建立了十几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参加抗日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群众运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研究和总结这些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党的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加深理解毛泽东思想,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举办生产展览会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生产建设的办法。陕甘宁边区最早举办且次数最多,进而推广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并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党和边区政府逐渐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运作模式,包括举办生产展览会的前提条件、组织和制度保障、重要保证、重要策略和核心目的等。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是生产展览会有效运作的基础。这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今天仍有诸多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根据地受到严密封锁和供给困难的艰难形势下,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广大劳动人民踊跃投资,大力发展非资本主义性质的民营经济;争取全国中间人士和海外华侨在根据地投资,积极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欢迎一切友好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华投资,努力发展新民主主义外向型经济。毛泽东鼓励投资的思想与实践,既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也是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克服根据地政权机构配置上的"头重脚轻"现象和工作效能低下等问题。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兵简政期间,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选派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基层、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改变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干部素质,而且提高了根据地政权机构的工作效率。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根据地政权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精简政权机构是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最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华北抗日根据地从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脱产人员等方面对政权进行了全面紧缩。其简政政策及实践路径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华北抗日根据地政权精简过程虽然比较漫长而痛苦,但经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了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为坚持长期抗战乃至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