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文辉 《市民》2006,(2):109-109
裸露时代并不是我们的开放时代,倒是过去的半开放时代。  相似文献   

2.
无聊才读书     
易中天 《社区》2009,(17):4-5
当我接受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的《三家书谭》栏目写这一组文章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这似乎讲不过去。自己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论职业,亦非官非商,是个教书匠。所谓营生,无非教书写书。教书写书的人不读书,岂非笑话?但这又是实情。教书写书当然要和书打交道,却多半不过朝书、查书、找书甚至抄书而已.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8):56-56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是袁枚的《寒夜》诗。古代读书人是幸福的。在寒冷的冬夜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已是三更,老婆心疼丈夫冻着了累着了,屏灯或夺灯,半是撒娇半是无奈。这首诗又让我想起见过的一幅清代《夜读》木雕,一小娘子坐在床沿,手撩帐幔,想来罗衾不耐五更寒,见丈夫还在读书,就嗔怒相责;面对妻子的责怪,丈夫半是尴尬半是理屈,侧面避锋,画面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4.
也求甚解     
林振宇 《社区》2010,(23):17-17
读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求甚解。一种是也求甚解。 有的读书人选择不求甚解,说这是句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理由似乎很充足,但却曲解陶渊明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历史叙事以抽象的精神反思或批判历史进程,不能真正呈现历史进程背后的物质性的生产方式与矛盾化的社会关系,基本上从属于唯心史观的考察方式。马克思则从唯物史观的新世界观视角,提出了历史进程的社会动力机制。以此为基础,《资本论》研究全面揭示出现代资本发展的历史内容与超越方式,展示出历史叙事中超越资本逻辑、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类解放的历史路标。《资本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情境、发展机制与历史趋势等,形成了以无产阶级解放为革命形式的主体语境。  相似文献   

6.
王煌 《宿州学院学报》2022,(5):46-50+68
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第四部小说《无可慰藉》采用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用主人公超现实、无意识的梦境将现实与记忆、真实与虚幻、过去与未来等联系在一起。小说主人公瑞德仿佛是一个梦游者,其所见所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以他本人为轴心而汇集在一起。运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视角,分析小说主人公瑞德错乱的时间感及自我移置现象,可以看出整部小说俨然主人公瑞德的梦境再现。结合石黑一雄自身的生活经历,特殊的移民身份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在这部小说中的迷一样的叙事方法颇耐人寻味,这恰是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弗洛伊德及荣格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通过对《梦李白二首》的解析,回顾李白和杜甫同游齐梁的诗歌对话,探索杜甫之所以入梦的现实基础。以此发掘李杜"惺惺相惜"和杜甫潜意识里蕴藏的对命运不平,对现实不满的深层原因,及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很多评论家所关注。有的从女权主义方面加以论述,有的以恋母情结为基石来阐述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更有一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作者利用女性实现男性自我。如果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纽带,以保罗与母亲、克莱拉和米立安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保罗非但没有利用女性,反而是被其母亲与克莱拉所操纵,并最终毁于她们手中。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个美仑美奂的艺术世界,这里汇聚了众多“天地钟灵毓秀”的青春少女,她们或情或痴,各上演了一段“花开易见落难寻”的人生悲剧。其中的十二官作为曹雪芹笔下的“异样女子”,“平生遭际实堪伤”。  相似文献   

10.
伤事怀人 哀语痴情──论《小山词》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刻分析了小山记“梦”词的内容、风格和审美特质。首先从内容上可分为思念、回忆和自慰三种类型,并联系小山身世,剖析了隐藏在词作之中的感伤情绪;接着从前人的种种评价入手,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揭示出小山与众不同的风格、艺术特点;最后对小山梦词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评价,认为它们对构成小山独特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赫斯的思想关联存在着友好合作、决裂告别、隔空对话三个时期,以往学界只讨论了马克思与赫斯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决裂告别两个时期,却完全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隔空对话期。在晚年时期,马克思和赫斯分别给予了对方的《物质动力学说》和《资本论》以崇高的礼赞。这说明他们之间的决裂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一次性的彻底决裂,而是经历了友好—决裂—对话的发展轨迹。二者早期的决裂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发生的,在决裂的同时有没有保持一致性,在何种意义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不是导致二人在晚年再次相互欣赏的原因,学界对这些问题一直缺乏深入的讨论。事实上,赫斯曾经一度在费尔巴哈的类哲学那里停留而忽略了辩证法的革命意义,而马克思却并没有在费尔巴哈那里过多的停留,这是导致二者在1848年发生所谓决裂的原因。赫斯在晚年体会到了辩证法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从而挣脱了费尔巴哈的思想束缚,与马克思殊途同归,走向了一种类似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这再次说明,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脱离开历史辩证法去抽象地讨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严重的方法论错误,这一点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戏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荒诞派的写作手法和美国的现实相结合。贯穿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美国梦》和《谁害怕弗吉利亚.沃尔夫?》3部作品的同一主题:曾经作为美国精神支柱的美国梦发展至今已经走向灭亡。美国梦从它的起源到破灭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即对建立伊甸园梦想的颠覆,对宣传的美国梦的揭露,对美国梦破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的军营我的梦》以梦为契机,让人物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军人,享受期待已久的戎马人生。以梦圆梦,在梦中作者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憾,谱画出心中的完美世界。主人公崔光明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风貌展现了时代英雄形象,也使作者潜意识里的英雄情结得以释放;以梦为马,文学幻想烛照现实世界,作者收获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程度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并非真正的“美国梦”,而是歪曲变质了的“美国梦”。他的梦想缺乏传统美国梦实现的客观条件,这也就决定了他梦幻必然破灭的最终结局。他的梦脱离了现实,甚至与现实相悖,这是他的梦想与美国梦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这种重要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美国青年努力实现从白手起家到富翁的梦想,因此美国梦也是贯穿美国文学始终的重要主题,然而大多作品只强调美国梦在物质上的实现或失败,而忽视了美国梦精神上的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愤怒的葡萄》中尽管移民们的物质梦想早已被粉碎,但他们从不放弃希望和努力的精神却早已升华。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美国梦"为切入点,通过社会历史批评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人性的污秽》中三个主要人物科尔曼、德芬妮和莱斯特各自追寻的美国梦,探讨导致他们梦想幻灭的社会根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族裔和下层阶级追寻的美国梦只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既要深入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还要阐明内在的本质规定如何转化为外在表现,是深化与外化的统一。人们都十分重视《资本论》的深化研究,重视其中揭示的内在规定,却忽视了《资本论》关于内在规定外化的研究,自然不能理解怎样再现其具体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将《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本身的导论与介绍,未能充分重视其独立的学术价值。这些文本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系统概括,展示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思考。文章旨在对这些序言和跋进行深度剖析,勾勒出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阅读方法上,将文本结论与论证过程相结合、将文本思想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将理解作品逻辑与还原研究过程相结合,突出理解作品对现实历史的反映、突出理解作品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其次在写作方法上,以清晰的概念呈现独立的思维见解、以术语革命引领思想革命,坚持抓住本质、呈现一般、保持客观的叙述方法,做严谨、扎实的引用,并在作品初步完成后以提升表述清晰度、严谨性、增强材料说服力为目标不断进行修改。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多方比对、力求完整地占有材料以完善作品,以最典型的东西为参照、从最基本的东西切入,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采取能够反映事物真实联系的理论建构方法。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对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起到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埋论和运行规律时,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的角度,揭示并论证服从于资本增殖要求的增长方式的选择和变换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世界有十分美丽,但如果没有女人,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蕴.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把知识写在脸上,把智慧刻在心扉,把温柔酿成美酒,把妩媚化作高贵;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徜徉于智慧的殿堂,以修身养性、滋养自我为人生至美,以博采诸家、厚积薄发为人生至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