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与学者齐聚一堂,深切缅怀和总结了石峻先生的人格风范、学术造诣以及突出贡献,并以此出发,探讨了现代中国哲学转型与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27~28日。杨兆龙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及学术思想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杨兆龙教授的好友、家属、生前营救的学生以及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法学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会分别围绕杨兆龙先生的为人与治学、杨兆龙先生学术思想的总体评价、杨兆龙先生教育思想与当代法学教育、杨兆龙先生民主宪政思想研讨、杨兆龙先生刑事法律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峻教授是新中国近现代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道德高洁,心地澄明,孜孜为学,谆谆诲人,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他博学,对中西印古今思想,无所不晓,融会贯通;他无私奉献,积极热情培养、提携青年学者,并传授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他治学严谨,对学术要求极高,唯有严谨才能写出好文章;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教授、博导。我现将石峻教授从1979到1983年参加学术会议发言的记录扼要进行整理,以明石峻教授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4.
已故著名哲学史家、佛学家、教育家石峻教授有一篇关于易学哲学史研究的佚文,内涵极为丰富。本文即对此佚文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相似文献   

5.
石峻教授是新中国近现代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道德高洁,心地澄明,孜孜为学,谆谆诲人,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他博学,对中西印古今思想,无所不晓,融会贯通;他无私奉献,积极热情培养、提携青年学者,并传授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他治学严谨,对学术要求极高,唯有严谨才能写出好文章;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教授、博导。我现将石峻教授从1979到1983年参加学术会议发言的记录扼要进行整理,以明石峻教授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6.
在石峻的学术生涯中,佛教是其研究的十分重要领域。石峻的佛教观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时代背景来看,佛教观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从学术渊源来看,石峻的佛教观受到其师汤用彤的影响;从主体条件来看,与石峻个人的努力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石峻认为佛教的产生是古代印度僧侣阶层压迫欺骗人民的产物;佛教在印度的传播经历了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共四个阶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从汉代到魏晋、隋唐、宋明清时期的传播发展,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的佛教观;佛教的基本结构论包括佛教的创始人、基本教义与基本思想等,本质特征是宗教,功能是赞助王化与维系人心。石峻在佛教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中印佛教的比较研究以及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玄学的关系以及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此外,石峻还特别注重对《肇论》的研究。石峻提出的从整个宗教的研究背景去研究佛教的方法对我们研究佛教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是著名历史学家陈乐素教授(1902~1990)诞辰100周年。2002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广东珠海,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陈老生前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联合发起并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承办的“纪念陈乐素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出席会议并参加学术研讨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及加拿大的文史学者、专家共77人,提交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中国古文字学会和四川省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徐中舒先生(1898-1991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从1917年开始执教,一生从教达70多年。大会散发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10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并散发了巴蜀书社出版的由四川联大历史系编纂的《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与会代表在缅怀了徐先生的渊博常识和高尚的风范后,分古文字学组和先秦…  相似文献   

9.
王卉 《云梦学刊》2007,28(5):33-33
5月7日,“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众多专家学者,齐思和先生的家人、亲友、学生齐聚北大,缅怀这位中国第一代世界史学科大师,缅怀他博通古今、中西兼长的学问,缅怀他温良敦厚、亲切谦和的为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贺卫方称齐先生的文字为“清澈优雅的白话文,有着诗一般的押韵”。  相似文献   

10.
刘梦溪 《云梦学刊》2015,(3):157-158
本书文字原为我的研究陈寅恪专书的一章,初稿成于1991年,首刊台湾《书目季刊》,1991年第四期和1992年第一期连载。199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王永兴先生编)收录。北京大学已故王瑶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项目,此文作为其中的一章,199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章题目为《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  相似文献   

11.
在石峻的学术生涯中,佛教是其研究的十分重要领域。石峻的佛教观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时代背景来看,佛教观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从学术渊源来看,石峻的佛教观受到其师汤用彤的影响;从主体条件来看,与石峻个人的努力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石峻认为佛教的产生是古代印度僧侣阶层压迫欺骗人民的产物;佛教在印度的传播经历了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共四个阶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从汉代到魏晋、隋唐、宋明清时期的传播发展,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的佛教观;佛教的基本结构论包括佛教的创始人、基本教义与基本思想等,本质特征是宗教,功能是赞助王化与维系人心。石峻在佛教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中印佛教的比较研究以及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玄学的关系以及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此外,石峻还特别注重对《肇论》的研究。石峻提出的从整个宗教的研究背景去研究佛教的方法对我们研究佛教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承国内景仰鲁迅者的支持,我们收集到鲁迅的许多佚文、手迹及美术(木刻)等。为了纪念鲁迅百年诞辰,我们加以编辑、增订,已出版的有:  相似文献   

13.
龙榆生(1902~1966)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长期任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教授、系主任,他以深厚的学养和卓著的成就与当时众多的名师大家一起燃起了暨南国学之薪火。为缅怀龙榆生先生的业绩,承传前辈学者的学术传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理论,2003年1月18日至21日,暨南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韶关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龙榆生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邓乔彬教授和《文学遗产》编辑部陶文鹏研究员主持,来自境内外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着龙榆生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诸问题展开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洪谦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其纵横中西的渊博学识,卓著的学术成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都深值吾辈景仰。值此洪谦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特发表洪啸吟先生的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5.
高瞻远瞩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从事理论课“教学”或“科研”的工作者,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能面向社会主义的未来,不断地要求前进,同时肯脚踏实地,想方设法为提高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石峻高瞻远瞩 实事求是@石峻...  相似文献   

16.
万黛  万昭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111-127
2010年度过了爸爸的百年诞辰纪念,2011年12月13日是他离开我们十五周年的日子。在这十五年里,我们一步步加深了对他和他的戏剧艺术的理解,他留给我们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他的精神遗产和创作悲剧,永远令我们珍爱和痛惜。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人民公仆的理论与实践焦连三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认真研究他人民公仆的丰富理论和伟大实践,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推动反腐倡廉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坚定的人民立场是周恩来人民公仆理论与实践的立足点周恩来指出:要做人...  相似文献   

18.
纵观铁人王进喜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始终如一地充盈着志气、骨气、底气。铁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纪念铁人百年诞辰,为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力量,我们更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去完成铁人未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齐小玉 《云梦学刊》2007,28(6):5-16
齐思和,1907年生,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燕京大学,193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英国史、美国史、史学理论、先秦史等研究。2007年6月7日,“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刊特为发表研讨会纪要。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给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教授许崇德写了一封信。书信的全文照录如下:崇德同志:你好!我问了我兄弟钰良(清华外语系毕业),他认为目前纪念作为教授的叶公超先生,人们不会有顾虑,但现在北京的老学生也不多了。他举出的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