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忠敏 《中华魂》2017,(6):12-13
强化党内监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成果。学习贯彻《条例》,就要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监督条例》)颁布后,全党正切实地加以贯彻、落实。通过对干部监督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从监督意识、监督对象、监督范围、监督机制、监督法规和群众监督等角度,探索了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贺南南 《金陵瞭望》2006,(15):45-45
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后,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党内外信心指数继续回升,两个《条例》被公众称之为“一代新规”。笔者认为这个条例确实集合了党内的组织优势和积极力量.组成了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网络.是名副其实的党内监督大法。然而.再好的制度法规.其威力、功效均在于执行。正如列宁所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尽管这个条例的酝酿出台.花费了13年的时间.但笔者认为.条例的贯彻落实更为艰巨漫长.至少有以下四难:  相似文献   

4.
韩振峰 《中华魂》2017,(6):9-1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安排。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10,(26):59-59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增写了发展机关基层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明确了推进党内民主的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扎实推进机关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解决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思想和组织武器。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深深感到,在街道工作,我们直面的是群众,服务的是群众,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因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好条例,首先必须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体来说,要做到“三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就针对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条例》要求、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党内法规的法律地位为开端,伴随着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入推进,党内监督法规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衔接命题得以真正发生。在顶层制度设计领域,综合立法理念、制度设计以及实施原则的考量评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新时期党规国法监督制度衔接的一个颇具借鉴意义的成功范例。党规国法监督制度衔接推进理应在两个层面展开,理念层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围绕反腐败工作核心展开;制度层面则需要在立法沟通、协同审查、整合解释方面推进系统化制度衔接改革。党规国法监督监察制度衔接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围绕共同目标任务,发挥各自制度特色、吸收对方制度优势,在坚守与借鉴中成功打造党规国法监督衔接的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中华魂》2017,(2):27-28
看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的人都知道,这次会议一个最大的主题,就是从严治党。会议不仅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而且一再强调,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0,(26):56-58
今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后的《条例》体现了党中央对机关党的工作的新要求,是机关党的工作的基本法规。贯彻好《条例》,关键是抓好落实。从本期开始,机关建设栏目推出“贯彻《条例》进行时”专题,陆续刊发全市各级机关学习贯彻《条例》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各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内监督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进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名与定分止争的作用,但没有从本质、形式等各方面全面揭示出党内法规的主要特色,还存在定义要素不完备、调整范围把握不准确、创制方式规定不全面等问题。党内法规法定概念,需要从内在要求、制定主体、创制方式、制定程序、调整内容、保障手段、外在形式等方面进行重构:它是有权主体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或认定的,反映党的统一意志,调整党务关系,规范党务关系主体行为,并由党内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特定外在形式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党内监督,是运用党的内部力量,对党的组织和党员背离党章、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及处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的制度。”“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会同中央组织部拟定党内监督条例”。本文拟就党内监督及其条例的建立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宇航 《金陵瞭望》2009,(13):16-16
区农林局结合“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农林和农村工作目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管。一是坚持促廉考核制度。对局属11个基层单位进行重点考核.针对一些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进一步强化了监督。二是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相似文献   

15.
新年之初,浦口区江浦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对村居、部门等街管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党员干部廉洁勤政.在全街范围内建立街管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一是一人一档.内容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6.
长深 《中华魂》2017,(1):29-29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什么事只有抓得很紧,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相似文献   

17.
穆子 《中华魂》2017,(1):30-30
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坚守道德底线、不越法纪红线,《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既开列了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做的正面清单,也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1928年《巡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正式创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没有被“中止”,也没有被“无形废除”,而是进入到探索调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种政治运动接连展开,运动式巡视应运而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虽然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制度进行了修复与发展,党内监督成为该时期巡视制度的主要功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已跃升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在百年演进中实现了双重转向,即巡视模式由秘密式巡视转向运动式巡视,再转向制度式巡视。巡视功能由革命动员转向组织领导,再转向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是外部压力、内部推力、主观助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深入领会并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必须走出以下五种思想误区:重团结,轻监督;片面强调监督纪律,忽视监督权利;重上级监督,轻下级与同级监督;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割裂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只有走出这些思想误区,才能使党内监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党内监督对保护执政党权力的正常运行以及防范不正确用权意义重大,具有规范和约束权力、有效遏制腐败、积极促进和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监督相关制度、加强科学管理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着监督的结构尚需要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够、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