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毒人员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好奇、追求刺激、寻求解脱等尝试吸毒 ,到养成吸毒习惯 ,再到依赖毒品的心理演变过程。根据吸毒的心理演变规律 ,运用心理矫治技术 ,采取恰当的矫治措施 ,可以彻底消除吸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完全戒掉毒瘾。为此 ,在简要分析了吸毒的严重危害性和心理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对心瘾的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吸毒行为在我国目前立法中并没有规定为犯罪,但关于该行为应否规定为犯罪的争论时来已久。刑法的本质是刑事立法的根本立足点。对刑法的本质,学界有"法益保护论"与"伦理维护论"之分歧。吸毒行为既没有侵犯法益,也没有在反伦理性上达成共识,故不论采用何种观点,都不宜在当今将吸毒行为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3.
言诚 《中华魂》2014,(21):24-24
近些年来,演艺界人士吸毒被频频曝光,其实,公务员吸毒的也不在少数。最出名的要算是曾担任云南省楚雄州州长的"吸毒州长"杨红卫。此人白天是州长,晚上是"毒王"。先被人揭发有吸毒行为,后贪污受贿罪行暴露,属于"罪大恶极"之徒,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他并非官员吸毒第一人。早在2008年,河北省保定雄县地税局大营分局局长刘某吸毒被抓。  相似文献   

4.
黄晓林 《社区》2014,(23):57-57
可能是刚刚过去的“国际禁毒日”,也可能是相关媒体连续几起的明星吸毒的报道,有关毒品的信息不断的刺激我,就连在我所住的小区,一夜之间也安放了很多宣传栏,都是关于禁毒、吸毒方而的。前几天到河南一亲戚家办点事,阴差阳错又面对面的接触到了一个长期的吸毒者。真是因缘际会,你想躲都躲不开,毒品不知不觉的成为我最近关注的一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旅游的"艾斯特"定义在旅游学界影响深远,但这一定义从形式和本质上都难以正确地揭示"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按照定义的定义,从"行为创造学"的新视角来考察,旅游应该定义为"人们暂时离开固定住所去寻求精神上满足或享受的活动"。相应地,旅游学就是"研究人们暂时离开固定住所去寻求精神上满足或享受活动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式的科学"。这样,就可以澄清由于对"艾斯特"定义的误识和错误的思维定势而导致的"旅游学"概念、学科性质及其定位的混乱,从而对旅游学学科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将佛禅"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写进诗歌,他们由此或寻求实时解脱,或表达生态思想,或追寻虚空顿悟,因而从不同侧面映渗了东方佛禅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3月18日,《中国娱乐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因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的某光头歌手卷入吸毒事件,被警方带走调查。当天下午,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声明,证实该明星为李代沫。4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犯罪嫌疑人李代沫依法批准逮捕,李代沫认罪态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吴艺文 《社区》2010,(4):46-47
我们社区有个吸毒人员小唐,是一个才21岁的年轻人。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已经有数年的吸毒史,随着毒品对他身体的侵蚀,目前他已疾病缠身。正因如此,他也真正认识到了毒品的可恶和可怕之处,并多方寻求戒除毒瘾的方法,但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在一次次的戒毒失败后,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观,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卓边 《百姓生活》2013,(5):72-72
错误一:不管"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纠错:有的药品会提示"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饭前服用"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于吸收。所以,如果没有条件就餐,吃点零食饱腹之后,也可以服药。同样地,"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管理》2014,(2):165-165
嘴唇无皮脂腺,角质层薄,易受刺激,一到了冬天,就容易干裂,不仅吃东西时疼得要命,有时连说话都困难。近日,日本美容健康网"Ranger"介绍了令嘴唇干裂的坏习惯,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2.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在父亲死后,都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美化、理想化、甚至神化,而这种对父亲的崇拜背后的心理实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父亲在世时,面对父亲的权威,他们都采取了被动的反叛方式,即逃脱,以求从父亲的控制和影响中解脱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在对父亲生命意志认同的集中表现上,也就是复仇问题上,他们徘徊于"崇父"与"判父"之间,并且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3.
康康 《北京纪事》2010,(11):58-60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场时,父亲对小爱丽丝说:"最棒的人都有一点儿疯。"我最喜欢这句话。上周末,我又疯到三里屯的"雅玛"了,据说这里有花式铁板烧厨艺表演。传闻中的"雅玛"很刺激,"烧海螺的火焰几乎把那两个姑娘的头发烧没了!"这就是我被打动的原因。本来只是去疯的,却意外地碰到一位酷似阮经天的帅厨师。朋友八卦地对厨师说:"你特别像台湾一明星。"我都瞥见她口水了。"阮经天"倒是一脸懵懂:"哦?那明星帅吗?"朋友老公吃味儿地回:"你说帅吗?没看她俩一顿饭不停地乐啊乐。"  相似文献   

14.
建构合理的契合中国现实状况和政治文化环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良性互动"关系模式的提出让中国公民社会论者看到了希望。但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成为了理论和实践当中的难题。借鉴西方以"公民权"的概念来打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把公民社会组织作为沟通中介,以公共治理为路径,将成为寻求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依据这一思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建构问题即可化约为通过培养和完善各类公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寻求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时隔17年后读作家出版社2009年7月版《废都》,因为没有了框框的诱惑和刺激,使人更感到了其天、地、人一体的浑然天成,社会、历史、时代,民俗、风情、文化、人性的博大和深厚,贾平凹式的汉语言叙事艺术的炉火纯青,端的是一部繁华年代的盛世危言,一部毫无疑问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对卷入安徽省马鞍山市6.11事件5位旁观者的访谈研究,从"为何"与"如何"两个层面对旁观者卷入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行动逻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旁观者参与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心理动因主要有:看热闹、打抱不平、借机发泄、寻求权利、相互影响、刺激快乐;他们卷入无直接利益冲突后的行动层次有:围观起哄、聚集封堵、推挤打砸、传播信息、躲避退却、反思评述。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指出相关方面在处理和应对无直接利益冲突时应注重群际心理疏导、流言传播控制和个体行为干预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除了寻求法律保障以避免他人擅自使用外,也寻求技术授权或转让等路径来实现专利的商品化,以获得价值的最大化。当企业研发出一项新产品或新方法后,有无市场前景;是申请专利还是采用技术诀窍、有无后续研发的可能、能不能形成产品的专利布局、应何时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怎么撰写,这都是企业决策层需要认真考量与谋划的。  相似文献   

18.
在米切尔看来,并没有所谓"原象"或"无中介视像",也并不存在超越于意识形态的所谓"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所谓"真实的形象"。可以说,米切尔提供了一种能够更为辩证地看待形象的思考方式。以这种思考方式去考察相关观念和行为模式,才能够发现关于形象的更为客观的"现实",即:一切形象都是意识形态形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发展需要并已到迫在眉睫的深化改革阶段,而农民不聚集就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就不出效益、不富裕,中国就永远是穷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效农业及提升农村二、三产业等倡导后,发现各类政策的作用仅是昙花一现。目前许多行业产能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不要再去救市或刺激什么增长,而是要实质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这既是消化相对过剩的当务之急,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大出路。必须"政策规划倡导、商业性运作、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新农村,如此任何行业产能都将不过剩,且因主动逆城市化使城乡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男孩女孩交往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对教师、父母、社会造成的困扰绝不低于校园枪杀、吸毒、酗酒的影响,且其范围更加广泛,处理起来更加棘手。英国新闻协会主席曾对一位中国同事无可奈何地说,杀人、放火、吸毒、酗酒,法院管警察管,惟独男女学生交往过度, “少女妈妈”多没地方管。在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如此。好在许多国家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老教授的一席话 10年前,年愈花甲的美国客座教授李约瑟面对中国学生深情地回忆道:至50年代美国男男女女大多十分正统,谈恋爱、结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