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的社会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性的反思是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产物.现代性在整体上以历史的断裂为其特性.这种断裂表现在现代性的动力、制度架构与日常生活理念三个方面.中国是在现代性的普世化进程中与现代性问题遭遇的.中国的现代论说,在现代性问题上具有通约性."五四"在现代性的断裂背景上获得辩护理由.而现代性具有中国的特殊问题性,在自我认同的基点上,筹划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现代性格局,已经成为我们讨论现代性问题的当然取向.  相似文献   

2.
文化"化"人,对新时代民族高校文化及文化生态的建构予以关注,实际上是在一个更加基础和现实的层面思考"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仅多元文化发展成为世界趋势,而且随着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肩负育人使命的教育大业凸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四个自信"的坚定笃守中走向更加崇高的文化自觉与创新发展。本研究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借助校园文化结构理论和系统论观点,提出新时代民族高校文化生态的建构路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不断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和谐文化在校园的蓬勃发展,为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通融识见、优美情感及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新时代民族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一种时间意识,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和价值规范。现代性在自身的生成和发展中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自然"祛魅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风险、社会关系契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的疏离、文化世俗化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理应在准确把握现代性现实语境的基础上,科学确立现代性目标,积极构建现代性制度和文化,合理选择现代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从文化现代性来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来没有放松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深层价值结构和认同意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表现.耙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推进现代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对现代性诉求的必然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代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义,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建构新的现代性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晗 《东方论坛》2014,(6):65-70
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息息相关,都属于"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产物。在科学思潮的主导下,都市文明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使日常生活呈现出审美化的特质。这导致了都市文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进程中获得发展与完善,使得两者共同丰富了科学思潮的人文内涵,并促进科学思潮得以在人文精神的层面来影响社会的大多数。因此,科学思潮既积极地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与城市的现代性进程,同时也为这一进程带来了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科学思潮角度切入,可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与都市文明两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科学文化的文化自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说明:科学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正是因为科学文化不断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才使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谦、自省,从自觉走向自信、自强。建构“科学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程,自觉顺应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逻辑旨归,切实回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实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双重功效。依据出场学的理论逻辑,即从“何为科学文化自信”“建构科学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何建构科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与路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向研究,并在两者研究的交叉域探寻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资源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新进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相当时期处于伦理道德的文化焦虑之中,这是集体理性中对文明转型所遭遇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清醒而敏锐的问题意识,然而过度的文化焦虑,也是缺乏关于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的表现。走出过度焦虑,必须达到关于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藉此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伦理道德忧患是中国文化的终极忧患,它是伦理型文化的基因表达,往往在文明转型期以强烈方式表达出来。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应当达到何种文化自觉?伦理型文化的自觉。何种文化自信?"有伦理,不宗教"的自信。何种文化自立?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自立。为此需要走出"治病式"或"疗伤式"的被动的问题意识和文化策略,走出"应用伦理"的文化盲区,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宏大高远建构中履行其文化使命和文明天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乡土文化热的中西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文化"研究不仅为我国建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提供分析与批判的知识基础,而且为我国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民族自主性多重现代性奠定了精神资源.五四现代性话语建构中由鲁迅、茅盾等首倡的"乡土文学"范畴,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起完成了现代中国"乡土文化"的本土话语方式.21世纪初"三农问题"的政治时代主题与"启蒙的反思"的文化价值主题,与"全球一体化"下的"地方知识"民族性诉求,成就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乡土文化热.  相似文献   

11.
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和图绘过程。中国也经历了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危机历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现代性的反诘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些反应是借用西方现代性的解放性话语所作的本土反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缺陷。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出路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和"文化。"和"文化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更新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也是选择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思维和本土话语,它有助于完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从而实现共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宏大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中,全球化既为当代中国文化开启了新的精神之源。同时又使当代中固文化遭遇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在文化上做到自主、自知、自信与自觉,以全球性视界观照当代中固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关系,这是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成为全球化研究的重要维度。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全球人共同生活方式的表达,是高度发展的现代性。文化全球化的生成是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全球性扩张的后果。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球文化呈现出"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并存的文化图景。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生活体验越来越多,形成了以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为核心的单一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地方性的文化体验在彰显自身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与现代性文化诉求相融合的方面,并主动把符合现代性文化诉求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单一化的文化发展模式中。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城乡文化反思既没有美化乡村文化也没有美化城市文化,他只是在城乡文化的互相对比中打破一种二元对立而去关照乡村文化及城市文化各自的优劣利弊.沈从文既追求中国文化现代化,也质疑现代性.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在回瞥中怨恨的现代性体验,并以"爱与美"为文化建构的立足点,企图重构一个超越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文化构建的核心要素的文化认同陷入现代性危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认同状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传统文化认同缺失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社会性根源、认识性根源、历史性根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向度的指导,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他们的文化认同建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范式的研究,从国家文化建设及大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形成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建立起广泛、牢固而又恒久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起源是社会学追问的一个本源问题,马克斯·韦伯和维尔纳·桑巴特以"俭"与"奢"的精彩对决,从西方社会的文化密码中破解了现代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的合理性,但这对立的两极又回归至现代性困局的一致忧虑。理性的全面殖民和主体的过度弘扬,不断指向人们反思个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较之西方的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性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与本土儒家文明的冲突中演变和发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与西方的对话与融合中,塑造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需要不断建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秩序。  相似文献   

17.
以"世俗化、去宗教化"为总体特征的、正在生成中的西方现代性文化语境划定了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建构的限度及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进程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范式"、"知识型"的文化语境当中,先验领域的销蚀问题、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确立问题、文学艺术自律问题、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科学与科学性问题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性诗学建构的主要话题。深入探讨这些现代性诗学问题,有利于发掘西方现代性诗学生成的动力之源,进而可以为进一步建构现代性诗学提供参照、镜鉴。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形象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流动结构以及其中展现的西方话语霸权,分析西方现代性在现代世界观念秩序中表现出的强大的"形塑力",其明确的问题意识指向中国文化自觉,试图从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建构中国思想主体。这种在中国/西方、自我/他者二元对立框架内提出的问题与思考的方法,是未经反思的。就问题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未必能够建构中国思想主体,中国不是缺乏思想的主体意识,而是缺乏思想的能力,甚至建构中国思想主体的问题都是意识形态性的;就方法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后学"方法,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是合理的,移植到中国语境中,意义可能相反。我们的反思有必要回溯30年中国思想历程,追问思想的主体究竟应该是"人"还是"国家",究竟应该是知识哲学与道德哲学问题,还应该是政治哲学甚至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和建构现代民族文化身份是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纠缠始终的两大问题.五四时期,在世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作为对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现代性单雏体认方式的否定性回应,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质疑进化论以暴露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局限性的同时,亦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了对文化现代性的理论设想.在这一意义上,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中庸平和的主张背后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现代精神,它理应和激进主义合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从哲学、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等维度全面审视文化自信,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和实践的文化观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国内外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的理论指导.我们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