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发展援助体系正经历着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发展合作新格局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由它们主导的南南合作方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兴援助国群体中的海湾阿拉伯援助国作为国际援助体系的新生力量,其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为例,探讨该基金会对外援助的动因,分析基金会对非洲国家援助取得的成就和影响。科威特等阿拉伯援助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对外援助时更强调援助主体与援助客体之间的平等与合作关系。这些国家因提供的援助额度大,占据国民总收入比例高,涉及国家和地区广,不但成为新兴援助体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事务上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经济现代化水平,实现多样化发展目标,2010年前后,很多阿拉伯国家都出台了以打造国家竞争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战略。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优越的国际贸易条件为这些阿拉伯国家推进工业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阿拉伯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中阿产业链相距较远、中国企业在阿建立“根植性”存在困难、境外园区未能成为企业投资孵化载体等因素的制约,中阿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结合阿拉伯国家推出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战略以及中阿产能合作的具体阻碍,中国需根据阿拉伯国家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产业链特点,科学推进对阿产业投资,为阿工业发展战略转型提供智力支撑,进而推动双方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5.
俄乌冲突以及西方对俄制裁使全球不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粮食安全和能源价格等方面给阿拉伯世界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阿拉伯国家虽然在表态上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不选边站队”的中立原则并实施对冲政策。美俄两国在中东影响力的相对下降、阿拉伯民众对于俄罗斯军事行动与西方“双标”的不满以及这场国际危机在战场内外所呈现的僵持局面,都促使阿拉伯国家拒绝去主动追随冲突中的任何一方。在更宏观的维度上,阿拉伯国家在俄乌冲突中的取向还受到冷战时期经验教训以及数字时代新型大国竞争所带来的观众效应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彰显了“中间地带”概念在新时期大国竞争背景下的回归与转型。今后,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新型“中间地带”国家在大国竞争中“左右逢源”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在本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并成为抵制大国关系重回全面冷战的有力支柱。 相似文献
6.
基于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制度性、结构性联系,国际伊斯兰非政府组织与资助国(本国)的关系十分紧密。伊斯兰世界联盟(伊盟)在资金、人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被沙特全面掌控,在战略、形象、行动等层面全方位为沙特政权服务,是沙特的利益维护者、形象塑造者、舆论引导者、行动参与者和职能承担者。伊盟与沙特的紧密关系给双方都带来了正负面双重影响。一方面,沙特的全方位支持使伊盟拥有雄厚的资源和实力,但这种全面掌控导致伊盟的非政府属性和独立性弱化,使其难以形成相对中立与公正的立场,带有明显的政治和宗教偏向,影响组织公信力,还造成伊盟的相对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其改革困难。另一方面,凭借非政府组织的身份优势,伊盟在为沙特开拓外交空间、减轻道义压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但强烈的宗教属性、沙特偏向性及涉恐传闻给沙特国家形象带来困扰。未来,伊盟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处理好与沙特的关系,即在依托沙特资源的同时,增强自身主体性、自主性、中立性和公信力,处理好沙特政权与教权、宗教保守性与世俗现代化以及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绿色发展战略,普遍制定了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等系统行动规划,相关建设项目取得一定成效。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启绿色发展之路具有多重考量,既是其能源转型与经济多元化愿景的题中之义,也是其建构新型社会契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这些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受技术制约等基础性困难、传统化石能源经济模式惯性、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发展将面临不少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将是主流趋势,海湾地缘经济与政治形势总体向好,乌克兰危机潜藏绿色转型新萌芽,这些因素都将给海湾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与西方的结盟外交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首脑互访为手段,以反对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为动力,以周思来访问亚、非、欧14国时提出的“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为依据,为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伙伴外交”成为中国利用外部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外交资源的“生长点”。本文通过考察“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的缘起与实践,对新时期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与西方的结盟外交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首脑互访为手段,以反对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为动力,以周思来访问亚、非、欧14国时提出的“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为依据,为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伙伴外交”成为中国利用外部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外交资源的“生长点”。本文通过考察“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的缘起与实践,对新时期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阿拉伯世界研究》从其前身《阿拉伯世界》于1978年创办,到1982年获教育部批准公开发行,至今已出到总第200期了。现任主编丁俊教授和编辑部都希望我作为创始主编能撰文以志纪念。盛情难却,这里谨就记忆所及稍谈一点往事和感受,权作200期感言与寄语。我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总共创编过三种刊物,它们是1978年起创办的《阿拉伯世界》、2007年起与国外合作出版的《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英文版)和2015年教育部批准出版的《中东地区发展(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与相互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长期以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合作的主旋律。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秉承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强化政治互信,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投资贸易、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和平与安全各领域合作中不断取得丰富成果和显著成就。2022年将要举办的中阿峰会,必将进一步加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阿全面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阿合作,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治理与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