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徐志摩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中,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交往是最多最深的,这为我们考察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提供了便利。泰戈尔是一位具有较为完善的哲学思想的作家,他的人格哲学,是通向他的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要考察他对徐志摩的影响,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着手,并从徐志摩的言论和诗歌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印度近现代诗哲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画家。伴随着其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他还发表了许多独特的关于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以有限表达无限是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泰戈尔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艺术美观的具体展示,是"美在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演绎。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的思想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大相径庭,使他对现代主义采取了总体拒斥的基本态度;然而,由于共时性的影响,泰戈尔创作中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因素,包括人性异化的主题,象征、神秘、荒诞、内向化的艺术表现等;同时,泰戈尔对叶芝、艾略特等象征主义诗人表示赞赏和认同,并在反对忠实地记录外部事实、致力于探索心灵的最高真实、追求语言的暗示力量和韵律的创造性力量、重视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强调诗的客观性和诗人感受的普遍性等方面,与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诗学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戈尔的早期欧洲崇拜者"裹挟"了西方批评者,一战中西方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又对泰戈尔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他在西方国家演讲时,要求西方多重视东方思想。可是,当泰戈尔在中国演讲也遵循这一思路的时候,那些想要改造中国的激进派面前就出现了一些传统保守派。这就势必会导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觉得与保守主义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在20岁时写了<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文,对中国人民深表同情.1924年的访华,打通了几近闭塞的中印交流的通道,并在国际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学院,促成了谭云山成为现代玄奘.泰戈尔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痛斥日本无耻文人野口米次郎为日本侵略辩护的无耻行径.这些都源于他的大爱思想.泰戈尔的大爱思想是他热爱中国的思想根源和中印世代友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最早关注泰戈尔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清末民初,梁启超以"文学救国"为目的,一方面致力于翻译介绍西方文化,欢迎西方学者来华讲学,一方面完成了从崇尚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宣扬东方文明的救世功能。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背景,作为第一个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泰戈尔进入其视野并受邀于1924年访华。但在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下,梁启超与泰戈尔的真诚友谊却受到"别有用心者"的激烈批评。剖析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透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矛盾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诗歌和绘画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的。其创作宗旨都是选择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诗歌通过语言,绘画通过画面把观众带入其设定的意境中去。诗歌和绘画表现的手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在题材和意境的表现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绘画风格的形成亦与民族性格有关,幅员辽阔但地处内陆的中国有着内敛的性格,这造就了含蓄的中国诗歌与绘画。相较国外奔放的民族性格,它相应的形成直抒胸臆的诗歌与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时刻存在着的神秘的力量。自然美是现实美与超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对“情味”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泰戈尔一生的文学创作和诗学思考。他继承了印度古代味论诗学传统,又对其作了现代性的阐释,强调“味”是人的心灵与外在真实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审美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具有主客观统一性。情味在泰戈尔诗学中不仅具有理论思辨意义,而且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显示了东方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10.
侯传文 《东方论坛》2005,22(4):18-22
和谐是泰戈尔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现了他的审美价值观.泰戈尔诗学和谐论不仅主张作家、文本、读者等文学内部各要素的和谐,而且推崇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等文学外部因素的和谐,其美学基础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样的诗学和谐论具有深厚的传统哲学基础和东方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笔下中国形象的生成和演变,可概括为想象中国、阅读中国、展望中国几个大的过程。来中国之前,泰戈尔根据间接了解,既对想象中“富丽的天朝”之古代中国形象寄予了热切向往,又对近代以来“含泪的中国”的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以来华后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泰戈尔对中国这一巨大文本进行了现实阅读和接受,有对自然风物较为客观的描述,有对中国这一人文乌托邦的钦羡和赞美,也有对处于现代转型期中国的洞见与误读。在欣喜与落寞的双重心境下,泰戈尔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倾情展望。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与阿根廷女作家、翻译家维多利亚·奥坎波的历史交往是印度和西班牙语文学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对各自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忘年情谊既是精神之恋和世俗之恋的融合,也是东西文明对话的真实体验,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性别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泰戈尔与奥坎波的跨国情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泛神论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赋予其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故而诗作具有人与自然融溶合一的浪漫情怀。它在中国的传播,激活了中国诗学传统,促使在反传统以后处于近乎失语状态的“五四”人与传统诗学精神遇和,影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五四”人还对泰戈尔泛神论思想主动选择和改造,使之带上反传统、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4.
印度现代著名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写过许多颂神的诗歌,使他获得广泛世界性声誉的诗集《吉檀迦利》就是宗教抒情诗,抒写了诗人对神的向往以及人神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国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中也创作了许多歌颂神灵的诗篇,《九歌》堪称为代表。中、印两大著名诗人都拥有世界性声誉,也都在各自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创作了大量颂神的诗篇,但两者对神的理解和态度是迥然有别的。对二者的比较,有助于理解中印两国人民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之空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水为题材的中国诗画艺术,透露着中国艺术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华。这种空间意识不是物理的或几何的,而是心灵的观照,是中国艺术家用心灵创造的艺术境界、人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的散文诗有三个特色 :以平淡为美 ,以随意见长 ,以静穆为大。宋诗具有散文诗的特征 ,这提供了对泰戈尔散文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契合点。泰戈尔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 ,他钻研过中国大哲学家的著作和大诗人的作品。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包含着中国诗歌的美学品质 ,因而特别容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客观上可以视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是中印之间的金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莫尔多.沈把泰戈尔1924年访华称为"泰戈尔伟大的中国之行"。当时,泰戈尔把希望着重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重振古代中印两大文明的兄弟情谊而建立全球国际关系的新风尚。当今中印两国逞强心迫切,如果两国继续醉心于强力的追求而摒弃几千年文明传统中的爱心,它们也会蹈昔日西方帝国主义以及今日美国的覆辙。这就是我们庆祝泰戈尔150周年寿诞最最应该牢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