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19个两系籼梗杂交水稻组合为试验材料,应用通径分析法从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籼梗杂交水稻籽粒增重的因素。结果表明稻穗上、中、下部籽粒表现强、中、弱势粒灌浆生长特点。单株颖花数目与总干物重的相对比例、收获指数对稻穗不同粒位的籽粒增重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单株总干物重对不同粒位千粒重的影响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单株枝梗总干重对中、上部籽粒增重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但对下部籽粒增重产生较大的直接负效应。此外,中、上部一次枝梗干重与其着生的颖花数目的相对比例,下部一次枝梗干重相应对其籽粒增重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对提高两系籼梗杂交水稻籽粒增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广东水稻生产风险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阶滞后移动变异系数方法对1987-2007年广东早籼稻、晚籼稻的收益、产量、价格风险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东水稻的收益风险水平大于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水平,并且水稻的收益风险水平与价格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产量风险水平无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广东水稻生产收益风险的主要来源是价格因素。因此,保障市场价格的稳定和提高是控制广东水稻收益风险,确保稻农增收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ZS型育秧药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研制的ZS型育秧药,对不同品种水稻进行浸种和喷地育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矮源占,桂麻占,粤香占,粤新占四个水稻品种用ZS型药处理后,秧苗假茎宽都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13.37%,3.36%,19.26%,1.52%和13.30%,0.69%,33.58%,11.43%,说明ZS育秧药有壮苗作用;秧苗活性根率显著增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36.5%,21.2%,45.6%,6.0%和13.0%,19.2%,67.9%,22.8%,活性根多,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秧苗分蘖数高于对照,有利于水稻后期成穗多而增产;秧苗的鲜重,干重和矮壮指数均高于对照,秧苗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45.0%,23.8%,46.2%,25.0%和10.0%,2.9%,69.2%,10.0%,秧苗矮壮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32.5%,18.1%,29.9%,37.1%和2.8%,2.2%,52.5%,15.1%,ZS型育秧药有利于秧苗光合产物转化和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4.
红矮A为一新育成的籼型新质源不育系 ,具有西非栽培稻Dirrid 52 -3 7的胞质 ,花粉不育度 99.95% ,不育株率 1 0 0 % ,农艺性状优良 ,遗传性状稳定 ,开花习性好 ,配合力强 ,杂种一代优势强、米质好 ,抗病性强。所配组合红优 53 55、红优 2 2于 1 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弄清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选育优良水稻品种。方法: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杂种F1代和杂种F2代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G2410亲籼并与籼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是粳型亲籼系。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受多基因控制,在一个具体组合中,常受1-2个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多基因控制,各主基因之间的遗传力大小常有不同,控制小穗育性的基因数比控制花粉育性的基因数更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粮食产量前列。我国的水稻耕种面积广、分布地域跨度大、病虫种类多,这就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水稻已经是我国农业基础性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水稻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及时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害是当务之急,并且以防治为第一要素,因地制宜的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低碳农业技术的尴尬: 以水稻生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和农户调研分析发现,采取保护性耕种作业和水、肥管理等低碳技术措施,能有效提高水稻固碳减排效果;从产量来看,免耕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措施增产效果变异系数大,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增产效果较显著,放任地不施加任何技术措施的生产方式将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从成本收益看,多数低碳技术措施的物质成本增加高于其产量增加带来的收入,而且投入的人工量增加.推广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消化成本增加,提高种植水稻的相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我国农学留学生运用所学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进行水稻的品种改良和推广工作。同时,他们还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积极开发新的化学肥料,使我国的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水稻种植面积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增加,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并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农学留学生们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实施前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探讨了水稻生产补贴对水稻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从农户角度了解了他们对水稻生产补贴类型、标准和方式的认知和评价。结论表明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农民对该项政策的了解非常有限,按水稻种植面积补贴和针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原则没有完全得到执行,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12个税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稳、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险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税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状况,以水稻产量为目标函数,选择水稻播种量,单位面积施氮量、施磷量为调控因子,采用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开展了灌淤土壤水稻优化施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播种量,氮、磷这三个因素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因子作用对水稻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施氮(正效应)〉施磷(负效应)〉播种量(负效应);水稻产量大于550kg/667m^2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水稻播种量20.1-22.7 kg/667m^2、施纯N:17.9-19.3kg/667m^2、施纯P2O5:5.3-6.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对丘陵区麦茬水稻免耕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免耕与翻耕相比,分蘖快,根系活力强,功能叶面积大,提高了产量构成因素水平,增产极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麦茬水稻免耕技术适宜于不同施氮水平和施肥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旱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x_1)、一穗颖花数(x_2),一穗粒数(x_3)、千粒重(x_4)和小区生物产量(x_5)与籽粒产量(y)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极显著;对 y 的直接贡献:x_3>x_1>x_2>x_4>x_5;对 y 的间接贡献:x_3→x_2→Y 的贡献较大,x_5主要是通过其它四个性状对 y作出贡献。分析结果指出:x_3对旱栽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应主攻穗粒数,才有利于实现旱栽水稻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汕优63自1986年至1993年在四川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汕优63由高产、稳产、中抗指瘟病而逐渐丧失抗性,产量呈波动状态,1993年降至最低点。指出了现阶段水稻栽培必须以多组合当家。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1,(1):46-4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1960年,袁隆平偶然看到一株奇特的水稻,每支稻穗结了160多粒壮谷,比当时的常规稻多结三分之一的谷粒。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适应当代社会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已有的一部分水稻大棚秧苗种植设备的优缺点,又分别从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对水稻秧苗提早育苗阶段的种植设备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水稻竞争力分析及财政支持政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湖南是中国第一水稻大省。面对入世后的新情况,以湖南为个案,就水稻产业竞争上的优势与劣势作了系统分析,指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稻米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必须对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行重点扶持和保护,并提出了具体的财政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鹏 《小康生活》1995,(3):15-17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的25—30%,而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45%。目前限制水稻产量除了施肥不科学,品种退化外,还受到病虫害因素的制约,它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如: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及螟虫、稻氏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几十种。这里对其中三大病害的防治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沿山冷凉地区水稻宽窄行栽插较等行距栽插能增高水温和浅层泥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稻谷产量5.3~6.1%,提早成熟3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硒的健康功效、中国缺硒现状及硒对提高农作物品质的重要作用.在对比分析了3种富硒肥用于富硒水稻的效果后,选用了效果较好的极品螯合硒,进行了叶面喷施次数对富硒水稻硒含量影响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富硒水稻各部分的硒含量.该研究对富硒水稻产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