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信仰与神灵体系的考察,发现在白马藏族的宗教文化中,苯教仍然是其信仰的主流,且较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同时呈现出与佛、道及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共生并存的现象,显然系不同民族文化在特定地理边界上碰撞、融合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西兰的历史和民族概况进行了介绍,阐述并分析了新西兰富强之路及对多元民族文化政策选择之必然性,强调在多民族、多人种的新西兰所建立起的平等、尊重、包容、和谐的民族关系,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微观视角出发,以青海藏区多元文化场域的双语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社会重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青海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拓展与推进基于多元民族文化场域中异质文化间的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共享、包容与尊重是双语教育最终取得发展的动力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多元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形象已渗透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和信仰文化之中。多元民族文化源于生物多样性,并反作用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场域的空间表达与社会秩序的当代建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民族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是建构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族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童话大王罗伯特·蒙施的儿童绘本故事《来自远方》通过一个来自黎巴嫩的小难民从战乱到和平,从恐惧到快乐,从陌生到融入的人生经历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加拿大政府如何采取民族平等、相互包容的多元文化政策,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包容”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的成功实施为世界其他国家处理民族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统一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这是多元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歧视与偏见无处不在,而民族歧视往往又被视觉、族群规模以及表达方式的冲突这三个因素所催化放大。人们为了实现世界的包容与和谐试图诠释这一问题,如民族融合,然而在当今世界这并不是可取的选择。多元文化政策已为诸多国家所认可,有效的教育投入才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这是多元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歧视与偏见无处不在,而民族歧视往往又被视觉、族群规模以及表达方式的冲突这三个因素所催化放大。人们为了实现世界的包容与和谐试图诠释这一问题,如民族融合,然而在当今世界这并不是可取的选择。多元文化政策已为诸多国家所认可,有效的教育投入才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也是被视为包容和接纳外来移民的典范.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成为加拿大的重要特征.但是,魁北克问题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加拿大的国家统一问题,并且其他族群如原住民和外来移民问题也常常与之缠绕在一起..以魁北克问题为案例,研究加拿大民族多元主义及其社会治理的经验,可以作为同样是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学习和借鉴,以维护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表现出诸多微妙复杂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推考这种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历史成因,并证明以榕垌壮族为典型的广西大瑶山周边地区散居的壮族,很可能源于明代广西西部"俍兵",与当地瑶、汉民族一样,并非土著,他们几乎同期到达,激烈的生存竞争,三百余年来,构成了一个矛盾深远而又互相依凭融合的复杂微妙的多元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协调民族多元与国家一体的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多元一体"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结构的显著特征。我国是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结构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理论是对我国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结构的理论升华,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为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问题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理解和把握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内涵、特征以及主要的影响变量就是展开此项研究的基础。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指通过国家政治体系和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共同作用,与民族地区社会系统实现良性互动,避免和消除该地区潜在的改变现行政治体系的社会力量和政治运动,实现该地区发展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在现代社会,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必然是发展中的动态稳定,具有相对性、互动性和可控性的特征,其稳定状况和程度受一系列交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少青 《民族研究》2012,(1):1-11,108
历史地看,多元文化主义一开始就与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的要求密切相关。当前关于多元文化主义与少数民族权利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并不严格区分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维度;二是往往把多元文化主义仅视为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理解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至少存在于事实、理论、意识形态、政策和价值理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都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多民族国家构建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多元文化主义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它也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国家的多民族在边疆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也因此变得十分复杂。伴随着当前我国边疆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边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来,因此两者之间的整合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在现实的认同整合过程中,必须调整我国当前的民族政策取向、转变边疆治理的思路、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并通过国族建设实现边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The multi-ethnic public sphere requires a functioning media system that facilitates intercultural dialogue across communities. As producers of multi-ethnic voices, the role of ethnic media is important in this debate. However, studies so far have focused on ethnic media’s role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rather than their role within broader society. Equally, theoretical debates on ethnic media as independent spheres focus on speaking by and listening to minority voices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that need to be in place in order to enable these voices to be heard. This study advances Charles Husband’s notion of the ‘multi-ethnic public sphere’ by using a notion of an ‘intercultural media system’ that considers both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ethnic media for a broader audience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nable listening. Drawn from New America Media’s NAM National Ethnic Media Directory, the study provides a case study on the ethnic media sector in the U.S. by mapping accessible ethnic media, that is, ethnic media that produce content in English or bilingually onlin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substantial base of accessible ethnic media with a growing interest in serving audiences beyond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6.
周超  刘虹 《民族学刊》2021,12(1):19-25, 85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从"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过程,旨在构建一个多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与共生状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效建构必须赋予"共生"的理念,以责任、族际、文化、利益、命运为共生单元的建构逻辑,进而推动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建构。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关系融洽,和谐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历史基础、心理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题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分立主义混淆了国家与民族的区别,主张每个民族应有自己的国家,其结果引起了民族分裂式民族自决,导致了多民族国家中的许多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舍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汉语世界的"英国"名称出发,围绕"大不列颠"的认同演变,讨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身份问题,旨在为"中华民族"的跨族群认同提供可资参照的案例和国际语境,并从现实和学理上使相关的研讨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