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敌意收购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是经过收购者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 ,而引起股权变更的一种法律事实。由于每一起敌意收购都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敌意收购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制 ,本文从分析敌意收购法律关系入手 ,对敌意收购立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法律制度框架作了较为深透的分析 ,同时亦就我国《证券法》对敌意收购规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反收购制度尚告缺位这一立法缺陷,细致探讨了有关建立我国反收购立法应注意与思考的一些问题:在我国建立反收购制度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对目标公司行使收购决定权归属立法选择问题;对董事会与股东会在公司实行收购措施时的立法规制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过程中,借鉴了英美相关立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反收购立法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司收购可以分善意收购和敌意收购。前者一直是公司收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真正对法律制度产生影响的却是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比重 ,近年来呈不断上升之势 ,需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司收购已经成为了具有高竞争力公司扩张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着收购与反收购大战愈演愈烈,目标公司的反收购制度急需构建,以此来规范反收购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因此,强化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规制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也将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比较英美的立法模式,结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出一些实践探索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巧艺 《理论界》2012,(6):51-53
随着商业领域中收购的兴起,与之相应的反收购活动也愈发热烈。对于反收购的决定权问题,综观前人的大量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应该采取英国式的严格限制董事会反收购权限模式,问题是实践中,我国很多的反收购的行为实际上是由董事会主导的,股东在反收购活动中并不是很活跃。本文前两个部分对制度本身进行解构,对于决定权的三种典型模式:"管理层决策权"模式、"股东会决定权"模式和"监事会决定权"模式进行了说明。接着介绍了我国现今的立法现状和实践中的情况,试图说明该项立法在中国现今法律环境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启峰 《理论界》2008,4(6):88-89
本文针对我国具体的反收购实践和立法现状,分析和借鉴英、美反收购权立法模式,就我国反收购权立法模式的抉择提出个人见解,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反收购立法和相关法律配套措施的具体建议。本文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为切实解决反收购实践中的法律困惑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鲁建刚 《理论界》2001,(2):39-40
上市公司收购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活动 ?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变迁意味着什么 ?它将把我国的经济生活导向何处 ?如果收购对我国企业制度的变革和资产的重组有着积极的作用 ,怎样能够促进收购活动的开展。为了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视觉角度不一 ,股民们看到了股市的生机 ,经济学家看到了产权交易的实践 ,而我们作为法律研究者看到了收购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及深层本质。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基本原则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之保护目标公司股东正当权益的宗旨 ,只有体现为明确的原则并贯彻到具体法律规定中才能实现。公…  相似文献   

8.
收购对股东来说意味着丰厚的股票溢价,而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失去公司管理权,因此,大股东往往极力反对收购,而普通股民往往希望促成收购.如何协调这一利益冲突是公司治理的难题.各国立法一般将收购防御措施分为前期防御策略和后期防御策略,分别加以规制.我国收购立法只有后期策略规制,这就等于实际控制人可以利用公司的投票结构,在公司章程中排斥收购--"占山为王".这样少数实际控制人就有可能限制了多数股东的权利.文章解构利用章程反收购的方法对公司、股东、董事利益的影响,从而为理解优化治理、提高公司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建越 《兰州学刊》2005,2(3):174-175,185
管理者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管理者收购的立法漏洞的基础上,试图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管理者收购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管理者收购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面对来势迅猛的外资并购,对于反收购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我国学界众说纷纭,政府犹豫不决,立法混沌不清.文章围绕反收购的价值、反收购的主体、反收购的方法展开讨论,认为应当肯定反收购的法律价值,同时分别赋予股东会和董事会反收购的权利;文章分析了反收购的各种方法,希冀成为我国反收购实践可以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反收购作为证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建立我国反收购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 ,其中应包括 :遵守反收购的原则 ,实施反收购的条件 ,采取反收购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的披露加以规范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证券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都有相应法律规范.通过对这些相关法律规范的比较和研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涉及到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对目标公司及其股东、收购者、其他利益主体均有重大影响。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要约收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外立法相比,我国《证券法》对要约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制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虽有多个法律部门对上市公司收购进行调整,但立法还是有一定缺陷。通过借 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制度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特点,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 律制度作出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何丹 《江汉论坛》2001,(8):50-52
公司收购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和股票市场的建立已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规范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也已建立。但是,通过实践,也表现出了这些法律制度的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构想,主要是完善“三大制度”,即信息披露制度、要约收购制度、协议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叶林 《社会科学》2012,(9):72-82
反对股东股权收购请求权是多数决定规则的矫正措施,它与多数决定规则相配合,共同达成提高公司决策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反对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继续性法律关系,一旦出现法定事由,反对股东即可单方解除该种法律关系,并请求公司支付合理价款。股权收购请求权与保护债权人利益之间无根本冲突,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即可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股权收购请求权的重点在于股权估价,我国应当建立适合于股权收购请求权特性的权利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国企收购即实行MBO面临许多风险,现实中也备受质疑。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国一系列法律制度,金融制度等不配套的结果。本文将结合我国资金市场上新出现的信托基金,设计一个国企MBO的操作方案,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之完善张国平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之评述《公司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企业立法走出了几十年来的误区,吸收了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现代企业立法中的文明成果,是我国企业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明确了公司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主体,构筑...  相似文献   

19.
王兰 《理论界》2013,(10):75-78
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都确立了较为完备的遗失物拾得制度,而我国相关立法对遗失物拾得问题规定得过于简单,对涉外遗失物拾得纠纷的法律适用更是未予提及.本文拟就各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律冲突与我国涉外遗失物拾得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人公司这一特殊的公司形式。我国目前的公司立法也对一人公司作了一些规定,但很不完善。文章从一人公司的涵义和特征,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关于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最后着重介绍了我国有关一人公司的立法现状,并对如何完善一人公司制度提出了几点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