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负担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农民负担的承受能力包含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农民对这两个方面的承受能力都很弱。本文认为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改革措施 ,但要根本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从城乡一体出发 ,采取超越农业和农村范围的统一税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农民负担问题并不是单向度的轻重问题,既有征收方式/手段的去制度化,也有"公粮"伦理的异化,而更为基础的则是农民支出增加而收入增长乏力这样一个刚性要素的制约。取消农业税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重新审视农民负担的机会,而这样的一个重新审视,并非要消解农民负担问题的存在,而是要在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情景中给予更加纵深和立体的理解,从而理解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三农危机论"的内在复杂脉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依然存在,税改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乱收费、变相收费等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加强基层干部教育、严格执行减负政策、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目标考核制度、加快配套措施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过重,而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实质性根源就在于体制的滞后.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应该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进政府机构设置、加大对农村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及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费税改革中人们常见的认识上的误区,指出收费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费并不能都改为税,提出了适合改税的收费所须具备的条件。文章还就我国费税改革的原则和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特定历史范畴 ,它只能由政治、经济等全方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消解。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 ,此项改革还不是税收制度本身的改革 ,但就达致“减负、稳定、规范”来说 ,却不失为一项积极有效的过渡性措施。作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税费改革的方向应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健全一套能够适应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规范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在成果巩固阶段却出现了农民负担反弹的现象。从表面上看 ,农民负担反弹是由农村税费改革的引致问题所造成的 ,但其深层原因是我国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包括 :长期实行的非农化发展战略、不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财税制度、城乡失衡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税外收费越来越多 ,越来越乱 ,费多税少 ,费强税弱 ,尤其是农村的税费问题日益突出。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必须规范税费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负担"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本文对我国"农民负担"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对农业税减免前后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能源是一个战略问题。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特点是低品位能源的大量低效使用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能源的短缺导致农村生活用能过度依赖生物质能,且以直接燃烧为主,热效率低,污染严重。对生物质能的过度依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因此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重点就是沼气建设,推广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缓解农村能源的供需矛盾,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话语下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现代性的发展话语正在中国复制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主义路径。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中,上亿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结构,削弱了家庭和社区的养老功能,恶化了留守老人的福利状况,留守老人及其家庭并不能完全通过能动应对来克服,因此对留守老人养老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追求现代化范式的国家制度框架正越来越强化村庄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留守老人面对的福利困境,从而导致其养老结构出现“断裂”,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脱贫,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最艰巨任务之一.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本文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行动主体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15.
"农业、农村、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当前,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也给我国农村的建设和 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文章深入论证了城市化与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有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农村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 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农村非 农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农村现阶段养老的特殊性,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评价,提出了要根据地区差异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新方式和新思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城乡对立统一论;第二,城乡关系变迁论;第三,城乡融合论。研究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观对当下我国出现的空心村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农村空心化是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城乡分离与对立的必然产物;第二,城乡统筹是解决农村空心化的根本途径;第三,打破城乡壁垒,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最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大体经过三个时期:(1)人民公社时期泛政治化的具有空 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思想。(2)改革开放初期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家致富”的“现代 小农”思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每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想都具有对中国传统 社会思想涤荡的一面,又具有“回归”传统的一面,演绎着中国农村社会艰难而沉重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