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大会1934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其使命是在发展这两门学科方面发挥应有作用。第十届大会于1978年12月9—16日在印度德里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的二千多位科学家:印度学者几乎占全体参加者的半数;美国代表团阵容相当庞大,超过二百人;英国和日本代表团成员达数十人;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分别由五——二十人组成;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代表团人数不算多;由··勃罗姆列伊院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由三十八人组成;波兰代表团由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IUAES,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她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和致力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同时也吸收有兴趣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其目标是加强世界上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集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事实上,国际食物人类学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Food,ICAF)涉及的领域不仅仅限于人类学.它是一个关注食物与世界大众这一研究主题的研究者们的科学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4.
都市人类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Urban Anthropology,简称 CUA)在1983年于温哥华召开的第11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简称ICAES)上正式成立.CUA的成立是人们长久以来所认识到的"将涉足都市研究并激发了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的国际学者聚集到一起"的需要的成功结果.自正式创建以来,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1)组织学术会议与研讨会;(2)建设一个国际网络,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都市人类学合作.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和民族学国际协会加拿大全国委员会通告,第十一届大会将于1983年在加拿大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学及民众:交流学术思想与人类发展资料”。国家人类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of Man)1980年9月8日至9日在渥太华召集的一次会议上,正式作出如下安排:大会将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于8月14—17日在魁北克省魁北克市举行;第二阶段于8月20—25  相似文献   

6.
第二号通告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大会总通知图书及影片展览注册及大会费用资料膳宿供应一览旅游通知社会和文化项目概要会后旅游及观光公共教育内容通知大会初步议程1983年大会总通知: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上次在印度新德里)由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协会主办。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协会是  相似文献   

7.
官员学者扛大包 今年7月3日-1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5届世界大会原定来几千名学者,后来因为伊拉克战争、“非典”和意大利物价昂贵等原因,只注册了700多名学者,实际到会的共有400多位学者,代表了37个国家和地区。而我们预计给与会学者散发的中国申办下一届世界大会的材料却是按几千人准备的,足足有3吨多重,约140多箱。当地运输部门用两辆卡车把材料给拉到我们下榻的宾馆。为了给国家节省经费,参会的官员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于1983年8月14日—25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和温哥华召开。来自大约50个国家的2,500名学者参加了大会。最庞大的代表团是由美国和加拿大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组成的,各有几百人。以Ю·В·勃罗姆列伊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共有18人,其中包括民族学家、民族社会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们代表莫斯科、列宁格勒、诺沃西比尔斯克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和远东的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 ,我们聚集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有着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多民族文化共生的中国 ,来讨论“都市民族文化 :维护与相互影响”这一主题 ,确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费孝通  相似文献   

10.
一、成立的缘起与过程 自1947年以来,<原子能科学家公报>在其每一期的杂志封面上刊登"末日之钟",以象征核灾难的威胁.钟上显示的离午夜时分的分钟数越少,就预示着这个世界面临着更大的核灾难危险.  相似文献   

11.
一、委员会概况 游牧民研究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Nomadic Peoples,简称CNP)成立于1978年,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她力求与国内外的游牧民研究者进行跨语言、跨文化的广泛合作,以让更多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官员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一、委员会成立之根由 随着现代技术的整体进步,生物工艺学的发展没有恰当、充分地考虑到人类、地球、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我们认为,发展、制定、宣扬新的伦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理念超越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的经济联系.如果一个科学家不想让自己局限在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的作用上,他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本质发出追问:科学(实际应用的或理论的)的各个方面事实上都牵涉如何为"研究者做为其中之一分子"的社会所用的问题.随着生物工艺学的发展,生物学家正在重复着物理学家在原子能方面的经历,民族学家则在重复着研究成果为殖民统治所用的经历.我们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新的伦理观,以不教条地面对人类和自然界其他成分之间的岌岌可危的平衡;我们很有必要对"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正确与错误、服从与违背、责任与自由" 这些概念的价值及使这些概念的运用获得正当性(甚至对于自然界而言也是如此)的基本原则进行积极的合乎逻辑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一、委员会简史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族群性一直在民族分离运动、公民自由抗争及群体冲突中日益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因此,对于族群关系的分析已逐步成为那些感兴趣于"直接影响世界和平与基本人权保护的进程"的社会科学家的一个主要关注事项.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7-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40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5.
对很多人来说2003年7月10日可能平平淡淡,而对申办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学者们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获得了第16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举办权,并将于2008年在昆明举行.它对于13亿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议题包含了从基因到人权几乎所有与人类相关的内容.我们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需要各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家来认证.中国需要向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介绍改革开放的经验,也需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更好的经验和做法.至少我自己把这次会议看得很重.中国加入世贸说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是有信用的,是举足轻重的.而中国能够击败竞争对手,申办下一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说明在我们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和改善我国人口质量方面是得到世界认同的.我认为这个大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因此我想通过以下内容向读者介绍这个重要的日子和了解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3月3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副主任杨传堂、原副主任周明甫、专职委员荣仕星等出席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7.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8.
影视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将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德国格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和中国广州东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影视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5年4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世界影视人类学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7月27至31日在昆明隆重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学术观点、理论方法、研究重点上,还是在技术设备、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应加深对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发展趋势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推进我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发展,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