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红光村发掘的彩绘石磬看纪南城南郊祭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在距纪南城2公里处的红光村发现了一批绘有凤纹的石磬,通过对石磬和凤纹的研究,我们发现这批石磬与楚人的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纪南城南郊有用于祭祀的祭坛。南郊祭祀对象是一个以祭祀至上神太一为主体,并包括其它诸神在内的"百神"祭祀系统。2004年公布的《上博(四).柬大王泊旱》可以作为楚人南郊祭祀的明证。  相似文献   

2.
在卜筮祭祷简中,至上神"太"神理所当然享有最高的祭祀规格,然而通过比较,另一个神祇"大水"也享有与"太"一致的祭品,可见"大水"神在楚人信仰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由于史料阙如,"大水"神的具体所指还不甚明确,但是种种材料表明,"大水"指代的应当为自然界中的水。因此,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水"享有与至上神相同的祭祀规格可以说明楚国有着较为深厚的水崇拜传统。通过相关考古材料以及民族学资料等则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楚国水崇拜的实质内涵,即水生万物,水与万物创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在楚国的神话与宗教中,人和神分别处在两个隔离的世界,人和神的沟通是由巫觋来完成的。沟通人神是楚国巫觋最基本的职能。楚国巫觋是怎样沟通人神,怎样与神灵打交道的呢?目前楚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巫觋与神灵打交道的手段有两种,一是祭祀,二是占卜。祭祀是通过向神灵献祭的方式取悦神灵,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占卜的神力来源于占卜所使用的工具,这些工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道家持一种高度达观的态度;在鬼神观上,儒家持模糊立场,最终否定鬼神,墨家明鬼,道家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在祭祀观上,儒家重视祭祀,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墨家也重视祭祀,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道家认为信道胜于信鬼,故不必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5.
《九歌》是屈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别具格调和特殊内容的抒情诗集。它是屈原在“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祭神歌舞,其辞则是宗教祭祀诗。《九歌》包括十一篇诗歌:第一篇《东皇太一》为迎神曲,最后一篇《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篇每篇各祭一神(包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然而,从节期来看,正月上辛日可以是正月上旬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却绝不可能是望日。从节日内容来看,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活动是帝王的重要政治活动且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后来元宵节赏月观灯的民俗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判断,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楚辞·九歌》主旨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屈原重要的作品,王逸等人认为<九歌>是楚国民间祭祀歌谣.分析<九歌>各篇的主旨,<九歌>所祀,主要非楚国一地之神,其神祗来源具有多样性,反映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密切关联性,以及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方士在西汉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西汉国家祭祀的建设和改革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西汉中后期,方士在国家祭祀中经历了两起三落,这时的方士属于祭祀中的旧势力,是不利于儒家祭祀礼仪发展的。王莽依据儒家经典《周礼》建立"元始仪",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祭祀格局,从此方士彻底退出了国家祭祀的历史舞台。但其思想仍影响后世,刘秀在建立东汉之时就利用了方术中的谶纬之术,更甚于在临死之前使得谶纬之术法定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楚人祭祀神祇谱系中的关键神主进行了新的考释,以为东皇太一是东方帝神太皞,五帝即五方帝,包山楚简中的后土是楚人祖先黎、祝融或吴回等;云中君则有一个由自然、神、人三位一体的天神日渐演变为单纯的自然之神云神的漫长过程,并指出《九歌》中的《云中君》与《东君》不存在所谓错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云中君,云神。王逸云:“云中,云神所居也。”“君,谓云神也。”他认为云神是丰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云神——云中君从天上以彩云奉东皇太一车驾降临楚国寿宫。楚国寿宫堂上,巫祝暨场上众灵迎神。东皇太一之神就位。东皇太一是以“灵保”的形式出现的。歌舞此章歌辞者,女巫三人。其中:巫祝一人,接前章在场  相似文献   

11.
]李振纲教授《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一书,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命价值观”为逻辑原点,重新审视庄子自然主义哲学对“道”与“天”的放怀咏颂,对“道通为一”生命本相的澄明,对文明异化、机事机心的批判,其理论视域无论对于倡导当代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性精神,还是对于唤醒世人尊重自然、呵护生态的生命意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道家自然精神作为一个衡量现实和建设理想社会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为研究视角观照《红楼梦》。曹雪芹深刻认识到这个理想社会体系本身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脆弱性,并以文学艺术的方式凸显出来,使得大观园这个道家“自然世界”在纯美之中也夹杂着浓浓的挽歌情调。与前人相比,作者实现了对道家自然精神认识上的超越。显得既有一种对大美的不懈追求,又有一种最终落脚于现实的悲壮。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的理论家章太炎提出了"竞争生智慧"的观点,但是,竞争究竟能不能生智慧?如果能,是在什么意义上能?如果不能,又是为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似乎还欠思量。章氏哲学对人性之恶的肯定赋予了竞争以合法性,但是,其所具有的相对主义倾向又使得竞争最终成为了多余之物。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将竞争解释成实践,"竞争生智慧"的意思是说主体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从而获得智慧。但是,由于章氏在认识论、方法论上走向了怀疑论,在政治哲学上走向了唯我论,所以他不能够提供成功改变世界所需要的理论和工具,最终导致"竞争生智慧"走向了唯意志论而自我消解。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又暗示了中国现代性诞生的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4.
朱熹将理学修养中“涵养须用敬”之涵养移位于诗学研究,提出习诗者要象涵泳经典一样涵泳诗意,将理学本体论与诗学工夫论联系起来。朱熹之诗法观是其理一分殊等理学思想在诗学问题上的反映,后世诗论正是在对朱熹诗法观扬弃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诗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道家崇阴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中医藏象、养生理论构建的影响。指出道家的宇宙观可能是其崇阴思想产生的渊源;道家的崇阴思想对中医内阴外阳藏象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道家的崇阴思想对中医保养阴气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构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叙述了道家个人伦理的基本内容为自知知人的伦理感悟、多付出少索取的自律原则以及交友的理论原则 ,进而阐述了道家的个人伦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指出运用科学的方法 ,坚持正确的原则 ,就能使道家伦理思想有益于世道人生 ,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瑶族宗教中常用的挂三台灯、挂七星灯、挂九星灯和挂大罗十二盏灯等几种挂灯仪式,全与道教北斗七星信仰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受到了道教设灯仪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箓的影响。其中前两种仪式与道教北斗七星本命星信仰有极大的关联,挂灯经书的部分内容直接抄自道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与道教北斗信仰追求现世得道升仙所不同的是,瑶族挂灯主要在于祈求来世成仙。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书中的物化在多个篇目中出现,由于语境各异,物化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物化指与物推移,委运乘化,物是动词,指错杂、参与;二是物化指人与其加工对象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不分的境界;三是物化指人被外物所化,丧己于物。前两类是道家的理想境界,第三种类型是道家所否定的。和物化相关的理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乘物以游心,顺应自然;二是外化内不化;三是人不伤物,物不伤人。道家的物化理念,体现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追求的是应物而不为外物所动,是不假外求,自足性的欢乐。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中“太一”何谓及其与“水”的关系,乃是解读此文的关键问题。以此为线索,可 从逻辑和情理内在一贯的意义上为此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思维的转变,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在未来还将持续良久。在众多变化之中,最显著的就是人类获得了优质的物质生活。但是,这样喜人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质变成了人类自我麻痹的催化剂。因为人类在沾沾自喜的同时,忽视了现代性暗藏的无穷危机。这场危机的厉害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处理不好,人类将在睡梦中被危机吞没。所以,我们必须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通过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观来考察审视现代性危机,并从先哲的“生命一宇宙”系统的整体性来揭示危机的背后实质,最后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中寻求解决危机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