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进先 《学术交流》2005,(4):148-157
郜元宝<鲁迅六讲>及<关于科学史教篇的几个问题>中所提出的鲁迅在1907-1908年间贬低科学,鲁迅认为尼采、叔本华所张皇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意力"是"科学之本"的观点,是对鲁迅的误解.这种误解产生于对<科学史教篇>中"神思"、"本柢"等语词的误读,膨胀于对这种误解的百般回护.  相似文献   

2.
张晨 《求是学刊》2003,30(6):109-112
"文学的自觉"说是由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最先提出的;而鲁迅"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极有可能就借鉴自铃木<中国诗论史>一书.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人物描写,有一些固定模式的词语.同样的词语也会用在相近人物的身上.日本的军记物语中虽多有人物的衣装描写,却很少有像<三国演义>那样的人物相貌,乃至五官的描写.作为例外,引用中国故事较多的<太平记>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承接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太平记>中的定型化言语表现又影响到了日本近世翻译成日文的<通俗三国志>.追根溯源,以先行文学中的人物来比喻或说明作品中人物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汉代人物樊哙在<三国演义>中的引用.日中文学之间的承接影响关系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结合将有助于廓清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5.
宋桂珍  鹿琳 《学术交流》2005,(4):158-161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形象,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知识、素养及个性气质如何不同,但他们骨子里已被男权文化所浸染,他们所秉承的都是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以男性独尊的他者眼光傲视女性、评判女性甚至欺压女性、残害女性.对此,鲁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从而体现了自己的男权颠覆意识.  相似文献   

6.
宫泽贤治将文学、科学和信仰调和到自己的个性当中,形成了偶像化,他的作品是"自他"未分的一元论精神培育出来的感性表现.宫泽对待他人采取的是被动的"他人本位"的个性立场;志贺直哉则立足彻底的"自己本位"的个性立场.如此特色表现于宫泽的<泉边人家>、<十六日>、<花坛工作>和志贺的<某晨>、<去网走>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薛海燕 《求是学刊》2005,32(4):93-98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相似文献   

8.
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21(6):98-102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钱宗武先生在<<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一书中,尝试采用现代语法学理论与传统文化阐释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方法对今文<尚书>进行注释与笺说,在传统笺说和注释形式中揉进新质,不但为解读<尚书>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提出了诸如<尚书>的儒源地位、文学特性、德法兼治思想和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对<尚书>蕴涵的上古文明母题进行了多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9.
许介鳞 《日本学刊》2004,(5):104-119
武士道精神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的古典著作<叶隐>及其著述山本朝的经历中充满了残酷无情、不人道的思想.新渡户稻造撰写<武士道>一书的目的是为日本的对外侵略行为辩护并使之正当化.日本军人于19世纪末在旅顺、台湾等地进行的残忍杀戮为我们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刘保昌 《求是学刊》2003,30(4):99-104
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否不恰当地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不该发生的"的爱情?17年文学的"现代性"应该以何为标准?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切对文学文本的重读与文学史著的改写,都具有伽达默尔所说的"效果史"特征.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重读<洼地上的"战役">,会有一些令人激动也令人伤感的收获,由此亦将引发一个关于17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深长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